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有關溫度、熱量、內(nèi)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一定增加,同時溫度一定升高
B.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熱量,但內(nèi)能一定增加
C.我們不敢大口喝熱氣騰騰的湯,是因為湯含有的熱量較多
D.發(fā)生熱傳遞時,熱量總是從內(nèi)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nèi)能小的物體

分析 A、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大;物體內(nèi)能增加,溫度不一定升高;
B、改變內(nèi)能有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
C、熱量是個過程量,區(qū)別于狀態(tài)量,只是在熱傳遞這個過程中才有熱量這個物理量,當兩物體溫差達到相等時,熱傳遞就停止.所以只能說某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放出了多少熱量.
D、發(fā)生熱傳遞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

解答 解:A、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一定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如冰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此選項錯誤;
B、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熱量,可能是外界對物體做了功.此選項正確;
C、我們不敢大口地喝熱氣騰騰的湯,是因為熱湯的溫度高.不能說湯含有的熱量較多,此選項錯誤;
D、發(fā)生熱傳遞時,熱量從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遞給溫度低的物體.而不是從內(nèi)能大的物體傳遞給內(nèi)能小的物體,此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 一般情況下,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加,溫度升高,只有兩種特殊情況:晶體熔化和液體的沸騰,它們都是物體吸收熱量,內(nèi)能增加,溫度不變要重點記憶.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如圖所示是某同學連接的實物電路,但其中漏掉了一根連接導線,請用筆畫上,并標出燈L1、L2
(l)要求:①燈L1、L2都能發(fā)光;②開關S能同時控制燈L1、L2;③電流表只測燈L1的電流;④電壓表測電源電壓.
(2)請畫出實驗電路的電路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有一種節(jié)日彩燈上串聯(lián)30個小燈泡,若流入第一個小燈泡的電流為200mA,則通過第20個小燈泡的電流大小為(  )
A.0.4AB.4AC.0.2AD.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在“測平均速度”的實驗中:

(1)該實驗是根據(jù)公式v=$\frac{s}{t}$進行速度計算的.
(2)實驗中需要的測量工具有刻度尺、秒表;
(3)實驗時應使斜面的坡度小些,這樣做的目的是便于測量時間.
(4)某次實驗的過程如圖1所示,圖2中的電子表從左到右分別表示小車通過A點、B點和C點的時間,刻度尺的分度值1mm;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回答:sAc=9 cm;tAC=5s;
則該小車通過全程的平均速度0.018m/s;小車通過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0.025m/s.
(5)小車從斜面頂端到底端時,做變速(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如圖(a)所示,當開關S閉合時,兩只電流表的示數(shù)分別由(b)、(c)兩圖讀得,則電燈L1中的電流是C

A.0.8A    B.0.16A  C.1.28A      D. 0.52A
選擇理由干路電流I=1.8A,通過L2的電流I2=0.52A,通過L1的電流I1=I-I2=1.8A-0.52A=1.28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白熾燈的燈絲斷了,重新搭接上,會比原來亮,為什么?搭接后往往又容易在搭接點處燒斷,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質(zhì)量為3千克,試用力的圖示法畫出它所受的力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哪種液體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的實驗中,小明提出如下實驗方案:先讓一束入射光從空氣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記錄下光斑位置(如圖所示);接著分別倒入水和油,記錄對應的光斑位置,再通過分析就可得到實驗結(jié)論.經(jīng)討論,同學們認為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進行了探究實驗.
(1)要實現(xiàn)探究目標,他們應選擇圖乙中的BD(選填字母序號)兩圖示實驗;
(2)由AD兩圖的實驗不能(能/不能)得出結(jié)論,原因是沒有控制液面的高度相同.
(3)某小組同學正確實驗后,所記錄的三次光斑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經(jīng)分析可知: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和油時,油對光的偏折本領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小燈泡的電壓為2.5V,通過燈絲的電流為0.5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