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9.為研究氮、磷等營養(yǎng)鹽條件對微藻(微藻是對形態(tài)微小的單細胞藻類的統(tǒng)稱)生長的影響,科研工作者選擇幾種常見微藻做了相關實驗.選取可作為對蝦食物的指數生長期的青島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分別進行單獨培養(yǎng)和混合培養(yǎng)實驗,氮源和磷源各設置5個水平(從N1~N5,氮含量逐漸增大;P1~P5,磷含量逐漸增大).在相同、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14d后,取樣計數,處理統(tǒng)計結果,其中混合培養(yǎng)時兩種藻細胞數占單獨培養(yǎng)時的百分比如圖.請回答:

(1)據微藻生活習性分析,其培養(yǎng)條件必需有適宜的光照以及pH、溫度、鹽度等條件.微藻計數常采用的主要器材是血細胞計數板.
(2)據圖中數據分析,混合培養(yǎng)條件下兩種藻存在競爭關系,這種關系在5個水平的磷源培養(yǎng)條件下最典型.
(3)若選用青島大扁藻作為對蝦養(yǎng)殖的飼料,數據統(tǒng)計表明對蝦的收獲量總是遠小于取食量,其主要原因是被對蝦呼吸消耗.青島大扁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屬于生產者.
(4)為研究對蝦養(yǎng)殖過程中投放不同藻類的能量轉化效率,現用青島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分別單獨喂養(yǎng)對蝦進行對照,過程中除了考慮兩種藻類的投放量以外,還要分析統(tǒng)計對蝦對這兩種藻類的取食強度(或消化吸收程度)差異,該過程是對能量轉化效率在種群層次上進行的研究.

分析 根據柱形圖分析,自變量是5個水平的氮源和磷源,因變量是混合培養(yǎng)時兩種藻細胞數占單獨培養(yǎng)時的百分比,種群數量減少,說明兩者之間是競爭關系,另外在5個水平的磷源培養(yǎng)條件下,青島大扁藻種群數量與單獨培養(yǎng)一樣,說明在競爭中獲勝,而牟氏角毛藻種群數量減少,說明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解答 解:(1)據微藻生活習性分析,其培養(yǎng)條件必需有適宜的光照以及pH、溫度、鹽度等條件,光照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微藻計數常采用的是血細胞計數板.
(2)據圖中數據分析,青島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混合培養(yǎng)時種群數量都沒有單獨培養(yǎng)多,說明兩種藻存在競爭關系;在5個水平的磷源培養(yǎng)條件下,青島大扁藻種群數量與單獨培養(yǎng)一樣,而牟氏角毛藻種群數量減少,說明競爭關系最典型.
(3)選用青島大扁藻作為對蝦養(yǎng)殖的飼料,數據統(tǒng)計表明對蝦的收獲量總是遠小于取食量,說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逐級遞減的,其主要原因是被對蝦呼吸消耗.青島大扁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屬于生產者.
(4)為研究對蝦養(yǎng)殖過程中投放不同藻類的能量轉化效率,現用青島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分別單獨喂養(yǎng)對蝦進行對照,需考慮兩種藻類的投放量,分析統(tǒng)計對蝦對這兩種藻類的取食強度(或消化吸收程度)差異,該過程是對能量轉化效率在種群層次上進行的研究.
故答案為:
(1)光照 血細胞計數板 
(2)競爭 磷 
(3)被對蝦呼吸消耗 生產者 
(4)取食強度(或消化吸收程度)  種群

