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以下實驗方案,測定某已部分變質(zhì)的小蘇打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方案一】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固體樣品,通過加熱至恒重后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zhì)量,計算.
(1)圖1儀器中,在灼燒固體樣品時必須用到的是坩堝、泥三角(填名稱).

(2)實驗中需加熱至恒重的目的是:保證NaHCO3分解完全.
(3)實驗中確定加熱至恒重的方法是:兩次稱量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
(4)若加熱過程中有晶體迸濺出來,則測得的結(jié)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方案二】稱取一定質(zhì)量樣品,置于小燒杯中,加適量水溶解;向小燒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過濾,洗滌,干燥沉淀,稱量固體質(zhì)量,計算.
(已知:Ba2++OH-+HCO${\;}_{3}^{-}$═BaCO3↓+H2O)
(1)過濾操作中,除了燒杯、漏斗外,還要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玻璃棒.
(2)實驗中判斷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靜置,向上層清液滴加一滴Ba(OH)2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實驗中洗滌沉淀的操作是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4)實驗中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沉淀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三】按如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B裝置內(nèi)所盛試劑是濃H2SO4;D裝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CO2進入C裝置;分液漏斗中不能(填“能”或“不能”)用鹽酸代替稀硫酸進行實驗.
(2)實驗前稱取17.9g樣品,實驗后測得C裝置增重8.8g,則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9.6%.
(3)根據(jù)此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測定結(jié)果有誤差,因為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缺陷是缺少一套將A、B內(nèi)的CO2氣體驅(qū)趕到C里的裝置.

分析 [方案一]碳酸氫鈉不穩(wěn)定,受熱易分解,根據(jù)加熱前后固體質(zhì)量變化,根據(jù)差量法求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進而求得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在灼燒固體樣品時必須在坩堝中進行,根據(jù)使用坩堝加熱使用到的儀器答題,給固體灼燒需用到的儀器有:酒精燈、三腳架、坩堝、泥三角、坩堝鉗;
(2)加熱恒重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3)當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時,說明已經(jīng)加熱至恒重;
(4)若加熱過程中有晶體迸濺出來,使得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偏小,據(jù)此答題;
[方案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根據(jù)生成沉淀的質(zhì)量來計算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
(1)根據(jù)過濾操作考慮所需儀器;
(2)可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沉淀劑,看是否生成沉淀;
(3)洗滌沉淀在過濾器中加入蒸餾水浸沒沉淀,待水自然流下,重復2-3次洗滌干凈;
(4)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檢驗沉淀上是否含有鋇離子;
[方案三](1)由測定含量的實驗可知,A中發(fā)生Na2CO3+H2SO4=H2O+CO2↑+Na2SO4、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B中為濃硫酸吸收水,干燥二氧化碳,利用C裝置吸收二氧化碳,D裝置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進入C裝置干擾含量測定,鹽酸易揮發(fā),對實驗產(chǎn)生干擾;
(2)結(jié)合反應定量關(guān)系和元素守恒計算得到物質(zhì)的質(zhì)量,來計算物質(zhì)含量;
(3)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全部進入C裝置被吸收,需要添加一個吧二氧化碳氣體趕入裝置C的裝置.

