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組織學生開展夏令營活動,第一天行走6個小時,第二天行走5個小時,這2天共行100千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走20千米.問第一天和第二天行走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考點: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
專題:
分析:根據(jù)題意,利用這2天共行100千米,得出等式求出即可.
解答:解:設(shè)第二天走了x千米,第一天走了(x+20)千米,由題意得
(x+20)+x=100,
解得:x=40
x+20=60,
第一天的平均速度是60÷6=10(千米/小時),
第二天的平均速度是40÷5=8(千米/小時),
答:第一天的平均速度是10千米/小時,第二天的平均速度是8千米/小時.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得出正確等量關(guān)系是解題關(guān)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化簡:(2x-3y)2+(2x+3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2|+|b-3|+|c+
2
3
|=0,求2a-3b+c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邊長為1的正方形ABCD中, P是對角線AC上的一個動點(與點A、C不重合),過點PPEPB PE交射線DC于點E,過點EEFAC,垂足為點F
(1)當點E落在線段CD上時(如圖),
①求證:PB=PE;
②在點P的運動過程中,PF的長度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試求出這個不變的值,若變化,試說明理由;
(2)當點E落在線段DC的延長線上時,在備用圖上畫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圖形,并判斷上述(1)中的結(jié)論是否仍然成立(只需寫出結(jié)論,不需要證明);
(3)在點P的運動過程中,△PEC能否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試求出AP的長,如果不能,試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xm=
1
5
,xn=3,求x3m+n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計算:(2
6
+3
2
)(3
2
-2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ABC中,AB=AC,BD=2DC,P在AD上,∠BAC=∠BPD,求證:∠BPD=2∠CP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小明和小剛家的樓前有一盞路燈AB,高為4m,小明家在3樓的E處,他站在窗口看B處的俯角為30°.小剛家在D處,他站在窗口看A處的俯角為45°,路燈與樓的距離為20m.你能知道小剛家大約是幾樓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二次函數(shù)y=-ax2+2ax+3a,開口向下,與x軸交于點A、B(A在B的左邊)與y軸交于點C.當a等于多少時△ABC為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