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鎂及其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

(1)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鎂,可按圖1流程進行.
①下只說法正確的是B(選填字母)
A.步驟I通過一步反應即可實現(xiàn)
B.步驟II、III、IV的目的是從海水中提純氯化鎂
C.步驟V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D.該流程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有4種
②該流程中采取的一種降低成本且減少污染的措施是:氯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循環(huán)利用在步驟III中.
(2)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某種堿式碳酸鎂晶體的組成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①堿式碳酸鎂晶體可以表示為xMgCO3•yMg(OH)2•zH2O;
②Mg(OH)2、MgCO3均能分解生成對應的氧化物;
③堿石灰是固體氫氧化鈉和生石灰等物質的混合物;
【設計實驗】該小組同學設計了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假設每一步反應和吸收均進行完全.
裝置C的質量/g裝置D的質量/g
步驟③292.4198.2
步驟⑥296.9207.0
【進行實驗】取23.3g堿式碳酸鎂晶體進行實驗,步驟如下:
①連接好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②裝入藥品,打開活塞K,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③分別稱量裝置C、D的質量(數(shù)據(jù)見上表).
④關閉活塞K,點燃酒精燈,使堿式碳酸鎂晶體完全分解.
⑤停止加熱,同時打開活塞K,通入空氣至恢復到室溫.
⑥再次分別稱量裝置C、D的質量(數(shù)據(jù)見表).
【實驗分折】
①裝置A的作用為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裝置D的作用為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應后,裝置B中的剩余固體是氧化鎂,質量為10g.
③該堿式碳酸鎂晶體[xMgCO3•yMg(OH)2•zH2O]中,x:y:z=1:1:4(填最簡整數(shù)比).

分析 (1)高溫條件下,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電解熔融氯化鎂生成鎂和氯氣,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氯化氫溶于水形成鹽酸;
(2)反應前后裝置C中的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水的質量,裝置D中的質量差即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
堿石灰能夠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加熱條件下,碳酸鎂分解生成氧化鎂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鎂分解生成氧化鎂和水;
根據(jù)提供的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該堿式碳酸鎂晶體[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值.

解答 解:(1)①A.步驟I通過兩步反應即可實現(xiàn),即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步驟II、III、IV的目的是從海水中提純氯化鎂,該選項說法正確;
C.步驟V中電能轉化成化學能,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該流程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分解反應,例如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氯化鎂分解生成鎂和氯氣,化合反應,例如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復分解反應,例如氫氧化鎂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等3種,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填:B.
②該流程中采取的一種降低成本且減少污染的措施是:氯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循環(huán)利用在步驟III中.
故填:氯氣和氫氣反應生成氯化氫,氯化氫循環(huán)利用在步驟III中.
(2)①裝置A的作用為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裝置D的作用為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
故填:除去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反應后,裝置B中的剩余固體是氧化鎂,質量為:23.3g-(296.9g-292.4g)-(207.0g-198.2g)=10g.
故填:氧化鎂;10.
③設碳酸鎂質量為m,分解生成氧化鎂質量為x,
MgCO3$\frac{\underline{\;高溫\;}}{\;}$MgO+CO2↑,
 84                  40      44
  m                  x       8.8g
$\frac{84}{m}$=$\frac{40}{x}$=$\frac{44}{8.8g}$,
m=16.8g,x=8g,
設氫氧化鎂質量為n,分解生成水的質量為y,
氫氧化鎂分解生成氧化鎂的質量為:10g-8g=2g,
Mg(OH)2 $\frac{\underline{\;高溫\;}}{\;}$MgO+H2O,
       58                   40      18
        n                    2g       y
$\frac{58}{n}$=$\frac{40}{2g}$=$\frac{18}{y}$,
n=2.9g,y=0.9g,
zH2O的質量為:296.9g-292.4g-0.9g=3.6g,
根據(jù)題意有:$\frac{84x}{58y}$=$\frac{16.8g}{2.9g}$,$\frac{58y}{18z}$=$\frac{2.9g}{3.6g}$,
$\frac{x}{y}$=$\frac{1}{1}$,$\frac{y}{z}$=$\frac{1}{4}$,
則x:y:z=1:1:4.
故填:1;1;4.