點評 本題考查微生物的計數方法、種間關系、能量流動,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為某家族遺傳病系譜圖,假設該病受一對基因A與a控制,黑色表示患病,其他表示正常,請回答:
(1)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屬于顯性遺傳。
(2)Ⅱ2、Ⅲ3的基因型分別是Aa、AA或Aa.
(3)若Ⅲ3和Ⅲ4非法近親結婚,他們生患病女孩的幾率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為某家族甲、乙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甲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這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已知Ⅲ-4攜帶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攜帶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回答問題:
(1)甲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乙遺傳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2)Ⅲ-3的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為同時患甲、乙兩種遺傳病男孩的概率是$\frac{1}{24}$.
(4)若A基因中編碼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變成ACT,翻譯就此終止,由此推斷,mRNA上的UGA為終止密碼子.
(5)已知含有b基因的DNA上共有堿基1000個,其腺嘌呤300個,則該DNA復制3次共需要游離的鳥嘌呤1400個.
(6)某地人群每一萬人中有一個患甲病,一個表現正常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個患甲病的妹妹.這個男性與該地一個表現正常女性結婚后,生育甲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1}{303}$.
(7)分子病理學研究表明,甲遺傳病是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蛋白質序列改變引起的.若已知該突變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氨基酸的全部序列,能否推知該突變基因的全部堿基序列?原因是一種氨基酸可以有幾個密碼子或基因中含有非編碼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核苷酸合成有兩個途徑,物質A可以阻斷其中的全合成途徑(如圖).正常細胞內含有補救合成途徑所必需的轉化酶和激酶,制備單克隆抗體時選用的骨髓瘤細胞中缺乏轉化酶.現用加入H、A、T三種物質的“HAT培養(yǎng)基”來篩選特定的雜交瘤細胞.關于篩選原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免疫的B細胞及其互相融合細胞因全合成途徑被A阻斷而在HAT培養(yǎng)基上不能增殖
B.骨髓瘤細胞及其互相融合細胞因無法進行上述兩個途徑而在HAT培養(yǎng)基上不能增殖
C.雜交瘤細胞因為可以進行上述兩個途徑所以能在HAT培養(yǎng)基上大量增殖
D.HAT培養(yǎng)基上篩選出的所有雜交瘤細胞既能大量增殖又能產生高純度的目標抗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科學家在研究囊泡準確轉運物質的調控機制時,發(fā)現細胞內部產生的蛋白質被膜包裹形成囊泡,囊泡分成COPⅠ被膜小泡以及COPⅡ被膜小泡等類型,可以介導蛋白質類物質在甲與乙之間的運輸.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囊泡能特異性地識別目標膜,運輸多種水解酶和溶菌酶的囊泡能把“貨物”從乙轉運到溶酶體,溶酶體與細胞生命歷程中的細胞凋亡過程密切相關.分泌蛋白運出細胞的方式與主動運輸的主要區(qū)別是不需載體蛋白.
(2)膜轉化是高爾基體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爾基體膜的厚度及化學組成均介于內質網膜及細胞膜之間.囊泡蛋白運輸方式在真核細胞中普遍存在.
(3)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質偶然摻入到乙中,則圖中的COPI可以幫助實現這些蛋白質的回收.COPⅡ與結構乙的融合體現了生物膜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的特點.
(4)糖尿病的產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島素合成過程(環(huán)節(jié))有問題或者胰島素作用的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外,由圖分析還有可能的原因是胰島素合成后囊泡運輸出現障礙(不能準確釋放到目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玉米是生物實驗的好材料,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頂部生雄花序,側面生雌花序),玉米的染色體有20條(2N=20),下面以玉米為材料來完成相關的實驗.
(1)將發(fā)芽的玉米種子研磨液過濾置于試管中,加入斐林試劑,并55℃水浴加熱2min,試管中如果出現磚紅色沉淀,則說明有還原糖的存在.
(2)將水培的玉米幼苗置于冰箱低溫室(4℃)誘導培養(yǎng)36h,欲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和數目,需用顯微鏡觀察根尖分生區(qū)處于有絲分裂中期的細胞,細胞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有10種,數目可能有20或40條.
(3)在一個育種實驗中,采用植株A、B玉米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三種授粉所獲得的玉米粒色如表
授粉紫紅粒玉米/粒黃粒玉米/粒
587196
0823
412386
①在進行以上三種傳粉實驗時,常需要將雌、雄花序在人工授粉前和授粉后用袋子罩住,目的是防止混入別的花粉.
②用G代表顯性性狀,g代表隱形性狀,則植株A和植株B的基因型分別為Gg、gg,授粉Ⅰ的子代中,紫紅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GG、Gg.
③若只進行授粉Ⅲ一種實驗,根據表Ⅲ中實驗結果,如何進一步設計實驗確定玉米粒色的顯隱性關系將紫紅粒玉米和黃粒玉米分別培養(yǎng)成植株,分別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自交),觀察后代種子的顏色,出現性狀分離的親本為顯性,另一親本為隱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表示細胞呼吸作用的過程,其中①一③代表有關生理過程發(fā)生的場所,甲、乙代表有關物質.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③發(fā)生在生物膜上B.①和②所含酶的種類不同
C.②和③都能產生大量ATPD.甲、乙分別代表丙酮酸、[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在環(huán)境條件穩(wěn)定的情況下,對某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兩種植物進行種群密度調查后,得到如下統(tǒng)計數據:
 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第十一年
A種群56784321784610
B種群0380336045766528
請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回答下列問題.
(1)該調查可采用樣方法,A種群與B種群之間存在的競爭關系可能是導致A種群密度變化的重要因素.在調查期間B種群的年齡組成最可能為增長型,從表中數據變化來看,造成B種群數量變化可能的原因是條件適宜,沒有天敵等.
(2)A種群逐漸減少,甚至可能滅絕的情況,給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其他生物可能造成的影響是以A種群為食物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最終可能導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下降.
(3)對森林中的四個物種食物組成進行觀察和記錄,結果如表:
 食物組成
物種甲全來自植物
物種乙$\frac{4}{5}$來自植物,$\frac{1}{5}$來自甲
物種丙$\frac{1}{2}$來自甲,$\frac{1}{2}$來自乙
物種丁$\frac{2}{3}$來自乙,$\frac{1}{3}$來自丙
繪制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可能的食物網.
(4)該食物網中含有5條食物鏈,若物種乙增加100kg,則至少消耗植物90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圖甲所示的調節(jié)過程是人體穩(wěn)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圖乙為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幾種模式示意圖,圖丙是圖乙局部結構的放大圖.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圖甲中正常人血液中②的含量變化對①、③的分泌起調節(jié)作用,此種調控機制屬于負反饋調節(jié).
(2)在寒冷環(huán)境中,圖甲中的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時b(填字母)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請寫出寒冷條件下皮膚立毛肌收縮,起雞皮疙瘩的反射。浩つw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傳出神經→立毛肌.
(3)人體內需要源源不斷的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tài)平衡,這是因為激素一經靶細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滅活了.圖甲中的胰島A細胞、胰島B細胞分別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它們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維持血糖含量的穩(wěn)定.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臟,若胰島B細胞受損人會得糖尿病,這主要是因為胰島素分泌減少,使組織細胞攝取、利用、轉化和儲存葡萄糖的能力減弱,從而血糖升高,表現為糖尿.
(4)若圖乙中細胞3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部位膜外電位的變化是由正電位變成負電位;興奮在細胞3和細胞2間傳遞的結構如圖丙所示,圖丙中結構③的名稱是突觸后膜,②中的液體為組織液,興奮通過圖丙的傳遞過程中,信號的變化情況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5)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網絡是神經-體液-免疫,其中免疫系統(tǒng)是通過它的防衛(wèi)、監(jiān)控和清除等功能,實現它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