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小明在選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測量大小相同的力時,用不同規(guī)格的測力計,彈簧伸長的長度不一樣.對哪些因素會影響彈簧的伸長量,小明有以下三種猜想:
猜想1:制造彈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猜想2:彈簧的原長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猜想3:彈簧的粗細可能影響彈簧的伸長量.
小明為探究自己的猜想,設計出一個實驗方案:
①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測出兩根彈簧的初始長度L1、L2;
②如圖所示,固定彈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彈簧,測出兩根彈簧的對應長度L1′、L2′;
③改變拉力的大小,重復實驗步驟①②,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1)該實驗方案研究的是猜想2(填寫序號).
(2)實驗方案中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這樣做是為了得到材料和粗細均相同的兩根彈簧.
(3)實驗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表明彈簧的伸長量還與拉力大小有關.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較的物理量是彈簧的原長和對應的伸長量.

分析 (1)保持彈簧材料、粗細相同,原長不同,改變拉力大小,對比伸長量的大小關系,這是探究彈簧伸長量與原長的關系;
(2)實驗方案中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保持了彈簧材料、粗細相同,原長不同;
(3)實驗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觀察伸長量的變化,探究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4)該探究過程需要探究的物理量是彈簧的原長,比較彈簧的伸長量.

解答 解:(1)保持彈簧材料、粗細相同,原長不同,改變拉力大小,對比伸長量的大小關系,這是探究彈簧伸長量與原長的關系,故是研究猜想2;
(2)實驗方案中將“一根彈簧剪成長度不同的兩根”,保持了彈簧材料、粗細相同,原長不同;
(3)實驗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彈簧”觀察伸長量的變化,探究伸長量與拉力大小的關系;
(4)該探究過程需要探究的物理量是彈簧的原長,比較彈簧的伸長量.
故答案為:(1)2;
 (2)材料;粗細;
(3)拉力大;
(4)彈簧的原長;對應的伸長量.

點評 此題考查了學生探究思維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分析問題注意所控制的不變量,改變量引起的變化是解題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常用溫度計的測量準確度(分度值)是1℃,而體溫計的準確度可達0.1℃,體溫計精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體溫計測量范圍小
B.體溫計的外形特殊,玻璃管的一邊凸起有放大作用
C.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彎曲且特別細的縮口
D.體溫計玻璃管的內(nèi)徑很細,其容積比玻璃泡的要小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將焦距為10cm的薄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將點燃的蠟燭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至65cm刻度線處,蠟燭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所示.

