11.美國兩位科學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學進行了“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研究,揭開了“細胞如何感知周圍環(huán)境”之謎,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如圖一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1)由圖一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為53,碘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126.9;
(2)如圖3中微粒與碘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是B(填字母),該微粒的名稱為氯原子.

分析 (1)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小格所提供的信息是原子序數(shù).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zhì)量,解答本題.
(2)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關,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化學性質(zhì)相似;碘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據(jù)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根據(jù)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個小格所提供的信息,碘的原子序數(shù)為53,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26.9.故填:53;126.9;
(2)決定元素化學性質(zhì)的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碘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B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兩者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兩者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17號元素是氯元素.故填:B;氯原子.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化合價的原則、原子結構示意圖的含義等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012年2月,國務院同意發(fā)布新修訂的《環(huán)境空氣質(zhì)量標準》增加了PM 2.5監(jiān)測指標.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空氣質(zhì)量影響很大.
(1)下列關于PM2.5的說法錯誤的是②③.(填序號)
①燃放煙花爆竹會產(chǎn)生PM2.5;    ②氫氣燃燒能引起大氣中PM2.5增大;
③PM2.5的顆粒大小與分子大小差不多;
④PM2.5專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為降低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不應提倡的是B.(填序號)
A.大量植樹造林  B.直接燃燒煤炭   C.充分利用太陽能   D.多騎自行車,少開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
熄滅酒精燈
B.
檢查氣密性
C.
塞緊橡皮塞
D.
滴管用后直接插回原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金銀銅鐵錫是五種金屬,也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五金”.在這五種金屬中,活動性最強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在一密閉容器內(nèi)加入甲、乙、丙、丁四種物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變化見表.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物質(zhì)
反應前物質(zhì)質(zhì)量/g83254
反應后物質(zhì)質(zhì)量/g164x24
A.甲是反應物
B.反應中乙、丁兩種物質(zhì)間質(zhì)量比為7:5
C.丙可能為該反應的催化劑
D.該反應為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下列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重要實驗,請回答:

(1)A實驗中,可能導致的后果是集氣瓶炸裂.
(2)B實驗中,可能導致的后果是燒杯2中的溶液變?yōu)榧t色.
(3)C實驗在設計上存在的一個明顯失誤是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無焰食品加熱器常用于野外加熱食物,它的成分是鎂粉、鐵粉、氯化鈉.使用時加入水,鎂和水反應產(chǎn)生熱量.下面是在18℃、標準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中對該產(chǎn)品的實驗研究,請結合以下實驗方案回答有關問題(不考慮氯化鈉對水沸點的影響).

實驗1:
Ⅰ、將一定質(zhì)量的鎂條、鐵粉和氯化鈉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連續(xù)攪拌,每50S記錄一次溫度,得下圖中曲線a;
Ⅱ、將相同質(zhì)量的鎂條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鎂條重復以上實驗,得圖1曲線b;
Ⅲ、用相同質(zhì)量的鎂粉代替Ⅰ中鎂條重復以上實驗,得圖甲中曲線c.
(1)從能量變化角度看,該變化是由化學 能轉(zhuǎn)化為熱 能.
(2)觀察圖片,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影響鎂和水反應速率的因素是鎂的反應表面積(鎂的顆粒大小、或鎂的狀態(tài)等合理答案均給分).
實驗2:
將2.40g鎂粉和質(zhì)量為28.00g的鐵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熱容器中,不斷攪拌.氯化鈉用量不同時,溫度變化情況如圖2示.
(3)實驗2中,當NaCl質(zhì)量大于7.30g時,實驗不再做的原因是C.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應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會降低反應速率
C.已達到水的沸點,溫度不會再有變化
D.需加入更多的鐵粉來提高水的溫度
(4)如果在實驗2中加入質(zhì)量為3.65g NaCl,混合物的溫度最高大約是40-50℃之間.
(5)某同學設計了下面四種無焰食品加熱器物料配方,請根據(jù)本次實驗研究的結論,判斷其中最合理的是A.
A.2.40g鎂粉、7.30gNaCl和28.00g鐵粉        B.2.40g鎂條、7.30gNaCl和28.00g鐵粉
C.2.40g鎂粉、8.76gNaCl和28.00g鐵粉        D.2.40g鎂條、8.76gNaCl和28.00g鐵粉
其理由是鎂粉比鎂條能更快產(chǎn)生熱量,配方A中已達到水的沸點,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從H、O、C、Ca、Na、Cl、N元素中,選擇適當元素組成一種物質(zhì),并用化學式填空
(1)蘊藏海洋底部被稱為“可燃冰”的是CH4;(2)溶液顯堿性的氣體是NH3
(3)俗稱小蘇打的是NaHCO3;        (4)大理石和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Ca(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天然氣和瓦斯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CH4),某興趣小組對甲烷進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  甲烷的制取
(1)實驗室用無水醋酸鈉與堿石灰兩種固體混合加熱制取甲烷,發(fā)生裝置應選圖1中的A(填序號).

(2)圖1中裝置c可用于收集甲烷,說明甲烷的性質(zhì)是難溶于水.
探究二  甲烷的爆炸極限
甲烷可燃,若混入空氣遇明火可能發(fā)生爆炸.取8份250mL混合氣體(甲烷和空氣),分別進行點火實驗,
裝置如圖2所示,結果如下:(注“√”表示發(fā)生爆鳴,“×”表示未發(fā)生爆鳴):
混合氣體體積(mL)250250250250250250250250
甲烷占總體積(%)2.54.55.58.511.513.514.515.5
實驗結果×××
(3)寫出甲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CH4+2O2$\frac{\underline{\;點燃\;}}{\;}$CO2+2H2O.
(4)下面是甲烷和空氣組成的混合氣體中甲烷的體積含量,從是否能夠爆炸方面考慮,不安全的是B.
A.3%            B.12%            C.50%            D.80%
(5)有些煤礦在井下掘井時,要用到干冰,減少瓦斯爆炸事件的發(fā)生.如圖3所示:

其中干冰的作用是降低溫度、隔絕氧氣.
探究三  甲烷不完全燃燒的產(chǎn)物
【查閱資料】濃硫酸會吸收水分,但不會吸收CO2和CO.
【實驗探究】如圖4進行實驗

(6)觀察裝置A質(zhì)量變大,B、D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由此推斷甲烷不完全燃燒生成的產(chǎn)物是C.
A. H2O、CO2        B. H2O、CO       C. H2O、CO2、CO
(7)裝置D中氣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氣.
(8)如果A增重了3.6g,理論上B、D共最大增重4.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