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的阻值為15Ω.閉合開關S,電流表Al的示數(shù)為0.2A,電流表A的示數(shù)為0.5A.求:
(1)通過電阻R2的電流;
(2)電源電壓;
(3)電阻R2的電功率.

分析 由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lián),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
(1)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的電流特點求出通過電阻R2的電流;
(2)利用并聯(lián)電路的電壓特點和歐姆定律求出電源的電壓;
(3)根據(jù)P=UI求出電阻R2的電功率.

解答 解:由電路圖可知,兩電阻并聯(lián),電流表A測干路電流,電流表A1測R1支路的電流.
(1)因并聯(lián)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所以,通過電阻R2的電流:
I2=I-I1=0.5A-0.2A=0.3A;
(2)因并聯(lián)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
所以,由I=$\frac{U}{R}$可得,電源的電壓:
U=I1R1=0.2A×15Ω=3V;
(3)電阻R2的電功率:
P2=UI2=3V×0.3A=0.9W.
答:(1)通過電阻R2的電流為0.3A;
(2)電源電壓為3V;
(3)電阻R2的電功率為0.9W.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電功率公式的應用,是一道較為簡單的應用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小明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他準備的實驗器材有:①較薄的平板玻璃;②較厚的平板玻璃;③平面鏡;④長度不同的兩根蠟燭;⑤長度相同的兩根蠟燭;⑥刻度尺.
(1)器材的選擇:
i.選用①(填儀器序號)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既能成像又能看到鏡后的蠟燭;
ii.選用刻度尺進行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像和物體到平面鏡距離的關系.
(2)實驗步驟:
i.點燃蠟燭A,調(diào)節(jié)蠟燭B的位置,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時,蠟燭B的位置即為蠟燭A的像所在的位置;(如圖所示)
ii.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的位置放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填“虛”或“實”)像.
iii.改變蠟燭A的位置,小明又做了幾次實驗,并記錄了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cm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cm蠟燭B與蠟燭A的像是否重合
第1次8.008.00
第2次12.0012.00
第3次15.0015.00
(3)分析論證:
分析數(shù)據(jù)可得:當蠟燭A逐漸靠近玻璃板時,它的像的大小不變,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變。ㄌ睢白兇蟆薄白冃 被颉安蛔儭保
(4)交流評估:
如果點燃豎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蠟燭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B,都無法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是同學們在探究“測量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木塊數(shù)量足夠.

(1)通過上述操作,能初步得出的結(jié)論是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2)請分析上述操作中,加砝碼后,對水平面壓力增大的原因.
(3)小組同學向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的具體的數(shù)量關系,請寫出操作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四個探究案例中:①探究物質(zhì)的溶解性與哪些因素有關;②探究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③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的關系;④探究并聯(lián)電路干路電流和各支路電流的關系,其中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關于溫度、熱量、內(nèi)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物體吸收熱量時,溫度不一定升高
B.物體的溫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熱量
C.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的熱量越多
D.物體溫度升高,內(nèi)能一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清晨,山間升起了飄渺的霧,山林在霧中若隱若現(xiàn).應用物理知識對圖中現(xiàn)象的分析正確的是( 。
A.霧是水蒸氣B.霧的形成是液化現(xiàn)象
C.陽光下霧漸漸消散是升華現(xiàn)象D.霧在消散過程中要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兩定值電阻A、B的電流與電壓關系如圖1所示,現(xiàn)將A和B接入如圖2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電流表示數(shù)為0.2A,則圖中電壓表示數(shù)為2V,若通電1min,整個電路消耗的電能為36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用慣性知識解釋的是( 。
A.司機開車時需要系安全帶
B.運動員跳遠時需要助跑
C.向上拋石塊,石塊出手后最終落回地面
D.投出的鉛球離開手后繼續(xù)向前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所示,金屬框架的A、B間系一個棉線圈,先使其布滿肥皂膜,然后將P和Q兩部分肥皂膜刺破后,線的形狀將如圖中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