解答 解:[方案一](1)在灼燒固體樣品時必須在坩堝中進行,要用泥三角支撐,
故答案為:坩堝、泥三角;
(2)實驗原理是根據(jù)加熱前后固體質(zhì)量變化來計算碳酸氫鈉,故應保證碳酸氫鈉完全分解,加熱恒重則碳酸氫鈉完全分解,
故答案為:保證NaHCO3分解完全;
(3)實驗中確定加熱至恒重的方法是當兩次稱量剩余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時,說明已經(jīng)加熱至恒重,
故答案為:兩次稱量固體的質(zhì)量差不超過0.1g;
(4)若加熱過程中有晶體迸濺出來,使得剩余的固體質(zhì)量偏小,即計算得碳酸氫鈉的質(zhì)量偏大,所以計算得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偏小,
故答案為:偏小;
[方案二](1)過濾操作中用到的儀器有:鐵架臺(附鐵圈)、燒杯、漏斗、玻璃棒、濾紙,過濾時需用玻璃棒引流,
故答案為:玻璃棒;
(2)可取上層清液,繼續(xù)加沉淀劑,看是否生成沉淀,具體操作為:取上層清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若無沉淀生成,則沉淀完全,
故答案為:取少量上層清液于一支試管中,滴加Ba(OH)2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3)實驗中洗滌沉淀的操作是:是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故答案為:向漏斗里加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自然流完后,重復操作2~3次;
(4)判斷沉淀是否洗滌干凈的方法是檢驗沉淀上是否含有鋇離子,操作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沉淀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為: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滌沉淀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Na2SO4溶液,觀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三](1)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會被堿石灰吸收,故D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和二氧化碳,以確保C裝置中質(zhì)量增加量的準確性;分液漏斗中如果用鹽酸代替硫酸,鹽酸易揮發(fā),這樣制得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氯化氫,濃硫酸不能吸收氯化氫,則氯化氫被堿石灰吸收,導致測到二氧化碳質(zhì)量偏高,等質(zhì)量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碳酸氫鈉產(chǎn)生二氧化碳多,則會導致碳酸氫鈉偏多,碳酸鈉偏小,
故答案為:濃H2SO4;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進入C裝置;不能;
(2)設NaHCO3和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x、y,則
Na2CO3+H2SO4=H2O+CO2↑+Na2SO4、
 x               x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106x+84y=17.90 
44x+44y=8.80
解得x=0.05mol
y=0.15mol
則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frac{0.05mol×106g/mol}{17.90g}$×100%=29.6%,
故答案為:29.6%;
(3)實驗裝置還存在一個明顯缺陷為裝置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C全部吸收,則需設計一個裝置將A、B中的CO2全部吹入C中吸收,
故答案為:缺少一套將A、B內(nèi)的CO2氣體驅(qū)趕到C里的裝置.

點評 本題考查碳酸鈉含量的測定實驗,為高頻考點,把握實驗裝置的作用及實驗目的為解答的關(guān)鍵,側(cè)重分析、計算及實驗能力的綜合考查,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氯水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作用,兩者漂白原理相同
B.等質(zhì)量的銅粉按a、b兩種途徑完全轉(zhuǎn)化,途徑a和途徑b消耗的H2SO4相等
途徑a:Cu$→_{△}^{O_{2}}$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途徑b:Cu$\stackrel{濃H_{2}SO_{4}}{→}$CuSO4
C.用金屬鈉可區(qū)分乙醇和乙醚
D.從海水中提取物質(zhì)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才能實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某化學反應2A(g)?B(g)+D(g)在四種不同條件下進行,B、D起始濃度均為0.反應物A的濃度(c/mol•L-1)隨反應時間(t/min)的變化情況如下表:
實 驗
序 號


