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4.利用甲烷超干重整CO2技術可得到富含CO的氣體,將甲烷和二氧化碳轉化為可利用的化學品,其能源和環(huán)境上的雙重意義重大.該技術中的化學反應為:CH4(g)+3CO2(g)?2H2O(g)+4CO(g)△H>0
CH4超干重整CO2的催化轉化原理示意如圖2:

(4)過程Ⅱ,實現(xiàn)了含氫物種與含碳物種的分離.生成H2O(g)的化學方程式是4H2+Fe3O4$\frac{\underline{\;\;△\;\;}}{\;}$3Fe+4H2O.
(5)假設過程I和過程Ⅱ中的各步均轉化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c.((填序號)
a.過程Ⅰ和過程Ⅱ中均含有氧化還原反應
b.過程Ⅱ中使用的催化劑為Fe3O4 和CaCO3
c.若過程I投料$\frac{n(C{H}_{4})}{n(C{O}_{2})}$=1,可導致過程Ⅱ中催化劑失效
(6)一定條件下,向體積為2L的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2mol CH4(g)和4.8mol CO2(g),發(fā)生反應CH4(g)+3CO2(g)?2H2O(g)+4CO(g)△H>0,實驗測得,反應吸收的能量和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象如圖1.計算該條件下,此反應的△H=+330 kJ/mol.

分析 (4)過程Ⅱ,實現(xiàn)了含氫物種與含碳物種的分離.生成H2O,反應物為氫氣和四氧化三鐵,生成物為鐵和水;
(5)a.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是元素化合價的升降,根據(jù)過程Ⅰ和過程Ⅱ發(fā)生的反應判斷;
b.催化劑參與化學反應,但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c.過程Ⅱ中催化劑為CaO,若過程I投料$\frac{n(C{H}_{4})}{n(C{O}_{2})}$=1,與催化劑反應的二氧化碳不存在,催化劑失效;
(6)20秒時,達到平衡,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1}{8}$,能量變化為118.8KJ,根據(jù)三段式計算△H.

解答 解:(4)過程I:CH4+CO2(g)$\stackrel{Ni}{?}$2H2(g)+2CO,過程Ⅱ:實現(xiàn)了含氫物種與含碳物種的分離,氫氣和四氧化三鐵反應:4H2+Fe3O4$\frac{\underline{\;\;△\;\;}}{\;}$3Fe+4H2O,
故答案為:4H2+Fe3O4$\frac{\underline{\;\;△\;\;}}{\;}$3Fe+4H2O;
(5)a.過程I:CH4+CO2(g)$\stackrel{Ni}{?}$2H2(g)+2CO,碳、氫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過程Ⅱ:4H2+Fe3O4$\frac{\underline{\;\;△\;\;}}{\;}$3Fe+4H2O,氫、鐵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過程I和過程Ⅱ中均含有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
b.過程Ⅱ中使用的Fe3O4 為反應物,不屬于催化劑,故b錯誤;
c.若過程I投料$\frac{n(C{H}_{4})}{n(C{O}_{2})}$=1,CH4+CO2(g)$\stackrel{Ni}{?}$2H2(g)+2CO,催化劑CaO在過程Ⅱ中沒有二氧化碳與之反應,催化劑失效,故c正確;
故答案為:a c;
(6)由圖可知:20秒時,達到平衡,甲烷的體積分數(shù)為$\frac{1}{8}$,能量變化為118.8KJ,設變化的甲烷物質的量為x,
                     CH4(g)+3CO2(g)?2H2O(g)+4CO(g)
始(mol )     1.2             4.8
變(mol )         x             3x               2x              4x           
終(mol )1.2-x               4.8-3x           2x              4x

$\frac{1.2-x}{1.2-x+4.8-3x+2x+4x}$=$\frac{1}{8}$,解得x=0.36,0.36mol CH4(g)參加反應能量變化為118.8KJ,則1mol CH4(g)能量變化為330 kJ,則CH4(g)+3CO2(g)?2H2O(g)+4CO(g)△H>0,△H=+330 kJ/mol,
故答案為:+330 kJ/mol.

