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A所示的分子結構式為某種核苷酸,已知分子結構式的左上角基團為堿基--腺嘌呤;圖B是某核苷酸鏈示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圖A中核苷酸的生物學名稱是
 
,它
 
(填“是”或“不是”)構成圖B的原料.
(2)豌豆的葉肉細胞中,含有的堿基有A、G、C、T、U五種,那么僅由A、G、C、U 4種堿基參與構成的核苷酸共有
 
種.
(3)4、5分別代表
 
、
 
;圖B結構中特有的堿基名稱是
 

(4)DNA是
 
的攜帶者,而每個個體DNA的
 
序列各有特點,決定了生物個體的特異性.
考點:核酸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DNA與RNA的異同
專題:
分析:圖A中堿基為腺嘌呤,五碳糖為核糖,故核苷酸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圖B中含有堿基T,故為DNA單鏈片段,特有的堿基名稱是胸腺嘧啶(T),其中的堿基排列順序儲存著遺傳信息,不同的個體堿基排列順序不同,這體現(xiàn)了DNA的特異性,豌豆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故A、G、C可構成2種核苷酸,而T只存在于DNA中,U只存在于RNA中,只能構成一種核苷酸,故由A、G、C、U可以構成7種核苷酸.
解答: 解:(1)圖A中堿基為腺嘌呤,五碳糖為核糖,故核苷酸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圖B中含有堿基T,故為DNA單鏈片段.
(2)豌豆中既含有DNA,又含有RNA,由于A、G、C在DNA和RNA中都含有,都可構成2種核苷酸,而T只存在于DNA中,U只存在于RNA中,只能構成一種核苷酸,故由A、G、C、U可以構成7種核苷酸.
(3)據(jù)圖可知,4為胞嘧啶脫氧核苷酸,5為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圖B結構中特有的堿基名稱是胸腺嘧啶(T).
(4)DNA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其中的堿基排列順序儲存著遺傳信息,不同的個體堿基排列順序不同,這體現(xiàn)了DNA的特異性,決定了生物個體的特異性.
故答案為:(1)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不是            
(2)7
(3)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一條脫氧核苷酸鏈      胸腺嘧啶(T)
(4)遺傳信息     堿基排列
點評:本題考查了DNA的結構和組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正確區(qū)分DNA和RNA的結構及組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甲、乙是真核生物遺傳信息傳遞過程中的某兩個階段的示意圖,丙為圖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圖.對此分析合理的是( �。�
A、甲、乙兩過程均主要發(fā)生在細胞核內(nèi)
B、甲過程需要解旋酶,乙過程不需要解旋酶
C、催化甲、乙兩過程的酶1、酶2、酶3是相同的
D、圖丙中含有2種單糖、5種堿基、5種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生物膜系統(tǒng)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使細胞有相對穩(wěn)定的內(nèi)部環(huán)境
B、細胞內(nèi)許多重要的化學反應都是在生物膜上進行的
C、生物膜把細胞器分隔開,保證細胞生命活動高效、有序的進行
D、生物膜系統(tǒng)的生物膜是指具有膜結構的細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四分體時期中的一條染色體含有2個雙鏈的DNA分子
B、基因突變可以產(chǎn)生新的基因,是生物變異的根本原因
C、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屬染色體結構變異
D、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由于捕獵的原因,在19世紀末北方象海豹的種群已經(jīng)下降到了20只.其后,由于人工圈養(yǎng)該種群又回升到超過了30000只.整個過程( �。�
A、種群數(shù)量呈J型增長
B、減少了遺傳的多樣性
C、有助于種群進化
D、擴大了種群的基因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是關于酒精的鑒定及酒精在相關實驗中運用的敘述,其中正確的是( �。�
A、用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鑒定酒精,溶液顏色變成灰綠色
B、在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可用酒精作為提取劑提取色素
C、解離洋蔥根尖時,將其放入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質(zhì)量分數(shù)為65%的酒精(1:1)混合液中
D、用蘇丹Ⅲ染液鑒定花生子葉中的脂肪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B、小分子物質(zhì)都能通過細胞膜,而大分子物質(zhì)則不能
C、原生質(zhì)層包括細胞膜、細胞質(zhì)和細胞核
D、動物細胞一般不會吸水脹破,是因為細胞最外層有細胞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常溫條件下,甲、乙兩個同種植物細胞分別在0.25M和0.35M的蔗糖溶液中發(fā)生初始質(zhì)壁分離,若該兩個細胞相鄰,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甲細胞液濃度>乙細胞液濃度,水分從甲細胞向乙細胞移動
B、甲細胞液濃度<乙細胞液濃度,水分從甲細胞向乙細胞移動
C、甲細胞液濃度>乙細胞液濃度,水分從乙細胞向甲細胞移動
D、甲細胞液濃度<乙細胞液濃度,水分從乙細胞向甲細胞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08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無錫市城區(qū)居民家中水質(zhì)突然發(fā)生變化,并伴有難聞氣味,無法正常飲用,據(jù)調(diào)查是由于太湖水體富營養(yǎng)化較重等因素導致藍藻爆發(fā).下列有關藍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藍藻細胞的葉綠體中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B、藍藻體內(nèi)提供能量的細胞器主要是線粒體
C、藍藻細胞內(nèi)能進行RNA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
D、藍球藻、顫藻、褐藻和傘藻均屬于藍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