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方案一]碳酸氫鈉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根據(jù)加熱前后固體質(zhì)量變化,根據(jù)差量法求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進而求得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在灼燒固體樣品時必須在坩堝中進行,根據(jù)使用坩堝加熱使用到的儀器答題,給固體灼燒需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三腳架、坩堝、泥三角、坩堝鉗;
(2)加熱恒重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3)當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時,說明已經(jīng)加熱至恒重;
(4)若加熱過程中有晶體迸濺出來,使得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偏小,據(jù)此答題;
[方案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根據(jù)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來計算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根據(jù)過濾操作考慮所需儀器;
(2)可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沉淀劑,看是否生成沉淀;
(3)洗滌沉淀在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浸沒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復2-3次洗滌干凈;
(4)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檢驗沉淀上是否含有鋇離子;
[方案三](1)由測定含量的實驗可知,A中發(fā)生Na2CO3+H2SO4=H2O+CO2↑+Na2SO4、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B中為濃硫酸吸收水,干燥二氧化碳,利用C裝置吸收二氧化碳,D裝置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進入C裝置干擾含量測定,鹽酸易揮發(fā),對實驗產(chǎn)生干擾;
(2)結(jié)合反應定量關(guān)系和元素守恒計算得到物質(zhì)的質(zhì)量,來計算物質(zhì)含量;
(3)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全部進入C裝置被吸收,需要添加一個吧二氧化碳氣體趕入裝置C的裝置.
解答 解:[方案一](1)在灼燒固體樣品時必須在坩堝中進行,要用泥三角支撐,
故答案為:坩堝、泥三角;
(2)實驗原理是根據(jù)加熱前后固體質(zhì)量變化來計算碳酸氫鈉,故應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加熱恒重則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故答案為:保證NaHCO3分解完全;
(3)實驗中確定加熱至恒重的方法是當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時,說明已經(jīng)加熱至恒重,
故答案為:兩次稱量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
(4)若加熱過程中有晶體迸濺出來,使得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偏小,即計算得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偏大,所以計算得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方案二](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附鐵圈)、燒杯、漏斗、玻璃棒、濾紙,過濾時需用玻璃棒引流,
故答案為:玻璃棒;
(2)可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沉淀劑,看是否生成沉淀,具體操作為:取上層清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若無沉淀生成,則沉淀完全,
故答案為:取少量上層清液于一支試管中,滴加Ba(OH)2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實驗中洗滌沉淀的操作是:是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故答案為: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4)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檢驗沉淀上是否含有鋇離子,操作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沉淀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沉淀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三](1)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確保C裝置中質(zhì)量增加量的準確性;分液漏斗中如果用鹽酸代替硫酸,鹽酸易揮發(fā),這樣制得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氯化氫,濃硫酸不能吸收氯化氫,則氯化氫被堿石灰吸收,導致測到二氧化碳質(zhì)量偏高,等質(zhì)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產(chǎn)生二氧化碳多,則會導致碳酸氫鈉偏多,碳酸鈉偏小,
故答案為:濃H2SO4;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不能;
(2)設NaHCO3和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則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06x+84y=17.90
44x+44y=8.80
解得x=0.05mol
y=0.15mol
則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frac{0.05mol×106g/mol}{17.90g}$×100%=29.6%,
故答案為:29.6%;
(3)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缺陷為裝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C全部吸收,則需設計一個裝置將A、B中的CO2全部吹入C中吸收,
故答案為:缺少一套將A、B內(nèi)的CO2氣體驅(qū)趕到C里的裝置.
點評 本題考查碳酸鈉含量的測定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實驗裝置的作用及實驗目的為解答的關(guān)鍵,側(cè)重分析、計算及實驗能力的綜合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兩者漂白原理相同 | |
B. | 等質(zhì)量的銅粉按a、b兩種途徑完全轉(zhuǎn)化,途徑a和途徑b消耗的H2SO4相等 途徑a:Cu$→_{△}^{O_{2}}$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途徑b:Cu$\stackrel{濃H_{2}SO_{4}}{→}$CuSO4 | |
C. | 用金屬鈉可區(qū)分乙醇和乙醚 | |
D. | 從海水中提取物質(zhì)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xià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實 驗 序 號 | 時間(min) 濃度(mol•L-1) 溫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 | 800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c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A. | 該反應是吸熱反應,升溫正、逆反應速率增大 | |
B. | 實驗3中 c3=1.2 mol•L-1 | |
C. | 實驗1與實驗3比較,A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之比為1:2 | |
D. | 實驗2使用了催化劑,在0至10 min內(nèi)平均速率υ(B)=0.02 mol•L-1•mi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的分子式是C6N10H2O2 | |
B. | 該物質(zhì)最多可以有18個原子處于同一個平面上 | |
C. | 它可以與別的物質(zhì)發(fā)生加成反應 | |
D. | 因其含氮量高,有可能作炸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