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學習了測量物質的密度后,愛探究的小剛測出某種未知液體的密度,具體操作如下:

(1)測液體質量:天平平衡時,放在右盤中的砝碼大小和游碼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稱得燒杯和液體的質量m為49g.
(2)測液體體積:將燒杯中的液體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達到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盡管體積測量方法正確,但大家對他的實驗過程及結果進行評估時,發(fā)現(xiàn)液體的體積測量值比它的實際值要偏小(選填“偏大”或“偏小”).
(3)小明對測量方法進行修正后,測出了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測量結果作出了“m-V”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液體的密度為0.8×103kg/m3

分析 (1)根據(jù)圖示托盤天平中砝碼的質量,和游碼所對的刻度值可以知道物體的質量.
(2)利用圖示量筒的液面位置可以得到液體的體積,分析體積測量值的變化時要從其操作過程中進行分析.
(3)明確圖象橫、縱坐標表示的物理量,結合密度的計算公式ρ=$\frac{m}{V}$就可以計算出液體的密度.

解答 解:(1)如圖所示,砝碼質量為5g+20g+20g=45g,游碼所對的刻度值為4g,因此稱得燒杯和液體的質量m=45g+4g=49g;
(2)由圖乙中量筒中液面所對的刻度值可以知道該液體的體積為30ml,由于將液體從燒杯中向量筒中倒入的過程中,總有部分液體吸附在燒杯壁上,沒有倒入量筒中,所以導致了測量值偏。
(3)由圖象可知,當燒杯中沒有液體時,燒杯的質量為25g;當燒杯中液體的體積為25ml時,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為45g,由此可知燒杯中液體的質量為20g.
所以液體的密度為ρ=$\frac{m}{V}$=$\frac{20g}{25c{m}^{3}}$=0.8g/cm3=0.8×103kg/m3
故答案為:(1)49;(2)偏;(3)0.8×103

點評 對于密度測量值和真實值大小分析的問題,一定要明確,質量和體積測量量,哪個測量量是準確的,哪個測量量是不準確的,根據(jù)密度公式進行判斷,這個類型的習題很容易迷糊,學會這種方法.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在海灘案發(fā)現(xiàn)場地留下了罪犯的站立腳印,公安人員立即用蠟澆注了如圖所示的模型,測量蠟鞋模的平均厚度為3cm,質量為675g,又以測試,測得達到腳印同樣深度所受的壓強為1.5×104Pa,嫌犯的體重是多少?(ρ=0.9×103kg/m3)(罪犯雙腳站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交接服役,從此中國擺脫了沒有航母的歷史.下列有關航母、艦載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艦載機飛行時有慣性,靜止時沒有慣性
B.艦載機飛行時,機翼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氣壓強相等
C.艦載機降落時,飛機頭部應當向上傾斜
D.艦載機靜止在甲板上,艦載機受到的重力大于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關于熱量、內(nèi)能和溫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吸收了熱量,溫度一定升高
B.物體內(nèi)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熱量
C.物體溫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熱量
D.質量相同的兩物體,溫度升高多的物體吸收的熱量不一定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所示,小剛用300N推力將2Kg的鉛球推開落回地面,畫出鉛球受到力的圖示(不計空氣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某同學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實驗時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光屏和點燃的蠟燭位于凸透鏡兩側.蠟燭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線處時,光屏上可以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若將蠟燭移至40cm刻度線處,通過移動光屏不能得到蠟燭的像(選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生活中的許多現(xiàn)象都與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有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針管把藥液打入人體內(nèi),利用了大氣壓強
B.氫氣球升到高空時會破裂,主要原因是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C.神舟十號在執(zhí)行飛行任務中,如果所受力全部消失,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D.小王沒有將地面上的桌子推動,是因為推力小于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所示,普通的蔬菜個體,其質量能達到5kg的是( 。
A.
     番茄
B.
     辣椒
C.
        南瓜
D.
      黃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不久前,某市市區(qū)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兩部同向行駛的汽車發(fā)生“追尾”.汽車B剎車后由于慣性仍撞到汽車A;觀察汽車A的尾部向上翹起,說明力能夠使物體產(chǎn)生形變;撞擊過程中對汽車A中的司機起保護作用的是汽車座椅(安全帶/汽車座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