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2.如圖所示,向A中充入1mol X和1mol Y,向B中充入2mol X和2mol Y,起始時,V(A)=V(B)=a L.在相同溫度和有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兩容器中各自發(fā)生下述反應:X(g)+Y(g)?2Z(g)+W(g)△H<0 
達到平衡時,V(A)=1.2aL.試回答:
(1)A中X的轉化率α(X)=40%.
(2)A、B中X轉化率的關系:α(A)>α(B)(填“>”“=”或“<”).
(3)平衡時的壓強:P(B)>2P(A)(填“>”“=”或“<”).
(4)打開K,一段時間又達平衡時,A的體積為2.6aL(連通管中氣體體積不計).
(5)在(3)達平衡后,同時等幅升高A、B的溫度,達新平衡后A的體積變小(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分析 (1)A中開始物質的量為2mol,體積為aL,平衡時體積為1.2aL,結合物質的量與體積成正比及差量法計算;
(2)A中恒壓,B中物質的量增大、體積不變時,壓強增大,平衡逆向移動;
(3)A中恒壓,B中物質的量增大、體積不變時,壓強增大;
(4)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達到平衡時,VA=1.2aL;當打開K時,AB中氣體共為3molX和3molY,物質的量與體積成正比,可知平衡時總體積為3.6L;
(5)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則總體積減。

解答 解:(1)等壓、等溫條件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2mol氣體時,體積為aL,達到平衡時,VA=1.2a L,所以平衡后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是2.4mol,
設參加反應的A物質為m mol,
X(g)+Y(g)?2Z(g)+W(g) 物質的量增多
1mol                                                    1mol
nmol                                               (2.4-2)mol
n=0.4
所以X物質的轉化率為$\frac{0.4mol}{1mol}$×100%=40%,
故答案為:40%;
(2)B裝置是在等容條件下,反應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時,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增大,導致容器內氣體壓強增大,增大壓強能抑制X的轉化率,所以X的轉化率減小,所以B容器中X的轉化率比A;
故答案為:>;
(3)B中物質的量為A中物質的量的2倍,A中恒壓,B中物質的量增大、體積不變時,壓強增大,平衡時的壓強:P(B)>2P(A)
故答案為:>;
(4)當打開K時,整個裝置是在等溫、等壓條件下反應,使整個裝置中氣體的壓強與A裝置中的初始壓強相同時;向A中充入1molX和1molY達到平衡時,VA=1.2aL;當打開K時,AB中氣體共為3molX和3molY,由于整個裝置是在等溫、等壓條件下的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混合氣體的體積是3.6aL,其中B是aL,所以A體積為2.6aL,
故答案為:2.6a;
(5)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氣體的總物質的量減小,則總體積減小,B的體積不變,則A的體積變小,故答案為:變。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為高頻考點,把握物質的量與體積成正比、平衡移動的影響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計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差量法計算的應用,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1)反應Fe(s)+CO2(g)?FeO(s)+CO(g)△H1,平衡常數為K1;反應Fe(s)+H2O(g)?FeO(s)+H2(g)△H2,平衡常數為K2.在不同溫度時K1、K2的值如表:
 700℃900℃
K11.472.15
K22.381.67
①反應 CO2(g)+H2(g)?CO(g)+H2O(g)△H,平衡常數K,則△H=△H1-△H2(用△H1和△H2表示),K=$\frac{{K}_{1}}{{K}_{2}}$(用K1和K2表示),且由上述計算可知,反應CO2(g)+H2(g)?CO(g)+H2O(g)是吸熱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2)一定溫度下,向某密閉容器中加入足量鐵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氣體,發(fā)生反應Fe(s)+CO2(g)?FeO(s)+CO(g)△H>0,CO2的濃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①該條件下反應的平衡常數為2.0;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時$\frac{c(CO)}{c(C{O}_{2})}$增大的是A(填序號)
A.升高溫度                      B.增大壓強
C.充入一定量的CO2     D.再加入一定量鐵粉
③一定溫度下,在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上述反應,下列能判斷該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c(填字母).
