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4.某基因指導合成了一個兩條鏈的多肽,相對分子質量是10236,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0,合成這個多肽的氨基酸的數(shù)目和指導它合成的DNA分子最少脫氧核苷酸數(shù)目依次是( 。
A.100   609B.100    600C.103    609D.101    600

分析 1、在蛋白質分子合成過程中:
①失去水分子數(shù)=肽鍵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
②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數(shù)量-失去水分子數(shù)×水的相對分子質量.
2、在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過程中,1個氨基酸對應6個脫氧核苷酸.

解答 解:設多肽鏈由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根據(jù)蛋白質的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分子數(shù)-18×水的分子數(shù),肽鍵數(shù)=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數(shù),可得:10236=120×n-18×(n-2),求出n=100.因此控制該多肽鏈的基因中,含脫氧核苷酸的數(shù)目=100×6=600個.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有關蛋白質的計算,意在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題的比例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有所增加,應該引起學生的重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瘦素是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蛋白質類激素.人體內脂肪含量偏高時,瘦素釋放量增加,可引起神經元A興奮,神經元B興奮受抑制,從而導致食欲降低(如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瘦素與神經元A膜上的相應受體結合后使其膜上Na+通道開放
B.瘦素與神經元B膜上的相應受體結合后使其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td>
C.肥胖這種現(xiàn)象與神經調節(jié)有關,與激素調節(jié)無關
D.只要有信號分子X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結合,便可引起動作電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對生物膜系統(tǒng)組成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細胞內所有細胞器膜的總稱
B.細胞內所有的細胞器都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
C.特指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以及細胞膜
D.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膜結構的總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A段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是因為染色體沒有復制
B.AB段出現(xiàn)同源染色體的配對和分離
C.BC段DNA的數(shù)目增加一倍
D.C點之后細胞進入下一個細胞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圖是顯微鏡視野中某細胞的一部分,有關該細胞敘述正確的是( 。
A.圖示為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結構B.圖中有兩個中心體
C.DNA僅存在于6結構中D.結構5有4層磷脂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斑馬身上黑白相間的條紋漂亮而雅致,是同類之間相互識別的主要標記之一,更是一種適應環(huán)境的保護色.這些條紋的出現(xiàn)是由斑馬本身DNA分子的特異性決定的,而不同物種的DNA分子的特異性主要取決于(  )
①$\frac{(A+G)}{(T+C)}$的不同
②$\frac{(A+T)}{(G+C)}$的不同
③$\frac{(A+U)}{(G+C)}$的不同
④脫氧核糖的排列順序
⑤脫氧核酸的排列順序
⑥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A.①⑤B.②⑥C.③④D.②③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組成細胞的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上與細跑的識別、信息傳遞等有密切關系的物質是磷脂
B.DNA徹底水解后可獲得脫氧核糖,脫氧核糖不能再進行水解
C.磷脂與核酸的組成元素相同,原核細胞中不含有磷脂
D.蛋白質徹底水解形成的氨基酸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生物個體內的穩(wěn)態(tài)是指在“神經-體液-免疫”的調節(jié)作用下,通過各組織器官的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內環(huán)境主要由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組成,激素、血紅蛋白和氨基酸都屬于人體內環(huán)境的組成成分
B.內環(huán)境就是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又稱為細胞內液
C.穩(wěn)態(tài)的動態(tài)變化有利于機體的正常代謝
D.血糖濃度、體內溫度、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相對穩(wěn)定都屬于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中國古代農民收集人畜糞便、枯枝落葉等采用堆肥和漚肥等方式,把它們轉變?yōu)橛袡C肥,施用到農田中,改善了土壤結構,這是利用了生態(tài)工程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人工樟子松林比天然樟子松林更易患蟲害,因為,與人工林相比,天然林更符合生態(tài)工程的物種多樣性原理;在西部地區(qū)種植大量楊樹,結果防護林成了殘敗的“灰色長城”,這違背了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在要求農民“退耕還草”的同時,還要給農民以經濟上的一定補償,這符合生態(tài)工程整體性原理;珊瑚礁之所以能夠保持很高的系統(tǒng)生產力,得益于珊瑚蟲和藻類組成的高效的植物--動物營養(yǎng)循環(huán),這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工程系統(tǒng)整體性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