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兩地區(qū)示意圖,完成問題。
對abcd各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a是西安市,位于秦嶺南側 B.b處屬于背斜構造
C.c城位于京九鐵路與長江的交匯處 D.d湖水與長江水不能互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兩地區(qū)示意圖,完成問題。
兩圖中河流的共同點是 ( )
A.都有冰期 B.都有春汛和夏汛
C.都發(fā)源于“三江源”地區(qū) D.都以雨水補給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種農事安排示意圖,回答問題。
該種農業(yè)地域類型發(fā)展的主要區(qū)位優(yōu)勢是( )
①雨熱同期 ②生產規(guī)模大 ③機械化水平高 ④人口稠密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某種農事安排示意圖,回答問題。
下列地區(qū)中可安排該農事活動的是 ( )
①東北平原 ②河套平原 ③鄱陽湖平原 ④成都平原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一區(qū)域資源和能源分布圖”,其中實曲線為河流,B為特大城市。據(jù)此回答問題。
該地的主導工業(yè)部門不可能是 ( )
A.煤炭、石油化工 B.水電、火電
C.天然氣、鋼鐵 D.木材加工、太陽能工業(y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一區(qū)域資源和能源分布圖”,其中實曲線為河流,B為特大城市。據(jù)此回答問題。
A處每次截流都選在11月份的河流水文特點是 ( )
A.豐水期 B.不結冰
C.枯水期 D.運輸?shù)?/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我國某一區(qū)域資源和能源分布圖”,其中實曲線為河流,B為特大城市。據(jù)此回答問題。
對該地產生環(huán)境問題的原因,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主要以燃煤為主,形成重酸雨區(qū)pH<4.5
B.盆地地形,不易使SO2擴散
C.因工程建設不當,導致生態(tài)破壞嚴重
D.終年多霧,易形成酸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中,位于鐵路線⑤和⑥沿線,又符合自西向東排列的一組著名旅游名勝是( )
A.峨眉山 長江三峽 洛陽龍門石窟 蘇州園林
B.敦煌莫高窟 秦陵兵馬俑 黃河三門峽 洛陽白馬寺
C.西安大雁塔 大同云岡石窟 南京中山陵 東岳泰山
D.西岳華山 四川九寨溝 湖北神農架 開封宋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坎兒井示意圖
材料:我國西北干旱地區(qū)的地下水,主要來自呈扇形分布于山前平原地帶或山間盆地的洪積扇中,洪積扇上部是良好供水源地。但是,在某些地區(qū),洪積扇上部是大片的礫石戈壁,而下部能利用的地段,土壤往往產生嚴重的鹽堿化現(xiàn)象。我國勞動人民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創(chuàng)建了一種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兒井。如上圖所示,坎兒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直井、明渠、蓄水池組成。直井是開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與地下水流向成斜角,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層中,滲溢出來的地下水順著暗渠縱坡流出地面,明渠將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了調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1)坎兒井地下水的水源補給主要來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坎兒井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下圖①②③地中 的_____________。處。該地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最突出的自然優(yōu)勢條件是____________。
(3)坎兒井由直井、暗渠、蓄水池與明渠四部分組成。簡要分析坎兒井的結構與當?shù)貧夂�、地形的關系。
(4)簡要說明坎兒井能防止土壤鹽堿化的原因。
(5)據(jù)普查統(tǒng)計,坎兒井引水渠道正以每年平均23條的數(shù)量遞減,試分析其主要人為原因。
(6)坎兒井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內涵的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越來越成為一種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資源,但目前游人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讀京滬高速鐵路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決定京滬高速鐵路的首要區(qū)位因素是什么?
(2)京滬高速鐵路不經(jīng)過的省份有 ( )
A.河南 B.江蘇 C.山東 D.安徽
(3)京滬高速鐵路將全線盡可能采用以橋代路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什么?
(4)該鐵路在運營中可能遇到那些自然災害?
(5)簡述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