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嚴寒的冬季,常常需要人工造雪,造雪機的原理是:將水注入一個專用噴嘴或噴槍,在那里接觸到高壓空氣,高壓空氣將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噴入寒冷的外部空氣中,在落到地面以前這些小水滴就會凝結(jié)成雪花,如圖所示,對于造雪過程中,水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凝固B.凝華C.升華D.液化

分析 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固現(xiàn)象,凝固要放出熱量.

解答 解:人工造雪機在造雪時,吸入大量的水而產(chǎn)生雪,因此這個“雪”是由“水”變化來的,屬于凝固現(xiàn)象;凝固要放出熱量.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態(tài)變化以及吸放熱的情況,屬于基礎知識的考查,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分清物質(zhì)變化前后的狀態(tài),是中考的熱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事例中能看到物體實像的是( 。
A.在鏡子前觀看自己的衣著
B.在水下通過潛望鏡看到水面上的景物
C.在電影院看到銀幕上的電影
D.通過放大鏡看到報紙上的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小慧學習做飯的過程中,經(jīng)常加熱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熱容比水。
(1)能夠支持她這一猜想的事實是A.
A.同樣情況下,油升溫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黃,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難蒸發(fā)
(2)為了驗證猜想,小慧向兩個同樣的燒杯里分別倒入質(zhì)量和初溫相同的水和油.
(3)小慧猜想:物體溫度升高吸收的熱量可能與質(zhì)量和物質(zhì)種類有關,為了研究物體溫度升高吸收的熱量與物質(zhì)種類有關,她制定了兩個方案:
A.讓研究對象都升高相同的溫度,然后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
B.讓研究對象都吸收相同的熱量,然后比較它們升高溫度的高低.
小聰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在2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盛有水和油,用兩個電加熱器進行加熱,下表是他們的實驗記錄,根據(jù)實驗記錄回答下列問題:
加熱時間/min0123456
水的溫度/℃20222426283032
油的溫度/℃20242832364044
(4)該同學選擇的是方案B.由表可知,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油,吸收相同的熱量,油升高的溫度多;相同質(zhì)量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
(5)在這個實驗中,使用加熱時間間接表示水和油液體吸收的熱量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與其質(zhì)量之比,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酒精的熱值是3.0×107J/kg,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3.0×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地震發(fā)生時會產(chǎn)生次聲波,已知次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若某次海嘯發(fā)生的中心位置離最近的陸地距離為300km,則:岸上儀器接收到地震發(fā)出的次聲波所需要的時間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蚍蜉撼大樹”一句中,施力物體是蚍蜉,受力物體是大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地球擁有的總水量約為1.4×1018噸.其中,含鹽的海水約為1.32×1018噸.由于鹽份的問題,海水不能(填“能”、“不能”)被陸地上的生命作為水源來利用.陸地上的淡水來自天上.海水在陽光下蒸發(fā)變成水蒸氣,把鹽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發(fā)到天上,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也有的小水滴凝固成了小冰晶,它們共同形成了云.云被風吹到陸地的上空,在一定條件下,這些水滴和冰晶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陸地上的江河、湖泊、濕地才得以形成,它們是陸地生命的淡水源.由于陸地上的淡水也會因日曬而減少,或通過滔滔江流回歸大海,地球可供陸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總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陸地上的淡水資源量是很緊缺的.圖1是我國節(jié)水標志,圖2是每年“世界水日”宣傳主題,請你就節(jié)水和減少水污染各提出一條合理化建議生活污水凈化后循環(huán)利用;工業(yè)污水凈化后達標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夏天,食品從電冰箱拿出后,其內(nèi)能的變化及其變化方式是( 。
A.減小、熱傳遞B.減小、做功C.增大、熱傳遞D.增大、做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