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熟練地使用顯微鏡是學習生物學應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制作裝片是顯微觀察的重要手段.如圖是“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的部分操作步驟,請分析填空.

(1)將圖中①-④實驗步驟按正確的操作順序進行排序:④→③→①→②.
(2)圖中步驟②和④滴加的液體分別是碘液和清水.
(3)觀察時,首先把制作好的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臨時裝片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4)一般情況下在用顯微鏡觀察時,眼睛和鏡筒的位置應應該是圖中的③.

(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將圖中的視野甲調(diào)整到視野乙的狀態(tài),需要將玻片標本向左方移動.

分析 1、制作臨時裝片的順序可用下列動詞記“擦,滴,撕,放,展,蓋,染,吸”,擦是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蔥表皮,放是將洋蔥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將洋蔥表皮展開,蓋是蓋上蓋玻片,染是進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記住了這幾個動詞的順序就記住了制作臨時裝片的順序.
2、用顯微鏡觀察時,所觀察到的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之間的關系.因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是實物放大的倒像,所以所觀察到的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之間的關系是相反的.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制作洋蔥鱗片葉內(nèi)表皮細胞的正確順序為:④→③→①→②.
(2)步驟②表示用染色,用的液體應為碘液,目的是為了把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染成深色,便于觀察.步驟④表示滴加液體,滴加的液體是清水,目的是為了維持洋蔥鱗片葉細胞的正常狀態(tài).
(3)顯微鏡的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所以在使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玻片標本要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好,并且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4)在使用顯微鏡時,兩眼都要睜開.我們一般習慣用右手寫字,所以左眼注視目鏡觀察物像,右眼睜開看著畫圖.故選:③
(5)通過分析知道觀察到的物像的移動方向與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之間的關系是相反的.因此從視野甲變?yōu)橐曇耙业臓顟B(tài),物像應向左方移動,而玻片標本的移動方向與之相反,所以裝片應向右方移動.
故答案為:(1)④→③→①→②;
(2)碘液;
(3)通光孔;
(4)③;
(5)左.

點評 掌握制作洋蔥鱗片葉細胞臨時裝片操作步驟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若遠處的物體經(jīng)過眼睛形成的物像落在視網(wǎng)膜后方,在大腦形成模糊不淸的視覺,這是近視眼還是遠視眼造成的呢?應該如何矯正?( 。
A.近視眼、戴凹透鏡B.近視眼、戴凸透鏡C.遠視眼、戴凹透鏡D.遠視眼、戴凸透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呼吸作用徹底分解有機物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是(  )
A.無機鹽和水B.水和淀粉C.氧氣和淀粉D.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12.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細菌、真菌和病毒都具有細胞結構.×(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中兩幅曲線圖表示一個人在兩種狀態(tài)下的呼吸情況.

(1)曲線A表示在靜坐狀態(tài)下的呼吸情況,曲線B表示跑步后的呼吸情況.
(2)從兩幅曲線圖的對比中可知,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可使肺活量增加(選填“增加”或“減少”),從而增強肺的呼吸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以下屬于人體基本組織的是( 。
A.保護組織B.輸導組織C.結締組織D.營養(yǎng)組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為腎單位的模式圖,圖中對尿的形成有濾過(過濾)作用的結構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小花同學每天都會自己準備豐富又有營養(yǎng)的早餐,今天的早餐是:一個饅頭,一瓶牛奶,一份水果沙拉.請分析回答:
(1)饅頭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是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2)從標簽中可以看出,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它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zhì).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該瓶牛奶今天還可以安全飲用嗎?不可以.
(3)水果除水分外,還能提供無機鹽和維生素,這兩者都不需消化就能被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無論是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它們的基本結構都包括(  )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zhì)B.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
C.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D.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