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空氣、水和食物是人類生命活動離不開的物質(zhì)
①下列行為能導致空氣中PM2.5含量增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露天焚燒垃圾 c.發(fā)展軌道交通,低碳出行
②合理搭配飲食是我們的健康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黃油、水果等,其中含有的營養(yǎng)素有油脂、糖類、___________、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
(2)近年比較流行的“自熱火鍋”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白詿峄疱仭敝饕闪习桶l(fā)熱包(主要成分為生石灰、焙燒硅藻土、活性炭、鐵粉、鋁粉、碳酸鈉等)組成,食用方法如圖所示。請回答:
①發(fā)熱包發(fā)熱的一種原理是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②焙燒硅藻土、活性炭都有疏松多孔的結(jié)構(gòu),能起到______________作用。
③“自熱火鍋”的內(nèi)、外盒由聚丙烯塑料材質(zhì)制成,隨意丟棄會帶來______________問題。
(3)東晉葛洪《抱樸子》記載:“以曾青(硫酸銅)涂鐵,鐵赤色如銅”。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_。
(4)春秋末期齊國的工藝官書《考工記》中載有“洓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貝殼灰)混合加水所得的溶液來洗滌絲帛。這種溶液能洗滌絲帛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新型冠狀病毒蔓延期間,為做好自我保護,外出要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人員聚集場所要進行消毒。
(1)生產(chǎn)N95口罩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它屬于__________(填“金屬材料”或“合成材料”),聚丙烯易燃燒,所以工廠生產(chǎn)的N95口罩在保存時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4消毒液主要用于環(huán)境和物體表面消毒, 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 O) , 在次氯酸鈉中氯元素化合價____________,84消毒液中易產(chǎn)生次氯酸_________(化學式),次氯酸光照易分解,產(chǎn)生鹽酸和助燃氣體,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 磷酸氯喹(分子式:C18H32ClN3O8P 2) 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 CoV的感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
a.磷酸氯喹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b.一個磷酸氯喹分子由18個碳原子、32個氫原子、1個氯原子、3個氮原子、8個氧原子和2個磷原子構(gòu)成
c.磷酸氯喹完全氧化的產(chǎn)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制作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為預測新元素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提供了線索。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nèi)容和鋁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有____________。
a.表中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b.鋁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是26.98g
c.鋁原子最外層的3個電子能量最高
d.鍺原子中子數(shù)為32
②圖中空白處元素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為_______,小明同學預測該元素組成的單質(zhì)與鋁有相似的化學性質(zhì),他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
(2)元素家族新成員——欽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正式發(fā)布113號等四種新元素的英文名稱和元素符號。2017年5月9日,我國發(fā)布了這四種元素的中文名稱,其中113號元素的元素符號為Nh,中文名稱為“欽”。下圖中,甲為鉻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乙為鋁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甲中x=_________。
②欽元素與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同一_____________。
③在化學反應中,欽原子形成離子的符號為_____________。
④根據(jù)欽和鋁的結(jié)構(gòu),理論上鉻的金屬活動性比鋁強,請你寫出它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4個圖像中,能正確反映變化關(guān)系的是
A.①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鈣
B.②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液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C.③表示向一定質(zhì)量的稀鹽酸中加入過量的氧化銅粉末
D.④加熱一定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碳在地殼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數(shù)量眾多,而且分布極廣。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圖①為碳原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碳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________,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zhì)__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
(2)圖②、③、④對應三種碳單質(zhì):圖②單質(zhì)的名稱是________,圖③單質(zhì)的名稱是________,圖④單質(zhì)的化學式是________。
(3)C為+4價,Cl為-1價,由C和Cl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
(4)實驗室若選用圖⑤裝置制取二氧化碳,則需要改正的一點是________,請你寫出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將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5)用制取的二氧化碳進行如下實驗:
①實驗(II)中溶液變________色。
②實臉(III)中加熱之后溶液又變?yōu)?/span>________色,用化學方程式解釋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________。
(6)工業(yè)上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鈣,需要碳酸鈣多少噸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該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是保證碳粉與氧化銅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中通常氧化銅和碳粉的質(zhì)量比為10:1時實驗效果更好,使碳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
(3)標志著反應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
(4)小紅按氧化銅和碳粉的質(zhì)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給混合物加熱,始終沒有得到銅,可能的原因是(寫一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年初春,全國各地煤氣中毒事件頻繁發(fā)生。為保證廣大群眾生命安全,北京市開展了預防煤氣中毒的集中宣傳檢查行動。請回答問題:
(1)煤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煤氣中毒的原理是________。
(3)據(jù)民警調(diào)查,居民發(fā)生煤氣中毒多數(shù)是由于使用了“土暖氣”(即在室內(nèi)用煤爐取暖)。在使用煤爐取暖時,為避免煤氣中毒,請你提出一條合理建議: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和的知識歸納,正確的是( )
A.組成:都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但比多一個氧元素
B.性質(zhì):都能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用途:可用于光合作用、滅火等;可用于冶煉金屬、作燃料
D.危害:有毒,會造成“溫室效應”;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jié)合引起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1)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2)粗略測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文字表達式表示)
(1)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_;
(2)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
儀器認識:寫出儀器①②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
裝置連接:
為達到實驗目的(2),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a→________→d.
問題
(1)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__.
(2)本實驗中,試管口要比試管底略低的原因是________.
(3)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時,未見鐵絲燃燒,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①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2)該實驗成功的關(guān)鍵是保證碳粉與氧化銅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實驗中通常氧化銅和碳粉的質(zhì)量比為10:1時實驗效果更好,使碳過量的目的是________.
(3)標志著反應發(fā)生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___.
(4)小紅按氧化銅和碳粉的質(zhì)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給混合物加熱,始終沒有得到銅,可能的原因是(寫一種)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