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3.某同學分別按下表進行三組實驗:
組別材料實驗試劑及條件觀察內容
A浸泡過的花生種子清水、蘇丹Ⅲ溶液、酒精細胞中著色的小顆粒
B蘋果勻漿斐林試劑、沸水浴加熱組織樣液顏色變化
C豆?jié){?組織樣液顏色變化
將上述各組實驗材料按表中實驗條件進行相關處理后,將A組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回答:
(1)進行A組實驗時,用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所用濃度為體積分數(shù)50%. 其中實驗觀察的被蘇丹Ⅲ溶液著色的小顆粒是脂肪(物質),小顆粒的顏色是橘黃.
(2)B組實驗中,組織樣液的顏色出現(xiàn)磚紅 沉淀,實驗使用斐林試劑時應注意NaOH與CuSO4溶液要等量混合使用,現(xiàn)用現(xiàn)配.若將蘋果汁換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確操作做上述B組實驗,結果是溶液顏色呈現(xiàn)藍色.
(3)在C組實驗中,豆?jié){中富含蛋白質,檢驗蛋白質的試劑是雙縮脲試劑,是否需要水浴加熱條件?否(填是或否),呈現(xiàn)紫色.

分析 1、斐林試劑是由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氫氧化鈉溶液)和乙液(質量濃度為0.05 g/mL硫酸銅溶液)組成,用于鑒定還原糖,使用時要將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再加入含樣品的試管中,且需水浴加熱;
2、雙縮脲試劑由A液(質量濃度為0.1 g/mL氫氧化鈉溶液)和B液(質量濃度為0.01 g/mL硫酸銅溶液)組成,用于鑒定蛋白質,使用時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答 解:(1)檢測脂肪實驗中,體積分數(shù)為50%的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脂肪可被蘇丹Ⅲ溶液染成橘黃色.
(2)檢測還原糖實驗中,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斐林試劑可與還原糖反應生成磚紅色沉淀;使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需要將NaOH與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使用,且需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蔗糖不是還原糖,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不會出現(xiàn)顏色變化,呈現(xiàn)出的是斐林試劑本身的藍色.
(3)雙縮脲試劑可與蛋白質發(fā)生紫色反應,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時不需要水浴加熱.
故答案為:
(1)洗去浮色   體積分數(shù)50%     脂肪    橘黃  
(2)磚紅   等量混合   藍  
(3)雙縮脲試劑   否  紫

點評 本題考查檢測脂肪實驗、檢測蛋白質實驗、檢測還原糖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所示為葉綠體的結構與功能,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光合作用光反應階段產生[H]的場所是結構A
B.藍藻細胞內因不含上述結構,所以不能發(fā)生圖中所示反應
C.ATP在結構A中產生,在結構B中被消耗,能量儲存在甲中
D.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短時間內C3的含量將會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在適宜的條件下,測定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響.圖甲表示實驗裝置;圖乙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測得的該植物光照強度與光合速率的關系(O2mg/100cm2葉面積•h);圖丙是葉肉細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過程.請分析回答:

(1)在一定條件下,若用甲圖裝置測定獲得圖乙中的G點對應的值,則甲圖中B三角瓶內應放置的液體為NaOH(“NaOH”或“NaHCO3”)溶液.
(2)據乙圖分析,此綠色植物處于曲線H點時,細胞內產生ATP的場所有葉綠體、線粒體、細胞溶膠,F(xiàn)點之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強,其外界的限制因素主要有CO2濃度、溫度.(至少寫出2點)
(3)丙圖中的Ⅰ和Ⅱ表示有關結構,a、b、c、d表示某些物質,則Ⅰ表示葉綠體(基質),d表示蔗糖.卡爾文循環(huán)需要循環(huán)3次才能合成一個c.
(4)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條件不變,則短時間內丙圖中b的濃度變化將會如圖丁中的D.

(5)該植株實際光合作用的最大速率為18O2mg/100cm2葉面積•h.若提高甲瓶中的CO2的濃度,則C點可能向左方向移動,F(xiàn)點可能向右上方向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為某實驗的基本操作步驟.請據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在制片時,最好選擇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選填“內”或“外”)制作臨時玻片標本,便于觀察.
(2)B步驟主要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中紫色液泡的大小和原生質層的分布情況.
(3)請補充完整C步驟的操作方法:從蓋玻片的一側滴上蔗糖溶液,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重復幾次.
(4)該學生在C步驟中選擇了0.5g/mL的蔗糖溶液,F(xiàn)步驟觀察時,發(fā)現(xiàn)質壁分離不能復原,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濃度太大,導致細胞失水過多而死亡.
(5)實驗結論: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反之,細胞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有關生物體內化學元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無機物與含量最多的有機物中均含H、O
B.蛋白質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鍵中
C.細胞內微量元素作用能被其它元素替代
D.生物體內的化學元素均能在無機環(huán)境中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1所示表示的是某種群在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增長曲線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如果種群生活在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中,種群數(shù)量是按a(填字母)曲線增長,但實際上,在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種群達到一定數(shù)量后勢必加劇生存斗爭,使種群數(shù)量增長受到影響,不能按此曲線方式增長.
(2)在一定環(huán)境中,除上述影響外,種群數(shù)量還受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限制.如無機環(huán)境方面主要是陽光、溫度、水(至少寫兩個)的影響.
(3)某水庫中人工養(yǎng)殖了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鯉魚,為了提高魚類的產量,必須不斷投放餌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a.水庫中不同種類的魚占據不同的水層,體現(xiàn)出群落的垂直結構,不同種類的魚形成這種結構的原因是食物和棲息空間不同造成的.
b.若不考慮食物因素,圖2能表示同水層中不同種魚的關系是③.
c.為確定青魚數(shù)量是否達到捕撈標準,常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其數(sh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物膜”這一事實.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甲]磷脂分子.
(2)鯊魚體內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研究鯊魚體內多余鹽分是經②途徑排出的,那么其跨膜運輸?shù)姆绞绞菂f(xié)助擴散(或被動運輸).
(3)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于植物體內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通過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時間后測定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
②實驗結論:
a.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被動運輸;
b.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為某動物細胞部分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中敘述中正確的是( �。�
A.①細胞器為雙層膜結構B.②與丙酮酸的分解有關
C.③與紡錘體的形成有關D.④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重慶十一中特優(yōu)班高一下期中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fā)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a條件下,呼吸產物除C0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

B.d條件下,產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

D.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