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3.我國南極考察隊在南極考察期間,科學家經常需要從溫暖的駐地室內進入冰天雪地中,此過程中體內發(fā)生的反應是(  )
A.皮膚血管舒張,皮膚的血流量增加,抵御寒冷
B.垂體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量增加,代謝活動增強
C.骨骼肌戰(zhàn)栗,產熱量增加
D.下丘腦里的冷覺感受器興奮,并將興奮傳遞到大腦皮層形成冷覺

分析 寒冷環(huán)境→皮膚冷覺感受器→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增加產熱(骨骼肌戰(zhàn)栗、立毛肌收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減少散熱(毛細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體溫維持相對恒定.

解答 解:A、從溫暖環(huán)境進入寒冷環(huán)境中機體為了維持體溫相對恒定,需要增加產熱,降低散熱,則皮膚血管收縮,皮膚的血流量減少,A錯誤;
B、垂體合成并釋放促甲狀腺激素,進而促進甲狀腺合成分泌甲狀腺激素,提高細胞的代謝水平,B錯誤;
C、骨骼肌戰(zhàn)栗和立毛肌收縮,進而增加產熱,C正確;
D、冷覺感受器位于皮膚、內臟和黏膜上,下丘腦是體溫調節(jié)中樞,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體溫調節(jié)的知識,難度中等,屬于考綱理解層次,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寒冷環(huán)境下體溫調節(jié)的過程.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北省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前蘇聯(lián)科學家V.S.Chardakov設計了簡單有效地測定植物組織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的方法,步驟如下:

①a1~a6、b1~b6試管中從左往右由低到高注入等量0.0125M,0.025M,0.05M,0.1M、0.2M,0.4M的蔗糖溶液,(各管溶液濃度為:a1=b1 ……a6=b6)

②植物葉片打洞,取得小圓片若干,a1~a6每一試管加入等量小圓片,放置30分鐘,期間搖動數(shù)次,并于每一試管中加入一粒極小的亞甲基藍結晶(它對溶液濃度影響極小,可忽略不計)輕輕搖動。

③用彎頭毛細滴管依次從每組的a試管中吸一滴藍色溶液,滴管伸入對應的b試管的中部輕輕放出一滴溶液,觀察藍色小液滴移動方向并記錄。

(說明:如果a管溶液濃度上升,藍色小滴將在b管的無色溶液中下沉;如果溶液濃度下降,藍色小滴將上�。蝗绻芤簼舛炔蛔�,藍色小滴將均勻擴散。)

請分析以下問題。

(1)本實驗中的自變量是__________。實驗組是__________。觀察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某組試管溶液在第②步操作時,植物細胞在溶液中發(fā)生質壁分離,則第③步操作時,將發(fā)現(xiàn)藍色小滴___________________。(上浮/不動/下沉)

(3)若實驗結果如下表:

組別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濃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藍色液滴運動方向

下沉

不動

微微上浮

微上浮

上浮

明顯上浮

則實驗的結論是:植物葉肉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約相當于________________的蔗糖溶液。

(4)若用溶液濃度最低的一組進行第③步操作,發(fā)現(xiàn)藍色小滴上浮,就應該設置濃度更_____(高/低)的組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表示三種植物葉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變化.請據圖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與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時刻,c植物葉片出現(xiàn)在10:00和15:00.由圖可知,在19:00時,a植物的總光合速率小于(“大于”,“小于”或“等于”)b植物的總光合速率.
(2)b植物葉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強烈時,光合作用速度出現(xiàn)了低谷,這一現(xiàn)象被稱為光合作用的“午休現(xiàn)象”.產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中午光照強烈,為減少體內水分散失,氣孔關閉,通過氣孔進入的CO2量減少.
(3)從圖中結果推測,a、b、c三種植物一天內有機物積累量多少的順序是a>b>c.
(4)在一定的CO2濃度和適宜溫度下(呼吸速率不變),把某植物葉片置于5千勒克司(總光合作用速率為44mgCO2/100cm2葉•小時)光照下14小時,其余時間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率為6.6mgCO2/100cm2葉•小時),則一天內該植物每25cm2葉片從外界吸收的CO2量為78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按教材原文填空
(1)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
(2)生長素的化學本質是吲哚乙酸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機碳(有機) 形式傳遞的
(4)區(qū)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種組成
(5)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脂肪可被( �。┤境杉t色.
A.蘇丹ⅢB.蘇丹ⅣC.雙縮脲試劑D.吡羅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細胞成分和基本結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大腸桿菌細胞中的RNA可作為遺傳物質直接為合成蛋白質提供模板
B.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機物均可自由通過核孔
C.細胞的凋亡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凋亡過程中酶的活性下降
D.加熱時DNA中的氫鍵斷裂,而蛋白質中的肽鍵不斷裂,但它們的分子結構都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人感染乳頭瘤病毒(HPV)可誘發(fā)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為制備抗HPV病毒的疫苗,將HPV外殼蛋白L1基因與運載體連接,導入受體細胞,受體細胞將目的基因轉錄和翻譯出L1蛋白,這樣就獲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研究機構為評估某種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進行接種.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宮頸出現(xiàn)癌前病變(癌變前病理變化,可發(fā)展為惡性腫瘤)的人數(shù),結果見表.
組別接種物總人數(shù)癌前病變人數(shù)
A
(接種前未檢出HPV DNA)
A1對照劑786383
A2疫苗78484
B
(接種前檢出HPV DNA)
B1對照劑1125126
B2疫苗1121125
(1)人體接種該疫苗后,L1蛋白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一旦HPV侵入機體,記憶(B)細胞會迅速繁殖、分化,產生大量抗體.這些抗體與游離HPV結合,阻止HPV吸附(或侵入)宿主(人體)細胞.所以A2組出現(xiàn)癌前病變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
(2)B1組人群中出現(xiàn)癌前病變的比例顯著高于A1組,據此推測感染HPV是誘發(fā)癌前病變的因素之一.
(3)B2組與B1組人群中出現(xiàn)癌前病變的比例沒有明顯差異,原因可能是該疫苗未能明顯誘導細胞免疫清除體內HPV.
(4)在特異性免疫中,T細胞可產生淋巴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B細胞可在該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產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圖中,圖甲為突觸的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圖甲為脊髓反射模式圖,請回答:

(1)反射弧通常由五個部分組成,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2)突觸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圖甲的[B]突觸后膜三部分組成.
(3)當神經纖維某處受刺激產生興奮時,膜內外電位表現(xiàn)為內正外負,與鄰近未興奮部位形成了局部電流,使興奮依次向前傳導.
(4)若刺激圖乙中的Ⅰ處,興奮在②的傳導特點是雙向傳導(單向傳導/雙向傳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在某水域的生態(tài)治理中相繼引種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計10余種,一段時間后在圍隔區(qū)內已經形成了以沉水植物為優(yōu)勢的水生植物群體,結果試驗區(qū)總氮量僅為試驗區(qū)外的五分之一有效地改善了水質.
(1)此項生態(tài)工程依據的生態(tài)學原理除了協(xié)調與平衡原理、整體性原理、系統(tǒng)學和工程學原理外,還包括物質循環(huán)再生原理和物種多樣性原理.
(2)生態(tài)工程的調控機制是人為輔助下的自我調節(jié),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陽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