時間(min)
濃度(mol•L-1





溫度(℃)
0102030405060
18001.00.800.670.570.500.500.50
2800c20.600.500.500.500.500.50
3800c30.920.750.630.600.600.60
48201.00.400.250.200.200.200.20
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是吸熱反應,升溫正、逆反應速率增大
B.實驗3中 c3=1.2 mol•L-1
C.實驗1與實驗3比較,A的平衡轉(zhuǎn)化率之比為1:2
D.實驗2使用了催化劑,在0至10 min內(nèi)平均速率υ(B)=0.02 mol•L-1•min-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藥品保存時對瓶塞使用錯誤的是( 。
A.保存固體碘時不用鐵塞B.保存汽油時用橡皮塞
C.保存硫化鈉時用橡皮塞D.保存硝酸時不用橡皮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氧化還原反應在生產(chǎn)、生活中具有廣泛的用途,貫穿古今.
(1)水是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一種物質(zhì).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guān)系”也可用如圖表達.
試寫出有水參加的符合反應類型Ⅳ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Na+2H2O=2NaOH+H2↑,其中水為氧化劑
(2)氯化銨常用作焊接.如:在焊接銅器時用氯化銨除去銅器表面的氧化銅以便焊接,其反應為:
CuO+2NH4Cl$\stackrel{△}{→}$3Cu+1CuCl2+N2↑+4H2O.
①配平此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②該反應中,被氧化的元素是氮(填元素名稱),氧化劑是CuO(填化學式).
(3)磷酸鈣與焦炭、石英砂混合,在電爐中加熱到1 500℃生成白磷,反應為:
2Ca3(PO42+6SiO2═6CaSiO3+P4O10,10C+P4O10═P4+10CO.
每生成1mol P4時,就有20mol電子發(fā)生轉(zhuǎn)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還含有少量的SiO2和鐵的化合物.實驗室以孔雀石為原料制備CuSO4•5H2O的步驟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溶液B中的金屬離子有Cu2+、Fe2+、Fe3+.若要檢驗溶液B中Fe2+,最適宜選用的試劑為a(填字母).
a.KMnO4溶液           b.鐵粉           c.NaCl溶液            d.KSCN溶液
(2)向溶液B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將溶液中的Fe2+氧化為Fe3+,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0;實驗室選用H2O2而不用Cl2作氧化劑,除考慮環(huán)保因素外,另一原因是不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離子.
(3)由溶液D獲得CuSO4•5H2O,需要經(jīng)過加熱蒸發(fā),冷卻結(jié)晶,過濾等操作.除燒杯、漏斗外,過濾操作還用到了另一玻璃儀器,該儀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4)將制得的膽礬樣品用熱重儀進行熱重分析,熱重儀原理及熱重計錄如下:

寫出212~250℃溫度范圍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SO4•H2O$\frac{\underline{\;\;△\;\;}}{\;}$Cu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塊表面已經(jīng)氧化為氧化鈉(Na2O)的金屬鈉的質(zhì)量為10.8g,把它投入100g水中,在常溫下放出氫氣0.2g,求:
(1)金屬鈉的純度為多少?
(2)被氧化的金屬鈉的質(zhì)量為多少?
(3)生成氫氧化鈉的質(zhì)量.
(4)所得溶液中溶質(zhì)的質(zhì)量分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1994年偉大的化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教授謝世時,留給后人很多謎團,其中一個結(jié)構(gòu)式如圖所示.老人為什么畫這個結(jié)構(gòu)式?它是 生命的前物質(zhì)?它能合成嗎?它有什么性質(zhì)?不得而知.也許這是永遠無法解開的謎;也許你有朝一日能解開它.某同學對此結(jié)構(gòu)及性質(zhì)有如下的推測,你認為不正確的是( 。
A.它的分子式是C6N10H2O2
B.該物質(zhì)最多可以有18個原子處于同一個平面上
C.它可以與別的物質(zhì)發(fā)生加成反應
D.因其含氮量高,有可能作炸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實驗室制備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學原理是

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氣氧化,苯甲醇的沸點為205.3℃;苯甲酸的熔點為121.7℃,沸點為249℃,溶解度為0.34g;乙醚的沸點為34.8℃,難溶于水.制備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過程如下:

苯甲醛$→_{放置24h}^{KOH、H_{2}O}$白色糊狀物$→_{操作Ⅰ}^{水、乙醚}$
試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操作Ⅰ的名稱是萃。ǚ忠海颐讶芤褐兴苤饕煞质潜郊状迹
(2)操作Ⅱ的名稱是蒸餾,產(chǎn)品甲是苯甲醇.
(3)操作Ⅲ的名稱是過濾,產(chǎn)品乙是苯甲酸.
(4)如圖所示,操作Ⅱ中溫度計水銀球上沿放置的位置應是b(填“a”、“b”、“c”或“d”),該操作中,除需蒸餾燒瓶、溫度計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冷凝管、酒精燈、錐形瓶、牛角管,收集產(chǎn)品乙醚的適宜溫度為3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