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在“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實驗中,某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的同一滑輪組提升不同鉤碼的方法,分別做了甲、乙、丙3組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次數(shù) | 鉤碼重/N | 動滑輪重/N | 鉤碼上升 | 彈簧測力計 | 彈簧測力計 | 機械效率 |
1 | 2 | 0.8 | 5 | 1 | 15 | 66.7% |
2 | 4 | 0.8 | 5 | 1.7 | 15 | \ |
3 | 6 | 0.8 | 5 | \ | 15 | 83.3% |
(1)在實驗操作中應該使鉤碼(選填“快速”或“緩慢”)上升;
(2)進行第2次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進行第3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N,滑輪組做的有用功是J;
(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實驗小組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有關;
(5)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F(xiàn)≠ ,可能的原因是:;
(6)某次實驗時將繩子自由端勻速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記為F,鉤碼重記為G,動滑輪重記為G’,繩自由端移動距離記為s,鉤碼提升高度記為h,不計繩子重及摩擦.則下列關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關系中錯誤的是 .
A.η=
B.η=
C.η=
D.η=1﹣ .
【答案】
(1)緩慢
(2)78.4%
(3)2.4;0.3
(4)被提升物體的重力
(5)拉動過程中需克服滑輪的轉(zhuǎn)軸處的摩擦
(6)BD
【解析】解:(1)在實驗過程中,應緩慢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2)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第2次測量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 = = ×100%≈78.4%.(3)由圖示測力計可知,其分度值為0.2N,示數(shù)為2.4N;
第3次測量時,有用功:W有=Gh=6N×0.05m=0.3J.(4)從實驗數(shù)據(jù)看,鉤碼上升的高度相同,所以機械效率不斷增大不是由于被提升高度的變化而引起的.
鉤碼重不斷增大,機械效率不斷提高,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是: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 (5)由于拉動過程中需克服滑輪的轉(zhuǎn)軸處的摩擦,所以F≠ .(6)有用功為W有=Gh,總功為W總=Fs,不計繩子重及摩擦,額外功W額=G′h,
則W總=W有+W額=Gh+G′h=(G+G′)h;①有用功為W有=Gh,總功為W總=Fs,則η= = ,故A正確,
由于s=nh,則機械效率η= = ,故B錯誤;②有用功為W有=Gh,總功為W總=(G+G′)h,所以η= = = ,故C正確;③額外功W額=G′h,總功為W總=Fs,有用功W有=W總﹣W額=Fs﹣G′h,
所以η= = =1﹣ ,故D錯誤.
故選BD.
所以答案是:(1)緩慢;(2)78.4%;(3)2.4;0.3;(4)被提升物體的重力;(5)拉動過程中需克服滑輪的轉(zhuǎn)軸處的摩擦;(6)BD.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鐵釘可以在石蠟上留下刻痕,這是因為鐵的________ 比石蠟大.________ 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模型,蓋爾曼提出質(zhì)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________ 的小微粒構(gòu)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說明物體具有慣性的是( )
A. 離弦的箭繼續(xù)飛行
B. 手指壓筆尖,手指覺得痛
C. 汽車突然啟動時,人會后仰
D. 用力拍打剛曬過的被子,灰塵落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生活中處處有物理:
(1)煮雞蛋用水,炸油條用菜油,這是因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2)市面上銷售的“無霜”冰箱是通過加熱系統(tǒng)短時升溫,將霜______(填一種物態(tài)變化名稱)成水后馬上恢復制冷因此“無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自然現(xiàn)象對應的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冰融化﹣﹣凝固(放熱) B. 霧生成﹣﹣液化(吸熱)
C. 露產(chǎn)生﹣﹣汽化(吸熱) D. 霜形成﹣﹣凝華(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小明分別用兩個相同的滑輪,組成不同的滑輪組,分別將同一物體勻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圖中左右滑輪組繩子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分別為S1、S2 , 機械效率分別為η1、η2 , 下列關系正確的是(忽略繩重及摩擦)( )
A.S1<S2 η1=η2
B.S1>S2 η1<η2
C.S1<S2 η1>η2
D.S1>S2 η1>η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聲源在振動,但人耳卻聽不到聲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定是聲源的振幅太小
B. 一定是聲源和人耳間沒有介質(zhì)傳播聲音
C. 一定是聲音的頻率太低或太高,超出了人的聽覺范圍
D. 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