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MathJax]/jax/output/CommonHTML/jax.js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從下列物質中選出其主要用途:①金剛石;②石墨;③C60;④焦炭.
(1)可用作切割大理石的是①.(填序號,下同)
(2)可作潤滑劑的是②.
(3)可作燃料和用于冶金工業(yè)的是④.
(4)應用于材料科學、超導體領域的是③.

分析 (1)根據(jù)金剛石的硬度很大分析;
(2)根據(jù)石墨具有潤滑性,可做潤滑劑分析;
(3)根據(jù)焦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分析;
(4)根據(jù)C60可應用于材料科學,超導體領域分析.

解答 解:(1)金剛石的硬度很大,能切割大理石,故答案為:①.
(2)石墨具有潤滑性,可做潤滑劑,故答案為:②.
(3)焦炭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故答案為:④.
(4)C60可應用于材料科學,超導體領域,故答案為:③.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物質具有多種性質,解答時應該理解物質的用途是由物質的哪種性質決定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從海水得到的粗鹽,往往含有可溶性雜質(主要有CaCl2、MgCl2、Na2SO4)和不溶性雜質(泥沙等),必須進行分離和提純后才能用于工業(yè)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粗鹽提純的部分流程如圖:

其中,濾液A至濾液B之間需加入的三種試劑為:
試劑①:加入過量的X,除去濾液中的Ca2+
試劑②:加入過量的NaOH,除去濾液中的Mg2+
試劑③:加入過量的BaCl2,除去濾液中的SO42-
請回答:
(1)試劑①中的物質X的化學式為Na2CO3,為最終獲得精鹽,加入試劑①、②和③后進行的實驗正確的操作2的名稱是過濾;整個操作作為有效除去雜質而不引入新雜質,加入X必須放在加入BaCl2的后面(填“前面”或“后面”).
(2)濾液B中加入適量稀鹽酸的目的是除去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某學習探究小組用水電解器電解水,測定兩管逸出氣體的體積,記錄如下:
時間/min12345678
連電源負極的管(A)中氣體/mL612202939495969
連電源正極的管(B)中氣體/mL2471116212631
請回答:
(1)電解水時常加入少量的硫酸,其作用是增強水的導電性.
(2)裝置密閉性良好、讀數(shù)正確,但電解開始階段兩管氣體的體積比不符合理論比值的原因是開始階段產生的少量H2和O2溶解在水中且未達到飽和,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H2的大

(3)自第4分鐘起管A和管B產生氣體的體積比非常接近理論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對空氣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按質量分數(shù)計,空氣中含氧氣約21%,含氮氣約78%
B.空氣污染危害大,我們一定要倡導低碳生活
C.氮氣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可用于充氮包裝,保存食品
D.空氣不是一種單一的物質,而是由多種氣體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下列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向試管中滴加液體時,滴管應伸入試管中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2
C.集氣瓶可以用作反應容器
D.試管、燒杯、蒸發(fā)皿等儀器可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0.氫氧化鈉與稀硫酸反應是否放出熱量?三位同學為探究此問題按下圖進行了實驗:
(1)甲同學按甲圖實驗,若要更清楚地觀察到實驗的現(xiàn)象,實驗前應對甲裝置作如何處理?加上一個液泡浸沒在液體中的溫度計;
(2)乙同學用乙圖實驗,可以根據(jù)燒杯中的導管口出現(xiàn)氣泡現(xiàn)象證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3)丙同學采用丙圖裝置實驗:在燒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鈉固體,用溫度計測溶液溫度的變化.你認為丙同學的實驗設計是否科學,為什么?不科學,這是因為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主要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
A.過濾、溶解、蒸發(fā)B.溶解、過濾、蒸發(fā)C.蒸發(fā)、溶解、過濾D.溶解、蒸發(fā)、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根據(jù)表中NaCl和KNO3部分溶解度數(shù)據(jù)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溫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3g.
(2)NaCl與KNO3相比較,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物質是NaCl.
(3)20℃時,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或50gKNO3,充分攪拌后,將溶液溫度升高到40℃(不考慮水分蒸發(fā)),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則加入的物質是硝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請認真分析兔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地殼中含量僅次于氧的非金屬元素的名稱是硅,該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為14.
(2) 所表示的粒子符號為F,它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7,該元素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電子(填“得”或“失”).
(3)由原子序數(shù)為8和13的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Al2O3(寫化學式).
(4)元素周期表同一橫行元素的排列規(guī)律是:從左到右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根據(jù)此規(guī)律,可知圖中X=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