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

A

鑒別炭粉和CuO

觀察顏色

B

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向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水

C

鑒別COH2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_____

【答案】C 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可寫化學式)

【解析】

A、炭粉和CuO都是黑色粉末,炭粉和CuO通過觀察顏色不能鑒別,故A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

B、向裝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水,蓋好瓶蓋振蕩,軟塑料瓶變癟,不能證明CO2能與水反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原因,故B實驗方法不能達到實驗目;

C、CO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H2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鑒別COH2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若有水霧生成,則為氫氣,沒有水霧生成的是CO,故C實驗方法能達到實驗目;

DCO與氧化銅在加熱時,生成銅和二氧化碳,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能除去雜質又不引入新的雜質。故選C,補充: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可寫化學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CuC12FeC1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渣加稀硫酸,有氣體生成,則濾渣中一定含有(

A.FeZnB.ZnCuC.CuFeD.CuFeZ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銀杏果中含有銀杏酸(化學式為C22H34O3),下列有關銀杏酸說法正確的是(

A.銀杏酸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23

B.銀杏酸由22個碳原子、34個氫原子和3個氧原子構成

C.銀杏酸是含氧化合物

D.銀杏酸由22個碳元素、34個氫元素和3個氧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許多化學知識。

1)古人鉆木取火鉆木的目的是__________(從燃燒條件回答)。

2)做完飯后要及時關閉天然氣灶的開關,其滅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3)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___________直接接觸。

4)鋁比鐵活潑,但鋁在空氣中比鐵耐腐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鋁經常被拉成細絲制作電線、電纜,是利用了鋁的__________性。

6)根據(jù)鐵生銹的條件,自行車支架采取的防銹措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微粒的觀點回答:

11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 ________________。

2)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員,說明 ________________。

3)氫氣和液氫都可以做燃料,說明 _____________。

4)測體溫時,水銀柱液面升高,說明 ________________。

5)電解水實驗中,不發(fā)生改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分子的知識解釋下列現(xiàn)象,其中錯誤的是:

A.桂花滿園香,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B.用水銀溫度計測量體溫時,汞柱上升,說明微粒大小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C.打氣筒可以將空氣壓入車胎中,說明分子間有空隙

D.夏天晾曬衣服比冬天干得快,說明分子運動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早在20175月,中國就已經實現(xiàn)了可燃冰的穩(wěn)定開采并連續(xù)開采超過60天。未來的中國有可能徹底擺脫依賴石油進口的局面,實現(xiàn)自給自足。

1)可燃冰是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籠狀結構的固體物質,可燃冰屬于_____(選填純凈物混合物)。

21m3可燃冰可釋放出約160m3~180m3天然氣。從分子性質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

3)我們在生產、生活中所用到的三大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氣外,還有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化學。

現(xiàn)有①空氣,②四氧化三鐵,③鐵粉,④二氧化碳,⑤液態(tài)氧,⑥水六種物質。(填序號)

1)其中屬于混合物的是_____。

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_____

3)屬于氧化物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能源開發(fā)、環(huán)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淡水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B.實現(xiàn)化石燃料的清潔利用,就無需開發(fā)新能源

C.生活垃圾應集中后露天焚燒處理或向海里傾倒處理

D.提倡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出行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