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氨基甲酸銨(NH2COONH4)是一種白色固體,受熱易分解.某小組模擬制備氨基甲酸銨,反應如下(且溫度對反應的影響比較靈敏):2NH3(g)+CO2(g)?NH2COONH4(s)△H<0
(1)如用圖I裝置制取氨氣,可選擇的試劑是氯化銨與氫氧化鈣.
(2)制備氨基甲酸銨的裝置如圖Ⅱ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斷攪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銨的小晶體懸浮在CCl4中.當懸浮物較多時,停止制備.

注:CCl4與液體石蠟均為惰性介質.
①發(fā)生器用冰水冷卻的原因是防止反應放熱使產(chǎn)物分解,提高反應物轉化率,液體石蠟鼓泡瓶的作用是觀察氣泡調節(jié)NH3和CO2通入比例,控制反應速率.
②從反應后的混合物中分離出產(chǎn)品的實驗方法是過濾(填寫操作名稱).為了得到干燥產(chǎn)品,應采取的方法是c(填寫選項序號).
a.常壓加熱烘干               b.高壓加熱烘干           c.減壓40℃以下烘干
(3)制得的氨基甲酸銨可能含有碳酸氫銨、碳酸銨中的一種或兩種.
①設計方案,進行成分探究,請?zhí)顚懕碇锌崭瘢?br />限選試劑:蒸餾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鹽酸.
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步驟1: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至固體溶解.得到無色溶液
步驟2:向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靜置若溶液不變渾濁,證明固體中不含碳酸銨.
步驟3:向試管中繼續(xù)加入:_______._______,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氫銨.
②根據(jù)①的結論:取氨基甲酸銨樣品3.95g,用足量氫氧化鋇溶液充分處理后,過濾、洗滌、干燥,測得沉淀質量為1.97g.則樣品中氨基甲酸銨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為80%.[Mr(NH2COONH4)=78、Mr(NH4HCO3)=79、Mr(BaCO3)=197].

分析 (1)發(fā)生裝置符合固體與固體加熱制備氣體,利用氫氧化鈣與氯化銨在加熱條件下制備氨氣;
(2)①氨基甲酸銨受熱易分解,且生成氨基甲酸銨的反應為放熱反應;通過氣泡調節(jié)NH3和CO2通入比例,控制反應速率;
②分離互不相溶的固體與液體,采取過濾方法;氨基甲酸銨受熱易分解,采取減壓低溫烘干;
(3)①根據(jù)實驗目的,檢驗氨基甲酸銨可能含有碳酸氫銨、碳酸銨中的一種或兩種,通過向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靜置溶液不變渾濁,證明固體中不含碳酸銨;在不含碳酸銨的基礎上在通過向試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看溶液是否變渾濁證明固體中是否含有碳酸氫銨;
②最終達到沉淀為碳酸鋇,通過碳原子守恒計算碳酸氫銨的質量,可得樣品中氨基甲酸銨的質量,進而計算質量分數(shù).

解答 解:(1)發(fā)生裝置符合固體與固體加熱制備氣體,可以利用氫氧化鈣與氯化銨在加熱條件下制備氨氣,
故答案為:氯化銨與氫氧化鈣;
(2)①氨基甲酸銨受熱易分解,且生成氨基甲酸銨的反應為放熱反應,用冰水冷卻,防止反應放熱使產(chǎn)物分解,并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動,提高反應物轉化率;
通過觀察氣泡調節(jié)NH3和CO2通入比例,控制反應速率;
故答案為:防止反應放熱使產(chǎn)物分解,提高反應物轉化率;觀察氣泡調節(jié)NH3和CO2通入比例,控制反應速率;
②分離互不相溶的固體與液體,采取過濾方法;氨基甲酸銨受熱易分解,采取減壓低溫烘干,即選擇減壓40℃以下烘干,
故答案為:過濾;c;
(3)①檢驗氨基甲酸銨可能含有碳酸氫銨、碳酸銨中的一種或兩種,實驗操作為取少量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入蒸餾水至固體溶解,向試管中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若溶液不變渾濁,證明固體中不含碳酸銨,
取試管中的上層清液,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溶液變渾濁,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氫銨,
故答案為:

