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為探究催化劑對雙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其研究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圖中的實驗能否證明MnO2是雙氧水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并說明理由不能;因為沒有確認MnO2的質量和性質是否改變.
數(shù)據(jù)記錄表
1%H2O2溶液(mL)505050
加入MnO2的質量(g)0.10.20.4
測量40秒末得到O2體積(mL)
實驗二:從從表格的設計可以看出,該實驗的目的是MnO2質量的多少對H2O2分解的速率是否有影響.

分析 (1)要證明MnO2是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必須證明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性質和質量不改變;
(2)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及實驗目的分析;

解答 解:(1)要證明MnO2是H2O2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必須證明催化劑在反應前后的性質和質量不改變,而甲同學沒有做這方面的實驗,所以不能達到目的,
故答案為:不能;因為沒有確認MnO2的質量和性質是否改變;
(2)根據(jù)表格中數(shù)據(jù)及項目分析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二氧化錳質量的增加,能否加速H2O2分解的速率;
故答案為:MnO2質量的多少對H2O2分解的速率是否有影響;

點評 本題考查了催化劑在反應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質量大小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探究,并考查了對比實驗的重要性,結合催化劑的特點分析催化機理,綜合性較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結合如圖實驗裝置回答相關問題:
(1)圖中標號b儀器的名稱:試管;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用KClO3和MnO2制O2,若選用A作發(fā)生裝置,則還要增加酒精燈,并把裝置A作如下改動:將試管橫放,并使試管口稍向下傾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20.如圖,某電鍍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FeSO4和ZnSO4,為減少水污染及節(jié)約成本,回收重要物質硫酸鋅、金屬鐵和銅,設計如圖流程.

(1)固體b的成分是鋅、鐵、銅(填名稱)
(2)上述流程的四個操作中,有一個和其他三個不同,它是④
(3)制作過濾器時濾紙潤濕后應緊貼漏斗,不留氣泡,若留有氣泡后果是過濾速度太慢
(4)過程II中可以加入的物質有兩種,它們是稀硫酸和硫酸銅,過程III中一定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是Zn+FeSO4=ZnSO4+Fe
(5)上述物質中含有鋅元素的是abcdf(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7.NaOH和Ca(OH)2的固體混合物11.4g與118.6g 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過濾,蒸發(fā)過濾后所得溶液,得到干燥的固體12g.求:
(1)Na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2)過濾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我國首部《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頒布施行.下列能保證食品安全的是( 。
A.用聚氯乙烯做食物保鮮膜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產(chǎn)品
C.用氮氣充入小食品袋作保護氣D.用工業(yè)酒精勾兌飲用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6月5日是世界環(huán)境日,空氣的凈化問題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下列氣體中各種成分均屬 于空氣污染物的一組是( 。
A.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氮氣B.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C.氧氣  二氧化碳  氮氣D.氮氣  氧氣  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下列物質的性質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A.膽礬晶體呈藍色B.鐵絲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
C.酒精有特殊氣味D.氯化鈉的熔點是8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8.化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現(xiàn)有氧氣、二氧化碳、氦氣、水蒸氣、氮氣、汞,請按要求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二氧化碳.
(2)能在冬天玻璃上形成窗花的是水蒸氣.
(3)能夠用來生產(chǎn)氮肥的是氮氣.
(4)常見溫度計中的液體是汞.
(5)能夠代替氫氣充作飛艇的是氦氣.
(6)能使燃燒更加劇烈的是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不能用來判斷蠟燭發(fā)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是( 。
A.用白瓷板改在蠟燭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觀察到黑色的粉末狀物質
B.變化是發(fā)光發(fā)熱
C.在火焰上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照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