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微生物的種類繁多,結構簡單,分布極廣,與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請回答相關問題
(1)在病毒、細菌、真菌中,無細胞結構的是病毒.
(2)生物的遺體,糞便中的有機物能夠及時分解歸還大自然,要靠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3)致病微生物侵入人體后,能刺激淋巴細胞產(chǎn)生抗體,將特定的病原體清除,這種免疫功能叫做特異性免疫.
(4)酒精發(fā)酵是在無氧條件下,利用酵母菌把葡萄糖轉變成酒精,科學家把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某細菌,從而形成能夠生產(chǎn)該種激素的工程菌,經(jīng)大量培養(yǎng)并提取該激素,在臨床上可用來治療侏儒癥.

分析 (1)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qū)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nèi)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2)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可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

解答 解:(1)細菌、真菌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唯獨病毒的結構簡單,其結構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的,沒有細胞結構.
(2)生物的遺體、糞便中的有機物能夠及時分解歸還大自然,要靠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
(3)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能夠刺激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病原體)的抗體,這一過程屬于特異性免疫.
(4)酵母菌在無氧的條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科學家把人的生長激素基因導入細菌,從而形成了能夠生產(chǎn)激素的“工程菌”,運用的是轉基因技術.
故答案為:(1)病毒;
(2)腐生;
(3)淋巴細胞;特異性;
(4)酵母菌;生長激素.

點評 解答此題要掌握細菌、真菌的結構,腐生的細菌真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作用,本題比較基礎也比較典型,需要熟練地掌握知識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埃博拉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chǎn)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的一種動物病毒,2014年埃博拉病毒橫掃非洲,感染人數(shù)超過數(shù)萬,致使近萬人死亡.病毒可通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到目前為止還沒發(fā)現(xiàn)除靈長類動物以外的其他動物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對有出血癥狀的可疑病人,應隔離觀察.一旦確診應及時報告衛(wèi)生部門,對病人進行最嚴格的隔離,控制傳染源是控制該病流行的主要措施
(1)根據(jù)埃博拉病毒侵染的細胞種類的不同,可將埃博拉病毒歸類為動物病毒.
(2)從生物體的結構組成分析,埃博拉病毒與草履蟲的根本區(qū)別是埃博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其生活方式是寄生.
(3)從上述材料上分析,埃博拉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是戴好口罩、穿好防護服等.
(4)埃博拉病毒疫情從20世紀70年代第一次爆發(fā)以來,至今還沒有獲得證實的有效治療藥物和疫苗,最近包括中國、美國等國家在內(nèi)研制的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期,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埃博拉疫苗對于被接種的人來說應屬抗原,從人體免疫獲得的途徑分析,此免疫類型應屬特異性免疫.
(5)至今已距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爆發(fā)近一年的時間,盡管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已經(jīng)大幅減少,但國際某些知名科學家警告說,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可能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異,從而變得更具有傳染性,這種變異對于埃博拉病毒來說應屬于有利(有利、有害)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為人體血液循環(huán)簡圖,其中代碼A、B分別表示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方向,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1-6表示有關的血管,請分析回答:
(1)當肺內(nèi)的氣體按照B所示方向被排出體外時,膈肌所處的狀態(tài)是舒張.
(2)當血液流經(jīng)1所示的血管后,血液成分發(fā)生的顯著變化是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或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若4為小腿骨骼內(nèi)的血管,則它能為周圍的肌肉細胞不斷運來營養(yǎng)物質和氧;若某人因外傷引起上述骨骼肌發(fā)炎,則4內(nèi)血液中的白細胞會穿出4,吞噬侵入的病菌,這種防御作用屬于保衛(wèi)人體的第二道防線.
(3)心臟的[d]肌肉壁最厚,收縮時能產(chǎn)生強大的動力,推動血液在3、4、5所示血管中流動.
(4)用字母、序號和尖頭表示:食物在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后,隨著血液循環(huán)達到全身組織細胞的途徑是4→5→a→b→6→1→2→c→d→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為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和細菌生存的條件,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射擊類如下實驗:取甲、乙、丙三個相同容量錐形瓶,分別加入50毫升純牛奶,放在高壓蒸鍋內(nèi)加熱15-20分鐘,冷卻后取出,分別作如下處理:
分析回答問題:
(1)實驗前將裝置放在高壓蒸鍋內(nèi)加熱15-20分鐘,目的是殺菌.
(2)甲和丙這組對照實驗的變量是細菌.通過甲、乙這組對照實驗,可以證明細菌的生存條件是適宜的溫度.
(3)相同時間后牛奶最先腐敗的是甲.請你寫出在保存食品時防止食品腐敗的三種方法罐藏、脫水、冷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小組為了檢測不同環(huán)境中的細菌,設計了“比較洗手前后手上的細菌分布情況”的探究活動.請你幫助完成設計方案,并回答問題.
(1)提出問題:洗手前手上的細菌是否比洗手后多?
(2)作出假設:洗手前手上的細菌比洗手后的多.
(3)制定和實施計劃
①將9個滅菌、裝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平均分成三組,每組的培養(yǎng)皿底部貼上相應的標簽: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對照.
②打開培養(yǎng)皿,三位同學分別將手指的5個指尖在貼有“洗手前”標簽的培養(yǎng)基上輕輕按一下并迅速蓋上.
③三位同學用肥皂將手洗干凈,然后分別將手指的5個指尖在貼有“洗手后”的標簽兒的培養(yǎng)基上輕輕按一下并迅速蓋上.
④“空白對照”組未經(jīng)任何處理.
⑤把三種培養(yǎng)皿你放入37℃恒溫箱中培養(yǎng),一天后觀察.
⑥用放大鏡觀察培養(yǎng)皿中細菌的菌落數(shù),并計算平均值.
(4)請你預測上述實驗結果:洗手前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菌落多,洗手后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菌落少、空白對照組沒有菌落;.
(5)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分布廣泛,大多數(shù)細菌和真菌能夠把動物、植物遺體分解成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如圖,吸收大部分營養(yǎng)物質的器官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炎炎夏日,吃西瓜消暑是一件很愜意的事,請根據(jù)所學知識解答下列問題
(1)夏天我們吃的甜甜瓜瓤是由西瓜花中的子房壁發(fā)育而來的
(2)農(nóng)民在田間種植西瓜時,為了提高產(chǎn)量,充分利用光照,應采取的措施是合理密植.
(3)西瓜中富含油大量的水分和礦物質,它們主要來自于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
(4)西瓜的果肉紅色(R)對黃色(r)為顯性,若將果肉紅色西瓜(RR)的花粉授到黃色果肉的西瓜(rr)的柱頭上,則當年黃色果肉的西瓜上所結果實中,果肉的基因和種子中胚的基因組成分別是rr和Rr.
(5)農(nóng)民要把西瓜的種子曬干,低溫貯藏,其原理是降低種子的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huán)境因素”的活動中,適合設置對照的一個組合是( 。
A.有水和無光B.高溫和弱光C.干燥和潮濕D.強光和無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四個選項中,能正確表示食物鏈的是( 。
A.陽光←草←兔←鷹B.草→兔→鷹→分解者C.草←兔←鷹D.草→兔→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