請結合此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如圖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能夠說明A的成像特點.(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照相機        B.幻燈機          C.放大鏡
(2)保持透鏡在50cm刻度線處不動,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應該進行的操作是D.(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A.將蠟燭左移,光屏左移             B.將蠟燭左移,光屏右移
C.將蠟燭右移,光屏左移             D.將蠟燭右移,光屏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小明通過實驗探究“物體受力情況與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系”,他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3N的鉤碼(如圖所示),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與測力計的讀數(shù)記錄如表所示.
實驗次數(shù)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N)
勻速向上運動3.0
勻速向下運動3.0
加速向上運動4.5
加速向下運動2.3
減速向上運動2.4
減速向下運動3.8
(1)由①②可知,鉤碼在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等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③⑥可知,鉤碼在做加速向上或減速向下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大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④⑤可知,鉤碼在做加速向下或減速向上運動時,彈簧測力計對鉤碼的拉力小于(選填“大于”大于”或“等于”)重力.
(2)小明站在體重計上靜止時,體重計的示數(shù)為550N.當小明從站立到迅速蹲下的過程中可看成先加速向下運動,然后減速向下運動,最后靜止,據(jù)(1)中結論可知體重計的示數(shù)變化是:B.
A.一直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B.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C.一直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D.先大于550N,后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小明和小亮在操場上玩耍時發(fā)現(xiàn)水平拋出的幾個物體落地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各有不同,善于觀察的他們想探究“水平拋出物體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與什么因素有關,根據(jù)生活中的感受,他們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與拋出物體的質量有關;
猜想二:與水平拋出的速度有關;
猜想三:與水平拋出點離地高度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他們從實驗室借來能控制速度的彈射器、不同的小鋼球、刻度尺等實驗器材,按照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得到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小球質量  10克
實驗序號拋出點離地高度h
(米)
水平拋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米)
1210.64
2221.28
3242.56
4443.61
5622.21
表二小球質量  20克
實驗序號拋出點離地高度h
(米)
水平拋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米)
6210.64
7321.56
8511.01
9822.56
101045.71
①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實驗序號為1與6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②小明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與3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初步結論:當拋出點離地高度h相同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與水平拋出的速度成正比.
③小亮分析比較實驗序號3與9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初步結論:水平拋出物體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拋出點離地高度h無關.請你判斷他的結論是否正確,并請說明理由錯誤;沒有控制水平拋出的速度v相同.
④進一步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與2與3數(shù)據(jù)中的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水平拋出的速度v的比值,可得出初步結論:拋出點離地高度h相同時,落地點與拋出點的水平距離L與水平拋出的速度v的比值是個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
(1)小斌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在透鏡的另一側移動光屏,在距透鏡10cm處,屏上呈現(xiàn)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則此凸透鏡焦距約是10cm.
(2)小斌同學做實驗時,發(fā)現(xiàn)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圖所示,若要使燭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調節(jié)光屏,應將光屏向上調節(jié)(選填:“上”或“下”).
(3)若將燭焰移至距凸透鏡15cm處,移動光屏,使燭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實像,幻燈機(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就是應用這一原理制成的.
(4)若將蠟燭遠離透鏡,光屏應靠近(選填:“靠近”、“遠離”或“不移動”),屏上才可以出現(xiàn)清晰的像.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為發(fā)生了漫反射(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5)小莉同學將自己的近視眼鏡鏡片放在了蠟燭與凸透鏡(靠近凸透鏡)之間,移動透鏡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個倒立縮小的清晰的像.將近視眼鏡鏡片取下,發(fā)現(xiàn)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變得清晰,在不移動蠟燭和凸透鏡位置的前提下,應將光屏向左移動(選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小明與小芳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溫性能的好壞,兩人設計并做了這樣的實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密閉燒瓶,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兩燒瓶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
(1)為保證實驗的科學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還應考慮影響水溫變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燒瓶相同、環(huán)境因素相同、水的多少和初溫都相同.
(2)按照計劃操作,小明與小芳把實驗測得的時間和溫度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中:
時間(min)010203040150180
泡沫塑料組水溫(℃)907465[60572120
棉絮組水溫(℃)907055?332020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這兩種材料中,保溫效果比較好的是泡沫塑料.
(3)小明與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比較水溫降低多少”的方法來比較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的,你還可以采用“降低相同的溫度,比較降溫時間(或單位時間內(nèi)降低的溫度)”的方法來比較兩種材料的保溫性能.
(4)仔細分析水溫變化規(guī)律,時間為30min時,棉絮組的水溫可能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B
A.42℃B.44℃C.4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8.某同學觀察到汽車緊急剎車后,由于汽車具有慣性,并不能馬上停下來,而是繼續(xù)向前滑行一段距離,從而常常造成車禍現(xiàn)象.他很想知道影響汽車緊急剎車后滑行距離大小的因素(因為緊急剎車后,滑行距離的大小是造成車禍的關鍵因素),并提出猜想:
A.緊急剎車前的速度     B.汽車的總質量
C.汽車剎車系統(tǒng)的性能    D.緊急剎車時的路況
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該同學設計了以自行車代替汽車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并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次數(shù)車的總質量
m/kg
剎車前速度
v/m•s-1
路    況滑行距離
s/m
    a    1004水泥路    0.4
    b    1004操場土路    0.6
    c    1008操場土路    1.2
    d    1504操場土路    0.8
    e    1504水泥路    0.5
    f    1508水泥路    0.7
(1)為了驗證猜想A是否正確,必須選擇表格中實驗次數(shù)中的b與c,或e與f.
(2)為了驗證猜想B是否正確,必須選擇表格中實驗次數(shù)中的a與e,或b與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