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通過近期化學學習,應該知道有多種途徑可以制取氧氣.如:
①電解水②分離空氣③加熱高錳酸鉀 ④分解過氧化氫⑤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
(1)以上方法有一種與其它方法有本質區(qū)別,該方法是(填上述制取途徑中的序號).
(2)現(xiàn)有下列幾種常見實驗裝置,儀器a的名稱 , 若加熱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應選用裝置是 ,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寫出途徑⑤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其基本反應類型是
(4)若分解過氧化氫制取氧氣,要得到平穩(wěn)的氧氣流,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填序號).

【答案】
(1)②
(2)集氣瓶;A;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分解反應
(4)F
【解析】解:(1)②分離空氣是物理變化,其它是化學變化;所以答案是:②;(2)集氣瓶是收集氣體的儀器,如果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就需要加熱,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和二氧化錳和氧氣,所以答案是:集氣瓶;A;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3)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屬于分解反應;所以答案是: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分解反應;(4)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注射器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所以答案是:F;
【考點精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氧氣的制取裝置和氧氣的收集方法的相關知識點,需要掌握發(fā)生裝置:固固加熱型、固液不加熱型;收集裝置:根據物質的密度、溶解性;排水法收集時,待氣泡均勻連續(xù)冒出時再收集(剛開始排出的是試管中的空氣;)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導管伸到集氣瓶底部才能正確解答此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自制酸堿指示劑后,將其分別滴入酸、堿性溶液中試效果.這一做法屬于科學研究過程中的(  )

A. 猜想 B. 查閱資料 C. 實驗 D. 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A.氮氣 B.氧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M元素的單質可用于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其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1:

(1)該原子有個電子層,X的值;
(2)M元素屬于(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M元的化學性質與圖2中的(填序號)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4)M元素的離子符號是;圖中A,B,C,D粒子表示種元素;
(5)從E圖中你可獲得的信息:(答一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化學用語的表述正確的是

A. 2O——表示兩個氧元素

B. 2N2——表示兩個氮氣分子

C. Ca2+——表示鈣元素顯+2

D. FeSO4——表示硫酸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珍愛生命,拒絕毒品”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但是在某些娛樂場所,還有人服用俗稱搖頭丸的毒品.該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癲狂狀態(tài),嚴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wěn)定,有一種“搖頭丸”的化學式為C12HxO2N,相對分子質量為209.試回答下列問題:
(1)該物質由種元素組成,它屬于(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共含原子個.
(3)該物質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最簡整數(shù)比)
(4)41.8g C12HxO2N中,含碳元素多少克?(要求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物質間反應后,最后固體全部消失的是 ( )

A. 鋅粉和足量的稀硫酸 B. 生鐵和足量稀硫酸

C. 大理石和足量的稀鹽酸 D. 鐵粉和足量硫酸銅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污染主要來自:①工業(yè)生產中廢渣、廢液的任意排放②雨水和土壤接觸;③農業(yè)生產中農藥、化肥的過量施用;④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11年邵陽市初中畢業(yè)和化學實驗操作技能考查中,小波抽到的試題是“水的凈化”,請你與小波一起試驗,并回答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玻璃棒和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波準備按右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操作時,發(fā)現(xiàn)裝置存在一處明顯錯誤,該錯誤是 , 糾正錯誤后,接下來的過濾操作可除去水樣中的(填“可溶性”或“不溶性”)雜質.
(3)小波即將渾濁的水樣過濾后,得到的水仍渾濁,其原因可能是(寫出一點即可),然后小波進行了有效處理,使水樣變的澄清透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