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湯匙的質(zhì)量是9.2g,體積是4cm3,請根據(jù)下表所給出的一些固體的密度值,判斷這把湯匙的材料是

物質(zhì)

黃銅

陶瓷

密度(×103kg/m3)

10.5

8.9

8.4

7.9

2.7

2.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省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圖是“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裝置.

(l)圖(甲)中A、B、C 三種讀溫度計示數(shù)的方法正確的是 ;圖(乙)中,表示水在沸騰時的現(xiàn)象是其中的 (選填“左”或“右”)圖;

(2)從水溫達到90℃開始,每隔0.5min記錄一次水的溫度,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請在圖(丙)中繪制出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時間/min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溫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3)實驗測得水的沸點是 ℃,原因是當?shù)卮髿鈮?u> (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4)實驗得到的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坐在行駛汽車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測前方隧道的長度.在進出隧道口時,分別看了一下手表,如圖(甲)、(乙)所示,汽車通過隧道時的平均速度是30km/h,由此可計算出此隧道長約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魚,速度可達108km/h,陸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飛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鐘能飛行5km.比較它們的速度大小,則( )

A.獵豹最大 B.旗魚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協(xié)作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為了用實驗驗證:物體所受的重力和質(zhì)量成正比這個結論,張海和聶鵬同學找來了如下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0﹣﹣5N)一支,質(zhì)量均為50g的鉤碼一盒,細線一根.請利用給出的實驗器材完成實驗步驟,根據(jù)實驗步驟設計出實驗記錄表格.

(1)實驗步驟:①彈簧測力計 ,將1﹣﹣6個鉤碼的質(zhì)量m1﹣﹣﹣m6記入表格.

②將一個鉤碼掛在測力計掛鉤上,豎直向上提測力計,測力計在空氣中 時,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F1,并記入表格.

③仿照步驟②,分別測出2﹣﹣6個鉤碼的拉力F2﹣﹣F6,并記入表格.

④根據(jù)G=F,分別計算出G1﹣﹣G6,并記入表格

(2)實驗記錄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協(xié)作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量筒中液體的體積為 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協(xié)作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如圖是蘋果下落過程中拍攝的頻閃照片,相機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斷蘋果的運動是 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照片上A與B的間距,所對應的蘋果的實際運動路程為57cm,則蘋果在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延慶縣第三協(xié)作區(qū)初二期中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減少高速行駛的車輛產(chǎn)生的噪聲對公路兩側(cè)單位、居民的干擾,常在高速公路的兩側(cè)架設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這種有效、可行的防止噪聲的措施屬于( )

A.堵塞感受噪聲器官

B.阻隔噪聲傳播的途徑

C.控制產(chǎn)生噪聲的聲源

D.防止噪聲產(chǎn)生回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六安市初二月考物理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如圖,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焦距為15cm.

(1)在實驗時,應先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實驗過程中,當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如圖所示時,移動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 (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 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

(3)若固定凸透鏡不動,向左移動蠟燭,為了還可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光屏應該向 (選填“右”或“左”)移動,其所成的像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