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個物體受到的重力大約是5N,這個物體可能是( 。
A.一張課桌B.一本書C.一支鉛筆D.一個學生

分析 先估計選擇項中給出的物體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質(zhì)量算出個物體的重力,選出物體的重力最接近3N的物體.

解答 解:
A、一張課桌的質(zhì)量約在10kg左右,重力約為G=mg=10kg×10N/kg=100N.不符合題意;
B、一本書的質(zhì)量約為0.5kg,重力約為G=mg=0.5kg×10N/kg=5N.符合題意;
C、一支鉛筆的質(zhì)量約為10g=0.01kg,重力約為G=mg=0.01kg×10N/kg=0.1N.不符合題意;
D、一個學生質(zhì)量約為50kg,重力約為G=mg=50kg×10N/kg=500N.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若物體的重力很難一口說出,可先估測物體的質(zhì)量,然后根據(jù)G=mg估算出物體的重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太陽能、風能、核能均屬于可再生能源
B.電子的發(fā)現(xiàn)說明了原子核可以再分
C.手機是利用電磁波進行通訊的
D.光導纖維中的激光是以折射的形式向前傳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小強同學利用洗手間的肥皂及海綿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探究過程如圖所示.
(1)小強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
(2)比較甲、乙兩圖,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當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3)圖乙和圖丙探究的問題是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4)小強將肥皂沿豎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兩塊,發(fā)現(xiàn)無論是大塊還是小塊肥皂對海綿的作用效果與之前一樣,他經(jīng)過分析、論證得到的結(jié)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無關,你認為小強的方法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理由是:沒有控制壓力大小一定.
(5)在物理學中,用壓強來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不能用分子運動觀點解釋的物理現(xiàn)象是( 。
A.水杯中放入糖后整杯水都變甜B.衣柜中樟腦丸久置后變小或消失
C.春天到了,南湖公園里花香滿園D.四月的沭陽,到處都是楊絮紛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演繹式探究--探索宇宙:
(1)牛頓認為,宇宙中任何兩個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引力大小F=k $\frac{{m}_{1}{m}_{2}}{{r}^{2}}$,其中m1、m2分別為兩個物體的質(zhì)量,r為兩個物體間的距離,k=6.67×10-11m3/(kg•s2).可見,當兩個物體間的距離增大時,它們之間的引力將變變。 用線繩拴著一個小球使它以手為圓心轉(zhuǎn)動時,繩子對小球有一個向圓心拉的力,這個力叫做向心力.這是小球得以繞圓心做圓周運動的條件.宇宙中的星體也是如此:
子星繞母星(衛(wèi)星繞行星、行星繞恒星)的運動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圓周運動(如圖),子星受到一個恒定的指向圓心(母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m$\frac{{V}^{2}}{r}$,其中m為子星質(zhì)量,v為子星繞母星勻速運動的速度,r為運動半徑(也即兩星之間的距離).并且,向心力的大小等于母星對它的引力F
(2)已知月球繞地球一周所用的時間為T,地月之間的距離為r,請你推導出地球質(zhì)量M的數(shù)學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醫(yī)生給病人打針時,先排出針管里面的空氣,然后,拉動活塞藥液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就會進入針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實例,屬于減小壓強的是( 。
A.刀刃磨得很鋒利B.用力咬食物
C.用細鋼絲切割肥皂D.坦克裝有寬大的履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平直軌道上行駛的火車中懸掛一小球,當小球突然向火車行駛的方向擺去,這現(xiàn)象說明火車( 。
A.運動狀態(tài)無法確定B.作勻速運動
C.突然加速D.突然減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為12伏且保持不變.電阻R1的阻值為20歐,滑動變阻器上標有“50Ω 2A”字樣.閉合電鍵S.
①求通過R1的電流I1
②若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阻值為50歐時,求干路的電流I
③當滑動變阻器阻值從30歐開始,兩次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變阻器R2連入電路中的電阻變化均為10歐,求兩個電流表示數(shù)的變化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