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在實驗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
B.先往試管中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C.將燃燒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
D.將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D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采用排水法;
B、不能滴入稀硫酸,因為稀硫酸和石灰石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覆蓋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
C、驗滿時,必須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集氣瓶需正放,防止氣體逸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化學實驗的“目的→操作→現(xiàn)象→結論”的描述都正確的是( 。
選項
目的
操作
現(xiàn)象
結論
A
比較鋁和銅的金
屬活動性
將砂紙打磨過的鋁絲
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鋁絲表面有銅析出
鋁比銅活潑
B
檢驗露置在空氣中的氫氧化鉀溶
液是否變質
取少量氫氧化鉀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產生
氫氧化鉀溶液已經變質
C
探究物質溶解于
水的熱量變化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銨晶體,充分攪拌
溶液溫度下降
鹽類物質溶于水都能使溶液溫度下降
D
檢驗集氣瓶中是否集滿二氧化碳
將燃燒的木條伸入集
氣瓶中
木條火焰熄滅
集氣瓶中已集滿二氧化碳
 
A.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株洲晚報2月28日報道:“因廚房窗戶緊閉,4名年輕人深夜煤氣中毒,幸好被及時搶救,均脫離危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引起煤氣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為了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煤氣泄漏,煤氣廠常在家用煤氣中摻入微量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
C.冬天用煤爐取暖時,為了防止冷空氣進入,應關閉門窗
D.在煤爐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氣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二氧化碳和氫氣可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2+3H2CH3OH+H2O。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釕-膦絡合物的質量在反應前后發(fā)生了變化
B.氫原子數在反應前后發(fā)生了改變
C.屬于復分解反應
D.體現(xiàn)了CO2的化學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的化學式可知,它們的不同之處在于
A.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B.碳元素化合價不同,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2價和+4價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兩種物質中氧元素的化合價不相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所含元素種類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若用集氣瓶采用向上排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請將制取該氣體過程的裝置圖補充完整,包括藥品;
(3)集氣瓶在實驗中的一般性用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據報道,化學家創(chuàng)造出一種物質“干水”,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干水吸收CO2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運動
B.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
C.干水吸收CO2的過程只發(fā)生物理變化
D.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裝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棉花會變藍
B.粗銅絲能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
C.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用生石灰干燥
D.能驗證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碳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質是中學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
(1)“低碳生活”倡導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為了減少         (填化學式)的排放量。
(2)如圖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標號)。
A.碳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
B.碳原子核內質子數為6
C.碳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D.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g
(3)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一首《石灰吟》令人激情澎湃,千古傳唱。“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弊置嫔婕笆沂①生石灰(氧化鈣)②熟石灰(氫氧化鈣)③碳酸鈣。按要求寫出上述有關物質間轉換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