實驗步驟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步驟3:少量澄清石灰水溶液變渾濁
;
②最終達到沉淀為碳酸鋇,碳酸鋇物質的量為$\frac{1.97g}{197g/mol}$=0.01mol,根據(jù)碳元素守恒可知碳酸氫銨的質量為0.01mol,則可得樣品中氨基甲酸銨的質量為3.95g-0.01mol×79g/mol=3.16g,故樣品中氨基甲酸銨的質量為$\frac{3.16g}{3.95g}$×100%=80%,
故答案為:80%.

點評 本題考查物質制備實驗、物質組成探究實驗、物質的分離提純、對裝置的分析評價、物質含量的測定、對信息的獲取與遷移應用等,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與靈活應用能力,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下列微粒:H+、Cu2+、Ag+、Fe3+、Cl-、S2-、I-、MnO4-、ClO3-、NO3-、SO32-、S、Cl2、Na;
其中只有氧化性的是H+、Cu2+、Ag+、Fe3+、MnO4-、NO3-;
只有還原性的是Cl-、S2-、I-、Na;
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是SO32-、S、Cl2、Cl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A~J均為有機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如圖所示:

實驗表明:
①D既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又能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②核磁共振氫譜表明F分子中有三種氫,且其峰面積之比為1:1:1.④G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1mol J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放出22.4L氫氣(標準狀況).
請根據(jù)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BrCH2CH=CHCH2Br(不考慮立體結構),由A生成B的反應類型是取代反應;
(2)D的結構簡式為HOCH2CH2CH2CHO;G的結構簡式為;
(3)由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HOCH2CH2CH2COOH$→_{△}^{濃硫酸}$+H2O,E中的官能團有羥基、羧基(填名稱),與E具有相同官能團的E的同分異構體還有(寫出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結構);
(4)由I生成J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6.實驗室用標準鹽酸溶液測定某NaOH溶液的濃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劑,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測定結果偏低的是( 。
A.錐形瓶內溶液顏色變化由黃色變橙色,立即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B.滴定結束后,滴定管尖嘴處有一懸掛液滴
C.取NaOH溶液時先平視讀數(shù),后仰視讀數(shù)
D.盛NaOH溶液的錐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潤洗2次~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硫代硫酸鈉晶體(Na2S2O3•5H2O)俗名“大蘇打”,又稱“海波”.已知Na2S2O3•5H2O是無色透明晶體,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它受熱、遇酸易分解,在空氣中易被氧化.某興趣小組擬制備硫代硫酸鈉晶體(Na2S2O3•5H2O).反應原理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Ⅰ.(圖1)制備Na2S2O3

(1)①儀器b的名稱蒸餾燒瓶,d中盛放的試劑是氫氧化鈉溶液.
②b中制備S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SO3+H2SO4(濃)$\frac{\underline{\;\;△\;\;}}{\;}$ Na2SO4+SO2↑+H2O.
③反應開始后,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控制反應溫度或調節(jié)酸的滴加速度等(寫出一條即可).
Ⅱ.分離Na2S2O3并測定含量(圖2)
(2)為了減少產(chǎn)品損失,操作①時需趁熱過濾.操作②是過濾、洗滌、干燥,其中洗滌操作時用
乙醇做洗滌劑.干燥操作時(裝置如圖3所示),通入H2的目的是排出空氣,防止硫代硫酸鈉被氧化.
(3)制得的粗晶體中往往含有少量雜質.為了測定粗產(chǎn)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采用在酸性條件下用KMnO4標準液滴定的方法(假設粗產(chǎn)品中的雜質與酸性KMnO4溶液不反應).稱取1.50g粗產(chǎn)品溶于水,用0.20mol•L-1KMnO4溶液(加適量稀硫酸酸化)滴定,當溶液中S2O32-全部被氧化時,消耗高錳酸鉀溶液體積40.00mL.(5S2O32-+8MnO4-+14H+═8Mn2++10SO42-+7H2O)
①KMnO4溶液置于酸式(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中.
②若滴入最后一滴高錳酸鉀標準液后,溶液恰好由無色變淺紫紅色,且半分鐘不褪色,則達到滴定終點.
③產(chǎn)品中Na2S2O3•5H2O的質量分數(shù)為82.7%(保留小數(shù)點后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己二酸是合成尼龍-66的主要原料之一.實驗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關數(shù)據(jù)及裝置示意圖如下:

