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0.地球上現存的四種現代類人猿是長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分析 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qū),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森林古猿的一支進化為現代類人猿,以樹棲生活為主,另一支卻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 解:人和類人猿是近親,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類人猿沒有尾巴、頰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見的四種類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長臂猿.
故答案為:長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點評 做這題的關鍵是了解類人猿的特點,掌握常見的四種類人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DDT是一種不易被分解、化學性質十分穩(wěn)定的有機殺蟲劑.DDT進入生物體后,就與生物體內的脂肪結合,不易排出體外.下表是南極海洋生態(tài)系統中,海水和幾種生物體內DDT的含量,請分析回答問題:
名稱海水生物A生物B生物C生物D生物E
DDT含量(PPM)0.000050.50.040.00575.52
(1)寫出該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鏈C→B→A→E→D.
(2)該生態(tài)系統中,生產者是C,數量最多的消費者是B.
(3)南極海洋生態(tài)系統中積累DDT最多的生物是D,積累DDT最少的生物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光合作用的發(fā)現是眾多科學家不斷實驗探索的成果,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學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實驗示意圖.
請分析回答:

(1)普利斯特里的實驗是在光照條件下進行的,如果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其實驗結果應該是B裝置中的小白鼠比A裝置中的小白鼠先死亡.
(2)在薩克斯的實驗中,照光后的葉片應該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待葉片變?yōu)辄S白色后,再用碘蒸氣熏蒸并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其反應式是二氧化碳+水$→_{葉綠體}^{光能}$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
(3)恩格爾曼的實驗是:把載有水綿和好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huán)境里,然后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并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結果發(fā)現,好氧細菌向水綿中被光束照射到的〔2〕葉綠體部位集中;該實驗在光照下進行,好氧細菌則分布在上述結構所有見光的部位.實驗中被極細光束照射的部位和未被照射的部位形成了對照實驗.通過該實驗證明了上述結構能夠在光下釋放出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如圖是人體眼球結構組成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就目前醫(yī)學水平的發(fā)展,如果損傷的是眼球結構中,外層透明的[2]角膜還可通過捐獻移植,使部分患者重見光明.
(2)“白種人”和“黃種人”的眼睛顏色是不一樣的,這主要是因為[1]虹膜所含色素不同而產生的.
(3)眼球結構中[6]視網膜上具有感光細胞,能將圖象信息通過[7]視神經傳導到視覺中樞,產生視覺.
(4)結合你平時的用眼習慣,寫一條(除了少玩電腦游戲、少上網以外的)針對自己的有效預防該眼疾的具體措施要認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準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消化道中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分別是( 。
A.口腔  胃液B.小腸   膽汁C.小腸  腸液D.胃  胰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描述的是綠色植物--大豆的一生,根據圖示回答問題:

(1)圖示①一②過程所需的環(huán)境條件有: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 和充足的空氣,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外界條件種子都不能萌發(fā).
(2)圖③大豆在生長過程中,根尖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的部位是,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qū).吸收水和無機鹽最主要的部位是成熟區(qū).
(3)從④→⑤過程中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生理過程.
(4)⑤中大豆的莢果和豆粒分別是由④中的子房和胚珠發(fā)育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從生物的結構層次看,杜鵑鳥比杜鵑花多了一個結構層次是…(  )
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小明設計了一個細菌培養(yǎng)實驗,步驟如下.請分析回答:

步驟一:取三個裝有等量牛肉汁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分別標記為甲、乙、丙號,將三個培養(yǎng)皿高溫滅菌,冷卻至常溫.
步驟二:洗手前用無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甲培養(yǎng)基上涂抹一下;洗手后用另一支無菌棉棒擦取左手手心,在乙培養(yǎng)基上涂抹一下;丙培養(yǎng)基不涂抹.加蓋封好后,放在相同、適宜的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處理如圖).
(1)根據實驗過程,你認為小明要探究的問題是洗手會使手上的細菌減少嗎?,小明觀察細菌菌落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2)丙培養(yǎng)皿的作用是對照,培養(yǎng)基和培養(yǎng)皿在接種前須經高溫滅菌處理.
(3)棉棒在培養(yǎng)基上涂抹,相當于細菌一般培養(yǎng)方法中的接種步驟.
(4)預期幾天后,三個培養(yǎng)皿中細菌菌落最多的是甲.
(5)與真菌相比,細菌細胞的結構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6)青霉素對動物細胞和人體細胞沒有殺傷能力,但卻有殺滅細菌細胞的作用,請你聯系細胞結構的相關知識來推測,可能是因為青霉素對細菌細胞結構細胞壁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福安市七年級下學期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分析如圖所示實驗:甲乙兩個瓶中都裝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氣體時,左手捏緊橡皮管,右手松開。在呼出氣體時,右手捏緊橡皮管,左手松開。

(1)一段時間后,可看到_____瓶中的石灰水明顯變渾濁,說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_____。

(2)本實驗設置甲、乙兩瓶,形成了一組__實驗。

(3)人體吸入的氣體,在肺部和血液之間進行氣體交換,肺泡中的____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