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中含有人體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甲是一種鹽,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0;丙也是一種鹽,其水溶液顯堿性.他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zhì)甲的化學式為________.
(2)丙轉(zhuǎn)化為甲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3)圖示轉(zhuǎn)化關系中,不可能出現(xiàn)的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對鐵的銹蝕進行如下探究,室溫時,將包有樣品的濾紙包用大頭針固定在橡膠塞上,迅速塞緊,裝置如圖,觀察到量筒內(nèi)水沿導管慢慢進入廣口瓶(凈容積為146mL)。當溫度恢復至室溫,且量筒內(nèi)水面高度不變時讀數(shù)(此時瓶內(nèi)氧氣含量近似為零)。記錄起始和最終量筒的讀數(shù)以及所需時間如表。
序號 | 樣品 | 量筒起始 讀數(shù)/mL | 量筒最終 讀數(shù)/mL | 所需時間 /min |
1 | 1g鐵粉、0.2g碳和10滴水 | 100 | 70 | 約120 |
2 | lg鐵粉、0.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 | 100 | 70 | 約70 |
3 | …… | 100 | 70 | 約480 |
(1)實驗①和②說明NaCl可以_____鐵銹蝕的速率。
(2)實驗開始后,廣口瓶內(nèi)溫度有所上升,說明鐵的銹蝕過程是_____(填“放熱”或“吸熱”)過程。
(3)實驗結(jié)束后取出濾紙包,觀察到有紅棕色物質(zhì)生成,該物質(zhì)的化學式是_____。
(4)已知含碳能夠加快鐵的生銹速度,小明想通過實驗①和③是探究碳對鐵銹蝕速率的影響,請在表格空白處填寫實驗③的樣品組成_____。
(5)該裝置還可用于測量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計算氧氣的體積含量是_____(小數(shù)點后保留1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的科普材料。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世界各國都受到能源危機和環(huán)境污染的挑戰(zhàn)。由圖一可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對我國能源危機的緩解著重要的意義。新能源汽車按照電池種類的不同可以分為鎳氫電池動力汽車、鋰電池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動力汽車。
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鎳氫電池汽車常用電池種類之一,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電等優(yōu)點,但也有成本高,自放電程度大等不足。鋰電池在整個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往返于正負極之間實現(xiàn)能量的轉(zhuǎn)化。鋰電池月自放電率僅為6%~8%,遠低于鎳氫電池。由于正極材料LiCoO2的價格高,目前是市場上高端電動汽車的主要動力源。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是燃料電池中的一種,其工作原理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氫氣、氧氣分別在各自電極發(fā)生電離后生成水,并釋放出能量。以鉑族貴金屬作電催化劑,燃料凈化程度要求高,并且只能用熱水回收余熱,所以并未廣泛應用。
(1)由圖一可知我們機動車對石油消耗的燃油比重中,消耗最大的是_____。
(2)鋰電池的正極材料LiCoO2由_____種元素組成。
(3)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可實現(xiàn)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圖二所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未被廣泛應用的原因是_____。
(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
A鎳氫電池汽車具有大功率、快速充放電等優(yōu)點
B鋰電池月自放電率低,遠高于鎳氫電池
C我國機動車對燃油消耗的比重中農(nóng)業(yè)消耗大于民航消耗
D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源是一種清潔的綠色環(huán)保電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一種外觀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結(jié)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構(gòu)成,具有籠狀結(jié)構(gòu)(如圖)。
可燃冰主要蘊藏在深海沉積物和陸地永久凍土中,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結(jié)晶而成,當溫度升高或壓強降低時,會立即分解釋放出可燃性氣體——甲烷。
可燃冰燃燒值高、污染小,且儲量豐富,因而被各國視為未來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圖 1 當今世界能源儲量對比圖 圖 2 能量密度對比圖
可燃冰的開采方法主要有四種:①熱激發(fā)法:對可燃冰加熱,使溫度超過可燃冰的平衡溫度,從而分解為水 和天然氣;②減壓法:降低壓力促使可燃冰分解;③化學試劑注入法:向礦層注入化學試劑,破壞其平衡條件促 使分解;④二氧化碳置換法:注入二氧化碳以置換可燃冰中的甲烷,觸發(fā)甲烷擴散。
隨著開采技術的不斷進步,可燃冰勢必會成為廣泛使用的潔凈能源。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可燃冰中含有的元素:___________。
(2)可燃冰的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氣)、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4)可燃冰被視為“未來能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A 可燃冰能燃燒,說明水具有可燃性
B 當今世界能源儲量中,可燃冰居首
C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約為煤的十倍
D 我國研發(fā)冷凍取樣、高溫脈沖加熱的“冷鉆熱采”可燃冰開采技術,屬于熱激發(fā)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稀硫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現(xiàn)用10g 98%的濃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的主要步驟有:計算、____________、配制、裝瓶并貼標簽。
(2)由計算可知,稀釋時需加水______________mL(水的密度為:1g/ mL),取水時選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適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25mL B.50mL C.100mL D. 250mL
(3)實驗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量筒、膠頭滴管、燒杯、_______________和試劑瓶。
(4)某課外活動小組為測定某銅鋅合金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取合金樣品10g放入燒杯,向其中逐漸加入10%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與生成氫氣質(zhì)量的關系如圖所示。計算:
①完全反應后,產(chǎn)生氫氣的質(zhì)量為________g;
②樣品中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B、C、D、E為初中化學常見的五種物質(zhì),它們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zhuǎn)化和反應關系(“→”表示某一種物質(zhì)經(jīng)一步反應可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表示相連兩物質(zhì)能發(fā)生化學反應,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己略去)。
(1)若A的固體可用于人工降雨,B為植物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E在工業(yè)上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chǎn)等。則B為___________;D與E反應的基本類型為__________,在D的溶液中通入A可觀察到__________現(xiàn)象。
(2)若A、B、C、D、E分屬于五種不同類別的物質(zhì),其中A為胃酸的主要成分,D、E溶液混合加熱可產(chǎn)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則B與C,D與E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次化學實驗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對兩個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一:探究氫氧化鈉溶液中是哪一種粒子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鈉離子或氫氧根離子使無色酚酞溶液變色。
[實驗]
(1)在第一支試管中加入約2 mL蒸餾水,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F(xiàn)象:溶液不變色;
(2)在第二支試管中加入約2 mL氯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F(xiàn)象:____;
(3)在第三支試管中加入約2 mL氫氧化鈉溶液,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現(xiàn)象:________。
[結(jié)論]____。
實驗二:用注射器向充滿某種氣體的軟塑料瓶中注入一種液體(如圖),振蕩,發(fā)現(xiàn)塑料瓶變癟,探究氣體和液體可能是什么物質(zhì)?
[猜想]氣體和液體可能是_____(寫一組即可)。
[實驗]用試管取少量實驗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試劑___,產(chǎn)生相應的現(xiàn)象,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
[評價]上述實驗完成后,能否驗證你的猜想_____,理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粗鹽中含有難溶性雜質(zhì)(泥沙等)和多種可溶性雜質(zhì)(氯化鎂、氯化鈣等).某班同學在粗鹽提純實驗中,為把少量可溶性雜質(zhì)CaCl2,MgCl2一并除去,將教材中實驗方案修改設計如下,請據(jù)此回答問題:
(1)實驗操作A的名稱是 ,該操作的目的是 .
(2)寫出步驟③中發(fā)生反應的主要化學方程式 ;步驟⑥的作用是 .
(3)小剛同學認為該方案實際得到的氯化鈉可能比粗鹽中含有的氯化鈉要多,請你為他找出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