點評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改變的是( 。
A.食鹽溶于水逐漸消失B.紅墨水滴入水中使水變紅
C.蠟燭燃燒逐漸消失D.金剛石加工成鉆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物質性質決定物質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不是由物理性質性質決定的是(  )
A.木材制作桌椅B.棉花織布
C.天然氣作清潔燃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化學老師發(fā)明了一種增氧酒精燈,將純凈的氧氣通入燈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溫度.普通酒精燈火焰溫度為500℃左右,增氧酒精燈火焰溫度可達1000℃以上.某活動小組同學取碳酸鈣固體用增氧酒精燈加熱1~2分鐘.
【提出問題】加熱后剩余固體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探究】猜想一:碳酸鈣全部分解,剩余固體成分為氧化鈣.做出該猜想的依據(jù)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O+CO2↑,驗證該猜想的方案實驗步驟:向剩余固體中加入適量的稀鹽酸;
實驗現(xiàn)象:不產(chǎn)生氣泡;
實驗結論:碳酸鈣全部分解..猜想二:碳酸鈣部分分解,剩余固體成分為氧化鈣和碳酸鈣.
驗證該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
步驟A將加熱后的固體放入水中,攪拌、靜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體中含有碳酸鈣
步驟B取上層清液,滴加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剩余固體中含有
氧化鈣
【反思與評價】你認為“猜想二”的驗證方案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問題,理由是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微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小泰及學習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黃銅中銅和鋅的含量及其性質開展了探究活動.
【查閱資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種白色沉淀,這個反應在化學上用于檢驗和鑒別.
【提出問題】測定黃銅中鋅、銅的質量分數(shù).
【實驗原理及實驗方案設計】(略).
【探究實驗】
(1)先將黃銅在熱堿液中浸泡一段時間,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鹽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餾水清洗干凈,干燥,取少量研碎,稱取質量為ag.
(2)將ag試樣放入小燒杯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攪拌使其充分反應.
(3)將小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洗滌、干燥.
(4)稱取固體的質量為bg.
(5)計算出黃銅中鋅的質量為aa-bg和銅的質量分數(shù)$\frac{a}$×100%.(用字母表示)
【反思與評價】
在步驟1中,若試樣用蒸餾水洗滌之后,不干燥,則計算出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shù)將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響”)
【拓展探究】
(1)重復【探究實驗】步驟1.
(2)將ag試樣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中,使其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固體和藍色濾液,并對濾液的組成進行探究.
①鋅和硝酸鹽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Zn+2AgNO3=Zn(NO32+2Ag.
②同學們對藍色濾液中所含的溶質做出多種猜想,其中只有兩種猜想可能成立,這兩種猜想是:a.溶質為硝酸鋅和硝酸銅;b.溶質為硝酸鋅、硝酸銅和硝酸銀.
(3)設計兩種實驗方案來驗證以上猜想.
方案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結論
方案一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在濾液中插入一根銅絲銅絲表面無變化猜想a成立
銅絲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猜想b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幾
滴稀鹽酸
濾液無明顯變化猜想a成立
生成白色沉淀猜想b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He
4.003
2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1
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很多科學家對元素周期表的發(fā)現(xiàn)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貢獻,請寫出其中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門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對原子質量:12.01,寫出16號元素的元素符號:S.
(3)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qū)別是 (填序號)A
A.質子數(shù)不同B.中子數(shù)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D.電子數(shù)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們對元素的認識進入全新的飛躍時期.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將人工合成第118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shù)為118.
(5)周期表中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第三周期開頭元素和靠近尾部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為  和,它們的單質易發(fā)生如圖所示變化:

根據(jù)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結論是在化學反應中,金屬元素的原子比較容易失去最外層的電子,非金屬元素的原子比較容易得到電子,得到最外層電子數(shù)目為8的穩(wěn)定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在化學實驗技能考試中,有一題目是鑒別碳酸鈉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小紅等幾位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寫出試管②中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Ca(OH)2═CaCO3↓+2NaOH.
(2)實驗結束后,小紅同學將①、②兩支試管中的廢液倒入同一個干凈的燒杯中,看到廢液渾濁,就對廢液進行了過濾,小紅等幾位同學對濾液的成分又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除水外還含有哪些物質?
猜想:小紅認為:只含氫氧化鈉;
小明認為:可能含有氫氧化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
小亮認為:可能含有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你認為還可能是可能含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寫一種猜想).
討論:你認為小紅、小明、小亮三位同學中誰的猜想不合理,請說明理由.小明猜想不合理,因為Na2CO3和Ca(OH)2能發(fā)生反應,不能共存.
實驗設計: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取樣于試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試管中出現(xiàn)白色渾濁你的猜想正確
反思拓展:通過以上探究,你認為應怎樣處理上述實驗后的廢液才能倒入下水道?反應物是否過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6.實驗室中的藥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則可能會與空氣接觸而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實驗室里久置于空氣中變質的過氧化鈉(Na2O2)固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1)Na2O2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為中性.
【猜想】
Ⅰ:固體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Ⅱ:固體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Ⅲ:固體為NaOH
Ⅳ:固體為Na2CO3
【實驗推斷】
實驗操作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振蕩直至完全溶解.不產(chǎn)生氣泡猜想 I不成立.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過量.產(chǎn)生白色沉淀證明有Na2CO3存在.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幾酚酞試液.酚酞試液變紅色證明有NaOH存在.
綜合以上實驗現(xiàn)象,說明猜想 II是成立的.
【反思評價】
(1)實驗操作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Cl2═CaCO3↓+2NaCl;
(2)實驗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過量的目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防止干擾NaOH的鑒定.
(3)表格中實驗操作③還可以采用硫酸銅生成藍色沉淀、氯化鐵生成紅褐色沉淀 方法得到相同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frac{1}{5}$的結論
B.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中,可以將紅磷換成木炭
C.氮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