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將標本放于生理鹽水的目的是
A.防止標本干燥
B.保持標本透明度
C.更容易染色
D.保持細胞原有形態(tài)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聊城東昌府鄭家中學七年級10月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觀察臨時裝片時,如在視野中看到中央發(fā)亮、周邊黑暗的圓圈,該圓圈可能是( )
A.污物 B.細胞 C.氣泡 D.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濟南長清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南瓜的花有的能結果實,有的則不能結果實,其原因是
A.不能結果實的花,是因為花發(fā)育不完全
B.同一朵花中的雌雄蕊不能授粉
C.不結果實的花,是因為營養(yǎng)不良造成的
D.花既有雌花,又有雄花,只有雌花經(jīng)傳粉、受精才能結果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臨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統(tǒng)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
(1)從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nèi)的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另一類是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 的基礎上,通過 的作用,由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
(2)在自然界,正是由于物質(zhì)流、 和 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lián)系錯綜復雜,“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生物與環(huán)境才能成為統(tǒng)一的整體。
(3)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 的狀態(tài),這種現(xiàn)象就叫生態(tài)平衡。
(4)地衣是真菌與藻類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類為真菌提供 ,真菌為藻類提供 。
(5)生物多樣性的內(nèi)涵包括 的多樣性、 的多樣性和 的多樣性。
(6)防止食物腐敗所依據(jù)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內(nèi)的 殺死或抑制它們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臨沂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統(tǒng)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動物與其對應的結構,不匹配的是
A.蛔蟲一角質(zhì)層
B.蚯蚓一皮膚
C.縊蟶一外套膜
D.瓢蟲一外骨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6屆山東寧津第二實驗中學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兔子、鹿、樹和青草死亡后,它們的遺體會逐漸的消失,這是因為圖中的[3] 把它們分解為[1] 和[2] 和無機鹽等。
(2)在光照下,圖中的1和2被植物利用進行 作用制造
,進一步被動物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福建武夷山嵐谷中學七年級上期中質(zhì)量監(jiān)測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 )
A.組織 B.器官 C.系統(tǒng) D.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蘇徐州銅山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人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但人在不同狀態(tài)下從接受刺激到作出反應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某生物興趣小組想測量喝酒前后的反應速度是否一樣,以用來規(guī)勸司機不要酒后駕車。其步驟如下:
①如上圖,測試者拿尺的上端,被測者將拇指和食指對準尺子下端的0刻度位置。
②被測者集中注意力,當看到被測者松開手時立即用手指抓住尺子,然后記下尺下落的高度。
③重復多次。
測量次數(sh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尺下落的 高度(cm) | 飲酒前 | 15 | 25 | 20 | 22 | 18 | 15 | 16 | 19 | 23 | 17 |
飲酒半小時后 | 28 | 30 | 25 | 27 | 32 | 30 | 31 | 33 | 27 | 26 | |
(1)對被測者飲酒前進行測試的目的是 。
(2)根據(jù)實驗結果,你得出的結論是 。
(3)被測者從看到尺下落到抓住尺子是一種反射活動,其感受器是 。
(4)若過量飲酒麻醉了大腦皮層的神經(jīng)中樞,上述反射活動還能完成嗎? 。
(5)請你根據(jù)上述內(nèi)容,談談你對飲酒駕車的看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