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根據(jù)你對生活中物理量的認識,指出下列數(shù)據(jù)符合實際的是( 。
A.一個普通中學生的質(zhì)量約為50kg
B.通常情況下空氣的密度約為1.29g/cm3
C.兩個雞蛋重約為10N
D.中學生站在地面上產(chǎn)生的壓強約為1.5×106Pa

分析 首先要對選項中涉及的幾種物理量有個初步的了解,對于選項中的單位,可根據(jù)需要進行相應的換算或轉(zhuǎn)換,排除與生活實際相差較遠的選項,找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答案.

解答 解:A、中學生的質(zhì)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根據(jù)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系可得重力G=mg=50kg×10N/kg=500N;故A正確;
B、通常情況下空氣的密度約為1.29kg/m3;即0.00129g/cm3;故B錯誤;
C、一斤(500g)雞蛋可稱8--10個,那么一個雞蛋的質(zhì)量約為50g;故2個雞蛋的質(zhì)量為100g,故其重力約為G=mg=0.1kg×10N/kg=1N;故C錯誤;
D、每只鞋的底面積大約為200cm2,即0.02m2;中學生的體重大約為50kg,壓力F=G=mg=50kg×10N/kg=500N,壓強P=$\frac{F}{S}$=$\frac{500N}{2×0.02{m}^{2}}$=1.25×104Pa;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理量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的認識,找出符合實際的選項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東運動,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t1時間內(nèi)選甲為參照物,乙是向東運動
B.t1-t3時間內(nèi)甲為勻速直線運動,t2時刻甲、乙兩物體相遇
C.t2-t4時間內(nèi)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時間內(nèi)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做法中,減小摩擦的是( 。
A.臨近中午,同學們將皮帶勒緊些B.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握手閘
C.車輪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D.給自行車軸轉(zhuǎn)動處加潤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開關閉合時,電流表示數(shù)為0.3安,電壓表示數(shù)為4.5伏,當開關斷開時,電壓表示數(shù)為4.5伏,導體電阻為15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馬德堡半球?qū)嶒炗辛Φ刈C明了大氣壓的存在.研究表明,液體的沸點與液面上的氣壓有關,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洋洋同學在用天平和量筒測量物體密度的實驗中,首先取來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xiàn)分度盤如圖甲所示.

(1)他調(diào)節(jié)天平平衡的措施是:將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動;
(2)天平調(diào)節(jié)平衡后,洋洋按圖乙所示的方法來稱量物體的質(zhì)量,小江立即對洋洋說:“你操作時至少犯了兩個錯誤.”小江所說的兩個錯誤是:
①用手直接拿砝碼;②物體與砝碼位置放反了.
(3)改正錯誤后,洋洋正確測出物塊的質(zhì)量,所用的砝碼和游碼位置如圖丙所示,物塊的體積如圖丁所示,則該物塊的質(zhì)量是57.4g,密度2.87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恒定,閉合開關S,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使電壓表V1示數(shù)與電壓表V2示數(shù)之比為2:1,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I1,R2連入電路的阻值為R0,R1的功率為P1,R2的功率為P2;再次移動滑片P,使電壓表V1示數(shù)與電壓表V2示數(shù)之比為1:2,此時電路中的電流為I2,R2連入電路的阻值為R0′,R1的功率為P1′,R2的功率為P2′.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I1:I2=2:1B.P1:P1′=8:1C.P2:P2′=1:1D.R0:R0′=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5.小明騎自行車上學途中,要經(jīng)過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體沖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①他發(fā)現(xiàn)車子的初始速度越大,沖上同一斜坡的最大距離就越長.因此他猜想物體沖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離可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并且小明通過實驗驗證了他的這一猜想.他還思考到原因是同一輛車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動能也越大,上坡過程中增加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②他進而又提出兩個猜想:
猜想一:物體沖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離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有關;
猜想二:物體沖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離可能與斜坡與水平面的夾角的大小有關.
為了防止球偏離,小明用木槽作為實驗用的斜坡.為了驗證猜想一,他將兩塊與水平面平滑連接的長木槽分別以與水平面一定夾角α、θ固定,如圖18所示,將右邊的木槽作為實驗研究的斜坡.實驗時他將大小相同質(zhì)量不同的金屬小球從左邊的木槽上同一高度處靜止?jié)L下,目的是保證不同球到達底端的速度相同.
小明發(fā)現(xiàn)當不同質(zhì)量的金屬小球以相同初始速度沖上右邊的斜坡時,向上沖的最大距離均相同.這說明猜想一是錯誤(選填“正確”或“錯誤”)的.
③在驗證猜想二的實驗中,小明讓一金屬小球從左邊的木槽上同一高度處靜止?jié)L下,分別沖上與水平面的夾角不同的粗糙程度相同的右邊的斜坡,測得的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次數(shù)123
斜坡與水平面夾角θ10°30°53°
向上沖的最大距離s/m0.500.400.36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沖上粗糙程度相同的斜坡的最大距離與斜坡的傾角有關,且隨傾角θ的增大,上滑的最大距離減。
④小明覺得自己的實驗中還有不足之處,他又用粗糙程度與木槽不同的塑料槽、鋼槽,重復做猜想二實驗,目的是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