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過程 | 如圖所示,讓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______相同。 到達水平面后,小車維續(xù)向前運動,說明運動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 | ||
作圖 | 畫出小車在木板表面上運動時受力的示意圖 (_____) | ||
結論 | 運動的物體若不受力的作用,將__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 | ||
問題討論 | 小雨做完實驗后,用彈簧測力計拉木塊在長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在木塊上加鉤碼,改變了木塊對木板的________,再做兩次實驗。此實驗結論,可用圖線______表示。 | 圖像 |
【答案】速度 不需要 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壓力 a
【解析】
[1]實驗中使用了控制變量法,即用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2]到達水平面后,小車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摩擦力是阻礙物體運動的,所以小車能維續(xù)向前運動,說明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3]小車在水平面運動時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豎直向上,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作用點都畫在重心,如圖所示:
;
[4]由實驗過程知,當水平面的摩擦力越小時,小車運動的越遠,經過推理得:運動的物體若不受力的作用,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5]研究摩擦力時,在木塊上加鉤碼,總重增大,從而改變了木塊對木板的壓力;
[6]根據(jù)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知,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所以可用圖象 a表示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量一只標有“6V,0.3A"的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圖的電路圖.現(xiàn)有實驗器材為:電壓表(量程0-3V.0-15V)一塊,電流表(量程0-0.6A,0-3A)一塊,規(guī)格為“10 Ω 2A”和“50 Ω 1A”的滑動變阻器各一只,電源(電壓恒為12V)一個,開關一只,導線若干.實驗時,你應選用__________規(guī)格的滑動變阻器,若選用另一只滑動變阻器,在實驗過程中將會遇到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個活塞,用水蘸濕棉花后插入兩端開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發(fā)出悅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哨音是由管內空氣振動產生的
B. 哨音是通過空氣傳到別人耳朵的
C. 向上推活塞時,吹出的哨音響度會變大
D. 向下拉活塞時,吹出的哨音音調會變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正式交付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如圖為殲15飛機首次從航母上起飛時的照片.起飛時,飛機駕駛員認為自己是靜止的,他所選的參照物是
A. “遼寧號”航母 B. “遼寧號”航母上的工作人員
C. 自己駕駛的殲15飛機 D. 遼闊的海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玻璃罩內放一個正在發(fā)聲的鬧鐘,當玻璃罩內有空氣時,可以清楚地聽到鈴聲。
(1)用抽氣機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在抽氣過程中聽到的鈴聲會變小,如果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來,將不能聽到鈴聲。這個實驗說明聲音可以在_________中傳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中傳播。
(2)實驗中需要將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但現(xiàn)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tài),而達不到絕對的真空,在這種情況下,怎樣得出這一結論呢?你的答案是_______。
A.通過日常生活經驗得出 B.用實驗直接證實
C.通過理論推導出來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實驗中,小明制成簡易電磁鐵甲、乙,并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
(1)當滑動變阻器滑片向左移動時,電磁鐵甲、乙吸引大頭針的個數(shù)________(選填“增加”或“減少”),說明電流越________,電磁鐵磁性越強;
(2)由圖示可知,(選填“甲”或“乙”)________的磁性強,說明電流一定時,________,電磁鐵磁性越強;
(3)電磁鐵吸引的大頭針下端分散的原因是________;
(4)本實驗中用到了多種研究方法:
①如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線圈匝數(shù)有關時,就應控制電流相等,下列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這種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研究電流大小和電壓、電阻的關系
B.研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C.用電流表測量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
②本實驗中還用到了其他研究方法,如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用什么來顯示,下列實驗的研究方法和這種方法不同的是________
A.在測量小燈泡的功率時,用電壓和電流之積來表示電功率
B.研究電熱和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液柱的高度差來表示電熱多少
C.研究動能大小和那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用小木塊被推開的遠近,來表示動能的大小
(5)本實驗進行了多次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和下列實驗多次實驗的目的相同的是_____
A.伏安法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B.探究并聯(lián)電路電流規(guī)律C.測量小石塊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LED燈帶在裝飾材料中被廣泛應用。小明同學在研究其內部結構時發(fā)現(xiàn),燈帶中的LED燈串聯(lián)后經電源適配器接入照明電路,如圖所示。她取下一只LED燈接在電池兩端,燈不亮,對調電池正負極后燈亮了,用手觸摸幾乎感覺不到發(fā)熱。以下推斷符合上述事實的是
A. 一只LED正常工作的電壓是220V
B. LED燈具有單向導電性
C. LED燈的發(fā)光效率高達100%
D. 燈帶中一只LED燈斷路后其它燈還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物質的某種特性,一位同學分別用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做實驗,實驗時,他用量筒和天平分貝測出甲(或乙)液體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如表記錄的是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及求得的質量跟體積的比值。
物質 | 實驗次數(shù) | 體積/cm3 | 質量/g |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 g/cm3 |
甲 | 1 | 10 | 18 | 1.8 |
2 | 20 | 36 | 1.8 | |
3 | 30 | 54 | 1.8 | |
乙 | 4 | 10 | 8 | 0.80 |
5 | 20 | 16 | ||
6 | 30 | 24 | 0.80 |
(1)請將表空白處填寫完整_______。
(2)分析表中的實驗次數(shù) 1 與 2(2 與 3,1 與 3)或 4 與 5(5 與 6,4 與 6)的體積及質量的倍數(shù)關系,可歸納得出結論_______。
(3)分析表中實驗次數(shù)_______可歸納得出結論是:相同體積的甲、乙兩種液體,它們的質量是不相同的.
(4)分析表中甲、乙兩種液體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關系,可歸納得出結論是:_______
(5)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繪出圖象,圖中四幅圖象中,能正確表達甲“質量與體積的關系”的圖象是_______,能正確表示甲“密度與質量的關系”的圖象是_______。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guī)律”.
(1)實驗中應選用________(“大冰塊”或“碎冰塊”)來進行實驗效果更好些。
(2)小華應選用________(“甲”或“乙”)裝置來進行實驗,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冰的溫度升高較__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
(3)實驗中,應始終注意觀察燒杯中冰的________變化。
(4)根據(jù)下表數(shù)據(jù),在圖丁中畫出這段時間內冰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__________)
時間/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 | |
溫度/℃ | -8 | -6 | -4 | -2 | 0 | 0 | 0 | 0 | 0 | 0 | 0 | ||
狀態(tài) | 固態(tài) | 固液共存態(tài) |
由圖象可以看出,在第3分鐘時燒杯中的物質處于_____(填狀態(tài)),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選填“升高”或“不變”)。
(5)實驗結束后,由于小華忘記熄滅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溫度計示數(shù)維持100℃不變(外界氣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則此時試管中的水_____(選填“沸騰”或“不沸騰”),理由是________。
(6)一同學把冰放入如圖丙所示的燒杯中,并未用酒精燈加熱,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認為熔化不需要吸收熱量,他的想法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他還發(fā)現(xiàn)冰熔化時燒杯_____(填“外側”或“內側”)有一層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