物質密度(20℃)熔點沸點溶解性
環(huán)己醇0.962g/cm325.9℃160.8℃20℃時水中溶解度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己二酸1.360g/cm3152℃337.5℃在水中的溶解度:15℃時1.44g,25℃時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實驗步驟如下:
Ⅰ.在三頸燒瓶中加入16mL 50%的硝酸(密度為1.31g/cm3),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a中盛放有5.4mL環(huán)己醇.
Ⅱ.水浴加熱三頸燒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緩慢滴加5~6滴環(huán)己醇,搖動三頸燒瓶,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放出時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環(huán)己醇,維持反應溫度在60℃~65℃之間.
Ⅲ.當環(huán)己醇全部加入后,將混合物用80℃~90℃水浴加熱約10min(注意控制溫度),直至無紅棕色氣體生成為止.
Ⅳ.趁熱將反應液倒入燒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卻,析出晶體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重.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中儀器b的名稱為球形冷凝管,使用時要從下口(填“上口”或“下口”)通入冷水.滴液漏斗的細支管a的作用是平衡滴液漏斗與圓底燒瓶內壓強,便于環(huán)己醇順利流下.
(2)本實驗所用50%的硝酸物質的量濃度為10.4mol/L;實驗中,氮氧化物廢氣(主要成分為NO2和NO)可以用NaOH溶液來吸收,其主要反應為:2NO2+2NaOH=NaNO2+NaNO3+H2O和NO+NO2+2NaOH=2NaNO2+H2O
其中NaOH溶液可以用Na2CO3溶液來替代,請模仿上述反應,寫出Na2CO3溶液吸收的兩個方程式:2NO2+Na2CO3=NaNO2+NaNO3+CO2;NO+NO2+Na2CO3=2NaNO2+CO2
(3)向三頸燒瓶中滴加環(huán)己醇時,反應溫度迅速上升,為使反應溫度不致過高,必要時可采取的措施是將三頸燒瓶置于冰水浴中.
(4)為了除去可能的雜質和減少產(chǎn)品損失,可依次用冰水和苯洗滌晶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四個反應中,與其它三個反應類型不同的是( 。
A.CH3CHO+H2$\stackrel{Ni}{→}$CH3CH2OH
B.CH3CHO+2Ag(NH32OH$\stackrel{△}{→}$CH3COONH4+2Ag↓+3NH3+H2O
C.CH3CHO+2Cu(OH)2+NaOH$\stackrel{△}{→}$CH3COONa+Cu2O↓+3H2O
D.2CH3CHO+O2$\stackrel{△}{→}$2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有A、B、C、D、F五種短周期元素,其中A、B、C屬于同一周期,A原子最外層p能級的電子數(shù)等于次外層的電子數(shù);B原子最外層中有兩個不成對的電子;C原子核外有7個運動狀態(tài)不同的電子;A、D同主族;B、E同主族;試回答:
(1)寫出D原子的電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2
(2)B、C兩元素的第一電離能較大的元素是:N,(填寫元素符號),原因是N元素原子最外層p軌道為半滿穩(wěn)定狀態(tài),能量較低
(3)C的氫化物的立體結構為三角錐形,中心原子C的軌道雜化類型為sp3雜化,鍵角107°
(4)C的單質中π鍵的數(shù)目為2,B、D兩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由大到小的順序是:H2O>SiH4(填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從C到F,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B.第三周期元素從Na到Cl,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C.HF、HCl、HBr、HI的沸點依次逐漸升高
D.LiOH、NaOH、KOH的堿性依次逐漸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