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題
 0  206919  206927  206933  206937  206943  206945  206949  206955  206957  206963  206969  206973  206975  206979  206985  206987  206993  206997  206999  207003  207005  207009  207011  207013  207014  207015  207017  207018  207019  207021  207023  207027  207029  207033  207035  207039  207045  207047  207053  207057  207059  207063  207069  207075  207077  207083  207087  207089  207095  207099  207105  207113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像不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電解水一段時間B.加熱一定量高錳酸鉀固體

C.加熱氯酸鉀制氧氣D.實驗室利用雙氧水制取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華同學做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成分差異探究實驗時,分別收集兩瓶空氣樣品和兩瓶人體呼出的氣體,進行探究。如圖,關(guān)于這兩個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實驗1中,甲、乙兩瓶里木條燃燒的現(xiàn)象不同

B. 實驗12都能證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減小了

C. 實驗12中發(fā)生的反應均屬于分解反應

D. 實驗2中,甲瓶的澄清石灰水無明顯變化表明空氣中無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制取、收集并檢驗CO2的有關(guān)實驗操作中錯誤的是

A. 甲圖中推動注射器時,長頸漏斗下端冒氣泡,說明氣密性良好

B. 乙圖中長頸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氣體逸出

C. 丙圖裝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為了防止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

D. 丁圖中為了檢驗CO2,滴入的試劑為澄清石灰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備氧氣的條件進行如下探究實驗。

(提出問題)氧化銅是否也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

(設計并完成實驗)

.將3.0g氯酸鉀放在試管中加熱

.將3.0g氯酸鉀與1.0g二氧化錳均勻混合加熱

.將xg氯酸鉀與1.0g氧化銅均勻混合加熱

(實驗現(xiàn)象分析)x的值應為_____,將實驗比較可證明_____,將實驗反應后的固體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若稱量得到1.0g黑色粉末,再將黑色粉末和xg氯酸鉀混合加熱,現(xiàn)象與實驗相同,此步驟是為了證明氧化銅在該化學反應前后__________都不變。

(結(jié)論1)氧化銅也能作氯酸鉀分解的催化劑,請寫出實驗中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_____。

(繼續(xù)探究)小組同學完成上述實驗后,又深一步進行氧化銅用量與一定質(zhì)量氯酸鉀

制取氧氣反應速率關(guān)系的探究,下表是他們的有關(guān)實驗數(shù)據(jù),請你回答有關(guān)問題:

氧化銅與氯酸鉀的質(zhì)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氣所需的時間(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據(jù)上表可知氧化銅用量過多,產(chǎn)生氧氣的速率_____(填變快、變慢不變),氧化銅與氯酸鉀的質(zhì)量比為_____時,反應速率最快。

(結(jié)論2)在化學反應中催化劑的用量_____(填不是)越多越好。

(能力提升)在一定質(zhì)量的氯酸鉀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銅并加熱到不再產(chǎn)生氣體為止,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反應前后各物質(zhì)的質(zhì)量變化(m)與時間(t)關(guān)系的是_____。

(提出問題)②雙氧水分解速度還和什么因素有關(guān)。

(設計并完成實驗)

雙氧水的質(zhì)量

雙氧水的濃度

MnO2的質(zhì)量

相同時間內(nèi)產(chǎn)生產(chǎn)生O2體積

50.0g

1%

0.1g

9mL

50.0g

2%

0.1g

16mL

50.0g

4%

0.1g

31mL

本實驗中,測量O2體積的裝置是_____(填編號)。

(結(jié)論3)在相同條件下,雙氧水的_____,雙氧水分解得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圖1是實驗室用紅磷燃燒來粗略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裝置。

1)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_____;

2)實驗原理:由于紅磷燃燒消耗空氣中的氧氣,使瓶內(nèi)氣體的_____減小,燒杯中水倒吸到集氣瓶。

(問題提出)有實驗資料表明:燃燒過程中當氧氣體積分數(shù)低于7%時,紅磷就無法繼續(xù)燃燒,因此通過上述實驗,測定結(jié)果與理論值往往相差較大。

(實驗改進)

.甲同學根據(jù)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原理設計圖2實驗裝置,再次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裝置中裝鐵粉的紙袋浸有濃食鹽水,會加速鐵生銹)

.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測量項目

實驗前

實驗后

燒杯中水的體積

燒杯中剩余水的體積

集氣瓶(扣除內(nèi)容物)和導管的容積

體積/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達)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改進后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是_____(結(jié)果精確到0.1%)。

2)從實驗原理角度分析,圖2的實驗結(jié)果比圖1準確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實驗反思)許多同學用改進前圖1裝置得出的結(jié)論卻也與理論值相差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合成氨是人類科學技術(shù)上的一項重大突破,對社會發(fā)展與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合成氨的工藝流程圖如下:

1)該工藝流程中能循環(huán)利用的物質(zhì)是_____;

2)寫出變化②中N2H2反應生成NH3的文字表達式:_____;

物質(zhì)

H2

N2

O2

NH3

沸點/℃

-252

-195.8

-183

-33.35

3)將沸點不同的氣體分離開來,常采用液化分離法。如本流程控制溫度在適宜的范圍內(nèi)可將空氣中N2O2分離,據(jù)此及上表中數(shù)據(jù)判斷若要將產(chǎn)物NH3N2、H2分離開來,可將溫度控制的范圍是_____,變化①屬于_____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a_____,b_____。用高錳酸鉀固體制氧氣,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填“A”、“B”“C”),裝入藥品前應先_____,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_____。

2)實驗室用B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時,b中應加入(填寫試劑名稱)_____,若改用C裝置(多孔隔板用來放塊狀固體)代替B裝置的優(yōu)點是_____。

3)已知硫化氫氣體可用硫化亞鐵固體和稀硫酸反應制取,硫化氫氣體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且密度比空氣大,是一種有臭雞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則制取硫化氫氣體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收集裝置通常用E裝置,則收集硫化氫氣體時,應把硫化氫氣體從_____(選填“c”“d”)端通入。

4)小紅同學用F裝置(夾持裝置未畫出)制取氧氣,導管口有氣泡就開始收集,思考后發(fā)現(xiàn)有一明顯的操作錯誤會造成收集氣體不純,請同學指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列出五種行星周圍大氣”(相當于地球上的空氣)的主要成分。根據(jù)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學過的有關(guān)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行星名稱

行星周圍大氣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氣、氦氣、氫氣、甲烷

火星

二氧化碳

水星

沒有氣體

冥王星

甲烷

金星

二氧化碳、硫酸

1)根據(jù)金星、火星大氣的成分推測,金星、火星表層比地球表層溫度_____(”)

2)五種行星周圍含有稀有氣體的行星是_____。

3)火星上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碳和鎂資源。科學家設想,鎂可作為未來火星上的燃料,因為鎂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和一種黑色固體。則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寫出下列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_____;

2)加熱碳酸氫銨_____

3)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_____;

4)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初中化學中幾種常見物質(zhì)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圖所示。已知常溫下BC為氣體,D、E均為無色液體,且由相同的元素組成,(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下列有關(guān)判斷正確的是( 。

A.鑒別BC兩種氣體,可用燃著的木條

B.A一定是碳酸

C.E→D的反應中一定需要催化劑

D.C轉(zhuǎn)變?yōu)?/span>D一定是化合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