點評 本題考查了利用甲烷超干重整CO2技術,側重考查了化學平衡有關知識,注意催化劑的特征,注意讀圖,(6)為該題的難點,試題總體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化學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與化學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銨態(tài)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可增加肥效
B.氫氟酸刻蝕水晶飾品體現(xiàn)其酸性
C.電滲析法、蒸餾法、離子交換法是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D.煤經過氣化和液化等物理變化可轉為清潔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m、n、p均為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甲、乙、丙為其中三種元素對應的單質,丙易溶于YW2,n為二元弱酸.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條件省略).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X<Y<Z
B.最簡單氫化物的沸點:Z>W>Y
C.W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為強酸
D.常溫常壓下,X與Y組成的化合物為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某充電寶屬于鋰釩氧化物凝膠電池,電池總反應為V2O4+xLi$?_{充電}^{放電}$LixV2O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放電時正極上的電極反應為:V2O4+xe-+xLi+=LixV2O4
B.該充電寶的凝膠介質也可用KOH溶液代替
C.充電時電池的正極得到電子后LixV2O4轉化為V2O4
D.放電時每消耗7gLi,就會有1mol電子通過凝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電解質溶液電導率越大導電能力越強.常溫下用0.100mol•L-1鹽酸分別滴定10.00mL濃度均為0.100•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二甲胺在水中電離與氨相似,常溫下Kb[(CH32NH•H2O=1.6×10-4).利用傳感器測得滴定過程中溶液的電導率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①代表滴定二甲胺溶液的曲線
B.a點溶液與d點的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c[(CH3)2NH2+)]<c[(CH32NH•H2O]
C.d點溶液中:c(H+)=c(OH-)+c[(CH32NH•H2O]
D.b、c、e三點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最大的是b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四種元素形成的單質依次為m、n、p、q;r、t、u 是這些元素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u為葡萄酒中的抑菌成分;25℃,0.01mol/L的v溶液中:$\frac{c({H}^{+})}{c(O{H}^{-})}$=1.0×10-10.上述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簡單離子半徑:W>Y>Z>X
B.W,Y分別與X元素形成的簡單化合物的沸點:Y>W
C.Z2Y和ZX都只存在離子鍵
D.v能抑制水的電離,u的水溶液能促進水的電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m、n、p、q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種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8,n3-與p2+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m、n、q一定是非金屬元素
B.氫化物的沸點:q>n>m
C.離子半徑的大。簈>n>p
D.m與q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一定是共價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必然伴隨發(fā)生能量變化
B.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主要是由化學鍵變化引起的
C.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一定相等
D.化學反應中既有物質變化又有能量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低碳經濟”備受關注,CO2的有效開發(fā)利用成為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
(1)已知:
CO2(g)+2H2(g)?C(s)+2H2O(g)△H=-90.0kJ•mol-1
H2O(1)═H2O(g)△H=+44.0kJ•mol-1
C(s)的燃燒熱△H=-394.0kJ•mol-1
則表示H2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frac{1}{2}$O2(g)=H2O(l)△H=-286KJ/mol.
(2)在0.1MPa、Ru/TiO2催化下,將H2和CO2按投料比$\frac{n({H}_{2})}{n(C{O}_{2})}$=4:1置于恒壓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
反應I  CO2(g)+4H2(g)?CH4(g)+2H2O(g)△H1
反應II  CO2(g)+H2(g)?CO(g)+H2O(g)△H2
測得CO2轉化率、CH4和CO選擇性隨溫度變化情況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選擇性:轉化的CO2中生成CH4或CO的百分比)

①反應I的△H1< (填“>”、“<“或“=”)0;理由是反應Ⅰ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隨溫度升高二氧化碳平衡轉化率減小,說明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②溫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反應I的進行,原因是溫度過低,化學反應速率慢,溫度過高反應Ⅰ向逆反應方向進行且CH4的選擇性減小.
③350℃時,反應I的平衡常數(shù)Kp=2.89×104(MPa)-2(用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計算,分壓=總壓×物質的量分數(shù)).
④為減少CO在產物中的比率,可采取的措施有降低溫度或增加壓強(列舉一條).
(3)為探究反應I的反應速率與濃度的關系,向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濃度均為1.0mol•L-1的H2與CO2.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繪制出反應速率與濃度關系曲線:v~c(CO2)和v~c(H2O).則與曲線v~c(CO2)相對應的是圖3曲線乙(填“甲”或“乙”);該反應達到平衡后,某一時刻降低溫度,反應重新達到平衡,則此時曲線甲對應的平衡點可能為D(填字母,下同),曲線乙對應的平衡點可能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