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在利用蠟燭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點燃的蠟燭放在凸透鏡左側的主光軸上,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物距為15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蠟燭清晰實像
B.若物距為25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縮小的蠟燭清晰實像
C.若物距為8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實像
D.若物距為8cm,在凸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可成倒立、放大的燭焰清晰的虛像

分析 根據(jù)告訴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于照相機和攝像機.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于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于放大鏡.

解答 解:A、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物距為15cm,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所以物體成倒立的放大的實像,故A正確.
B、當物距為25cm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的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
CD、若物距為8cm,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因此光屏上無法承接蠟燭的像,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BC.

點評 明確物距與焦距的關系是解決此題的入手點;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6.曉軒在做“測定小燈泡的額定功率”的實驗,燈泡上標有“6V”字樣,其正常發(fā)光時的 電流約為  0.3A.實驗室中有如下器材:電源(電壓為  12V)、電流表、電壓表、開關各一個. 三個規(guī)格分別為“5Ω 1A”、“50Ω 1A”和“2000Ω 1A”的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1)曉軒設計了如圖甲所示電路圖,通過分析,你認為曉軒應選用規(guī)格為“50Ω 1A”的滑動變阻器最合適.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
(2)圖乙已連接了部分電路,請你根據(jù)圖甲所示電路圖,用筆畫代替導線,將電路連接完整.
(3)曉軒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燈泡發(fā)光較暗,電流表又示數(shù),任意移動滑動變阻 器的滑片,電壓表示數(shù)不變(示數(shù)不為零)且小于6V,其原因是滑動變阻器同時接到下面兩個接線柱上.曉軒排 除故障后,繼續(xù)試驗.移動滑片使電壓表的示數(shù)為 6V 時,電流表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 電流大小為0.32A,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1.92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7.如圖所示,用彈簧秤懸掛一物體,在空氣中彈簧秤示數(shù)為6N,當物體浸沒在水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4N,g=10N/kg,水的密度為1.0×103kg/m3.求:
(1)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2)物體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V
(3)物體的質(zhì)量m和密度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于中學生的下列數(shù)據(jù),符合實際的是( 。
A.身高大約為160mB.質(zhì)量大約為500kg
C.密度大約為1.0×103kg/m3D.體溫大約為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約為3×108m/s,小芳面向穿衣鏡站在鏡前1.5m處,鏡中像與她相距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某同學將一個空心金屬球放入一個足夠大的盛滿水的容器中,當球靜止時,露出水面的體積是總體積的$\frac{1}{3}$;若將球的空心部分注入體積為V0的水時,球恰好懸浮在水中,球內(nèi)水的體積是球空心部分體積的$\frac{2}{5}$;將球的空心部分注滿水,球沉入容器底.已知水的密度為ρ0.求:
(1)金屬的密度;
(2)球注滿水沉底時,容器底對金屬球的支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是滑動變阻器的結構和連入電路的示意圖.當滑片P向右滑動時,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小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現(xiàn)象與對應的光學原理正確的是(  )
A.夜晚水面上月亮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
B.望遠鏡和顯微鏡上都有目鏡,這是利用了凹透鏡成像
C.爺爺佩戴老花鏡讀書看報,是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線的聚光作用
D.樹蔭下形成圓形光斑,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于壓力和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壓力的大小有時等于物體的重力
B.壓力的大小總是等于物體的重力
C.豎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D.壓力都是由物體的重力產(chǎn)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