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為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較純凈的氮氣,可選擇下列哪種物質在其中燃燒( 。
分析:要除去氣體中的雜質,選用的物質一般不能是氣體,且對應生成不能是氣體.并且選定的物質在低濃度的氧氣中依舊要能夠反應.
解答:解:A、木炭在密閉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或者一氧化碳氣體甚至是兩者的混合氣體,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B、細鐵絲在密閉空氣中不能發(fā)生燃燒反應,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C、紅磷本身是固體,在密閉空氣中依舊能夠燃燒,且對應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固體,所以可以用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D、硫在密閉空氣中能夠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所以不能用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故選C.
點評:空氣成分測定就是空氣除雜的過程,選用紅磷是考慮本身能夠燃燒,且紅磷和對應生成物都不是氣體.所以如果尋找紅磷替代品,也要滿足這些要求.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和瑞利教授一起做實驗
19世紀末,科學家瑞利通過如下兩種實驗方法制得氮氣,并測定其密度,從而導致了科學上的某項重大發(fā)現(xiàn).請你參與他的科學發(fā)現(xiàn)過程,填寫如下空格:
實驗一:利用空氣分離出氮氣:
實驗步驟 解釋或結論
(1)將清新潔凈的空氣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通過氫氧化鈉溶液目的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濃硫酸的目的是為了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
(2)將氣體通過能氧氣反應的物質(瑞利教授提醒你:反應不能生成新的氣體) 除去空氣中的氧氣.
(3)收集氣體,并測定該氣體的密度 密度為1.2 572g/升
實驗二:用亞硝酸鈉(NaNO2)和氯化銨(NH4Cl)反應制取氮氣,同時還生成了氯化鈉和一種最常見的溶劑.測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08g/升.
由以上兩個實驗測出的氮氣密度不一樣,請簡述原因:
因為空氣中還含有少量稀有氣體
因為空氣中還含有少量稀有氣體

科學家瑞利僅僅是從小數(shù)點第三位數(shù)的差別,得到啟發(fā)從而有重大的發(fā)現(xiàn),這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04?黑龍江)雷利是英國物理學家,他曾用以下兩種方法測定氮氣的密度.
方法一:將除去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空氣通過燒紅的有銅屑的玻璃管,將空氣中的氧氣全部除去,則得氮氣的密度為1.257g/L.
方法二:將氨氣通過赤熱的裝有氧化銅的玻璃管,生成氮氣和水蒸氣,除去水蒸氣后測得氮密度為1.2508g/L.
回答下列問題:
(1)方法二中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為:
2NH3+3CuO
  △  
.
 
N2+3Cu+3H2O
2NH3+3CuO
  △  
.
 
N2+3Cu+3H2O

(2)為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可供選擇的裝置如下:

如果氣體流向自左向右,在你選用的裝置中,導管口應如何連接(各接口用圖中字母表示)
B→A→G→H;
B→A→G→H;
各瓶中應盛放什么物質?
甲盛NaOH溶液,丁盛濃硫酸;
甲盛NaOH溶液,丁盛濃硫酸;

(3)兩種方法所測定的氮氣密度數(shù)值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空氣中含少量的分子量比氮氣大的氣體,使方法一的結果偏高
空氣中含少量的分子量比氮氣大的氣體,使方法一的結果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測定氮氣的密度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氣,結果卻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不相等.(1)一種方法是通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余下氮氣的方法制得氮氣,然后測量它的密度為1.2572克/升.(2)另一種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氣通入裝有黑色氧化銅固體的玻璃管中進行加熱,測得生成的氮氣密度為1.2508克/升.開始瑞利認為可能是由于實驗操作不當引起了實驗誤差,但經過多次實驗,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之間總有一個微小的差異.瑞利沒有放過這一微小差異,經過兩年精確的實驗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國化學家拉姆塞終于找到造成這一微小差異的答案.(1)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由
必然
必然
(“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兩位科學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
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含有其他氣體,例如稀有氣體等
空氣中除了氧氣和氮氣外,還含有其他氣體,例如稀有氣體等

(2)根據(jù)上述材料,最能體現(xiàn)了兩位科學家具有
C
C
的精神.
A.淡泊名利,獻身科學                    B.敢于犧牲,百折不撓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書育人,誨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衡陽)小林同學在做探究質量守恒定律實驗時,稱取2.4g鎂條在點燃的條件下與充足的空氣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Mg+O2
 點燃 
.
 
2MgO
2Mg+O2
 點燃 
.
 
2MgO
.實驗完畢后,稱得所得固體的質量小于4.0g.
【提出問題】固體質量為什么會小于4.0g呢?是否發(fā)生了其他反應呢?
【查閱資料】鎂在空氣中燃燒時,除了鎂與氧氣反應外,還可發(fā)生反應:
①2Mg+CO2
 點燃 
.
 
C+2MgO ②3Mg+N2
 點燃 
.
 
Mg3N2
【猜想與假設】反應后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發(fā)生反應
(填“①”或“②”)造成的,其理由是
根據(jù)化學反方程式可知,2.4克鎂與氧氣反應產生MgO為4.0克、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4.0克的氧化鎂和0.6克的碳;而2.4克鎂與純氮氣反應產生Mg3N2為3.33克,且空氣中氮氣的含量大,因此比反應前的固體質量減輕.
根據(jù)化學反方程式可知,2.4克鎂與氧氣反應產生MgO為4.0克、與二氧化碳反應產生4.0克的氧化鎂和0.6克的碳;而2.4克鎂與純氮氣反應產生Mg3N2為3.33克,且空氣中氮氣的含量大,因此比反應前的固體質量減輕.

【實驗探究】根據(jù)初中化學所學知識用圖所示裝置除去空氣中的氧氣得到氮氣(含少量稀有氣體).可燃物應選擇的物質是
B
B
(填寫物質的字母代號).
A.木炭   B.紅磷  C.硫粉
選擇的理由是
紅磷只和氧氣反應且不產生新的氣體
紅磷只和氧氣反應且不產生新的氣體

將點燃的鎂條伸入所制得的氮氣中,鎂條在氮氣中劇烈燃燒.
【實驗結論】2.4g鎂在空氣中完全反應后所得固體質量小于4.0g,是由于生成的產物是
氧化鎂和氮化鎂
氧化鎂和氮化鎂
的混合物所致.
【評價與反思】通過上述實驗,小林對燃燒有了新的認識: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或氮氣也能夠支持燃燒等)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或氮氣也能夠支持燃燒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92年,英國物理學家瑞利(R.J.S.Rayleigh,1842-1919)在測定氮氣的密度時,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制取了氮氣,結果卻發(fā)現(xiàn)兩種不同的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不相等.(1)一種方法是通過除去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余下氮氣的方法制得氮氣,然后測量它的密度為1.2572克/升.(2)另一種方法是利用氨氧化原理:把氨氣通入裝有黑色氧化銅固體的玻璃管中進行加熱,測得生成的氮氣密度為1.2508克/升.開始瑞利認為可能是由于實驗操作不當引起了實驗誤差,但經過多次實驗,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之間總有一個微小的差異.瑞利沒有放過這一微小差異,經過兩年精確的實驗研究和推理分析,他和英國化學家拉姆塞終于找到造成這一微小差異的答案.(1)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由________(“必然”或“偶然”)因素造成的.兩位科學家最后找到的答案是________.
(2)根據(jù)上述材料,最能體現(xiàn)了兩位科學家具有________的精神.
A.淡泊名利,獻身科學          B.敢于犧牲,百折不撓
C.勇于探索,精益求精          D.教書育人,誨人不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