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他這樣得出的結論不合理(合理/不合理);原因是:實驗次數(shù)太少,結論不具有普遍性.
(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桿本身受到重力.

分析 (1)杠桿右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右側,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左移,這一調節(jié)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使杠桿的自重對杠桿平衡不產(chǎn)生影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的長度可以直接從杠桿上讀出來.
(2)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來做出解答.
(3)圖乙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chǎn)生了影響.

解答 解:(1)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調節(jié),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
(2)由圖可知,杠桿左邊鉤碼個數(shù)與格數(shù)的乘積為12,由杠桿平衡條件知,杠桿右邊鉤碼個數(shù)與格數(shù)的乘積為12,但由于鉤碼總數(shù)為8,A點已掛4個,故杠桿右邊鉤碼個數(shù)不能超過4,所以應在杠桿右側3處掛4個鉤碼或右側4處掛3個鉤碼;
(3)圖乙中,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偏大.
故答案為:(1)左;(2)不合理;實驗次數(shù)太少,結論不具有普遍性;(3)杠桿本身受到重力.

點評 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因此在此實驗中我們應首先調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如圖所示,一艘排水量120t的貨船,船上裝有質量為16t的貨物A,貨物A的底面積為5m2,貨物A底面與船完全接觸.(ρ=1.0×103kg/m3,g取10N/kg)
(1)求該船滿載時受到的浮力;
(2)求貨物A對船的壓強;
(3)將貨物A從船上卸下后,船排開水的體積減少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如圖所示的各種物品的質量或長度的估測,最接近實際的是( 。
A.
普通筷子的長度約為60cm
B.
通常過街天橋的高度約為30m
C.
小飯碗的質量約為3kg
D.
一袋小浣熊干脆面的質量約為5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如圖所示是用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車做“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
(1)每次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其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2)若小強按照圖①②③的順序進行實驗,則他可得出的結論是: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越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如圖所示的滾擺,當它在最高處時,重力勢能最大;當它到達最低處時轉速最大;若滾擺每次上升都能達到相同的高度,那么它在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6.小轎車已經(jīng)成為我國家庭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現(xiàn)代轎車都設計成流線型如圖所示,因為流體特征是流速越快的地方壓強越小,當車速過快時,小車對地面的壓力減。艿降哪Σ亮p。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安全性降低;小明家周末駕車到郊外“京舟生態(tài)園”去摘草莓,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車速為72km/h,小車功率為90kW,行駛了10分鐘,該車受到公路的摩擦力為4500N,牽引力做功5.4×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3.如圖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其中A和B是兩體積相等而密度不相等的圓柱體.
(1)由圖中的①和②可知,浮力的大小和圓柱的密度無關(選填“有”或“無”).
(2)由圖中的②和③可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選填“有”或“無”).
(3)把物體B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將溢出的水全部裝入小空桶里.由圖中的④和⑤可知,被物體B排開的水的重力是1N,物體B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水的重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如果在實驗步驟③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減小不明顯,為了使實驗效果更明顯,請?zhí)岢鲆粭l改善的措施增大鹽水的密度.
(5)將一個重12N,邊長為10cm正方體的物體C輕輕放入圖②底面積為200cm2的大燒杯中,當物體靜止時,處于沉底(填“漂浮”“懸浮”“沉底”),物體C所受浮力為10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與未放入物體C時增大了5×103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如圖所示的四位科學家中,最先精確測出大氣壓強值的物理學家是(  )
A.
托里拆利
B.
 牛頓
C.
 瓦特
D. 
帕斯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
旅行箱底部裝有輪子
B.
     寫字時用力
C.
在下雪路面上撒碳渣
D.
        瓶蓋上的豎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