a.容器中壓強不變                b.氣體的密度不再改變c.v(CO2)=v(CO)              d.c(CO2)=c(CO)     e.容器內氣體總物質的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將相同狀況下的下列氣體分別充滿一干燥燒瓶中,把燒瓶倒置于水中,瓶內液面逐漸上升,假設燒瓶內溶液不擴散,則最終該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大小關系為( 。
①NH3;②NO2;③體積比4:1混合的NO2和O2;④NO(用導管向燒瓶中緩緩通入O2至氣體恰好完全吸收)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Mn2+、Bi3+、BiO3-、MnO4-、H+、H2O組成的一個氧化還原反應體系中,發(fā)生BiO3-→Bi3+的反應過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將以上物質分別填入下面對應的橫線上,組成一個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2Mn2++5BiO3-+14H+→2MnO4-+5Bi3++7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于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召開,會議的主題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Ⅰ.CO2加氫合成甲醇是合理利用 CO2的有效途徑.由 CO2制備甲醇過程可能涉及反應如下:
反應①:CO2(g)+3H2(g)?CH3OH(g)+H2O(g)△H1=-49.58kJ•mol-1
反應②:CO2(g)+H2(g)?CO (g)+H2O(g)△H2
反應③:CO(g)+2H2(g)?CH3OH(g)△H3=-90.77kJ•mol-1,回答下列問題:
(1)反應②的△H2=+41.19 kJ•mol-1,反應 ①自發(fā)進行條件是較低溫(填“較低溫”、“較高溫”或“任何溫度”).
(2)某溫度下,在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應物,僅發(fā)生反應①.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
容器
反應物投入量2mol CO2、6mol H2a mol CO2、b mol H2
c mol CH3OH(g)、c mol H2O(g)
測得甲中CO2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①前3min內,平均反應速率v(H2)=0.5mol•L-1•min-1.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為
5.33(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②下列措施中,既能使反應速率加快,又能使n(CH3OH)/n(CO2)增大是D.
A.升高溫度        B.充入惰性氣體      C.將H2O(g)從體系中分離       
D.再充入1mol H2 E.再充入1mol CO2 F.加入催化劑
③反應達到平衡后,若向反應體系再加入CO2(g)、H2(g)、CH3OH(g)、H2O(g)各1mol,化學平衡正向(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動.
④要使平衡后乙與甲中相同組分的體積分數相等,且起始時維持化學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c的取值范圍為1.5 mol/L<c≤2 mol/L.
Ⅱ.工業(yè)上可用CO2與NH3合成制尿素的原料氨基甲酸銨(H2NCOONH4).氨基甲酸銨極易發(fā)生:H2NCOONH4+2H2O?NH4HCO3+NH3•H2O,該反應酸性條件下更徹底.25℃,向l L 0.1mol•L-1的鹽酸中逐漸加入氨基甲酸銨粉末至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體積變化),共用去0.052mol氨基甲酸銨.若此時溶液中幾乎不含碳元素,則該溶液中 c(NH4+)=0.1mol/L,NH4+水解常數Kh=4×10-9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江蘇省已開始大力實施“清水藍天”工程.下列不利于“清水藍天”工程實施的是( 。
A.積極推廣太陽能、風能、地熱能及水能等的使用,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脫氮除磷處理,遏制水體富營養(yǎng)化
C.將廢舊電池深埋,防止其中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環(huán)境
D.大力實施礦物燃料“脫硫、脫硝技術”,減少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食品衛(wèi)生與健康密切相關,下列做法會導致食品對人體有害的是( 。
①有些食品加工廠將塑化劑添加到食品中  ②石灰水保存鮮雞蛋 
③為了使火腿腸顏色更鮮紅,可以多加一些亞硝酸鈉④蒸饅頭時加入適量純堿.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質量分數不同的兩種硫酸溶液,以相同質量混合時,所得混合溶液的密度為ρ1;以相同體積混合時,所得混合溶液的密度為ρ2,兩種濃度不同的乙醇(密度小于水)溶液,以相同質量混合時,所得混合溶液的密度為ρ3;以相同體積混合時,所得溶液密度為ρ4,則ρ1、ρ2、ρ3、ρ4大小之間關系為( 。
A.ρ1>ρ2>ρ3>ρ4B.ρ1>ρ2>ρ4>ρ3C.ρ2>ρ1>ρ3>ρ4D.ρ2>ρ1>ρ4>ρ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有一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反應:X(s)+3Y(g)?2Z (g)△H<0,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動,應選擇的條件是②③⑥
①高溫②低溫 ③高壓 ④低壓 ⑤加正催化劑 ⑥分離出Z.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