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病原體會發(fā)生變異,使得接種的疫苗失去效果 | |
B. | 多次接種疫苗能夠提高人體中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數量 | |
C. | 人的體質不同,一次接種不一定能夠產生有效的抗體和記憶細胞 | |
D. | 疫苗誘導產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存在時間是有限的 |
分析 1、疫苗是滅活的病原體,屬于抗原,注射后會使人產生產生抗體和記憶細胞,即特異性免疫.
2、記憶細胞的壽命長,對抗原十分敏感,能“記住”入侵的抗原,當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比普通的B細胞能更快地作出反應,即很快分裂產生新的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再產生抗體消滅抗原.
解答 解:A、病原體若發(fā)生變異,原來注射相關疫苗也將失去作用,病原體會發(fā)生變異不是計劃免疫中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的原因,A錯誤;
B、多次接種疫苗后提高人體中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數量,增強免疫力,這是計劃免疫中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的原因之一,B正確;
C、人的體質不同,一次接種疫苗所產生的有效的抗體和記憶細胞不同,所產生的免疫力不同,這是計劃免疫中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的原因之一,C正確;
D、疫苗誘導產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存在時間是有限的,疫苗多次接種后能增加抗體和記憶細胞的數量,這是計劃免疫中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的原因之一,D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以流感疫苗為題材,考查特異性免疫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學問題的能力,考生識記特異性免疫的過程、明確計劃免疫中有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的原因是解題的關鍵.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1}{16}$ 0 | B. | $\frac{1}{8}$ 0 | C. | 0 $\frac{1}{16}$ | D. | 0 $\frac{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溶酶體執(zhí)行功能時伴隨其膜組分的更新 | |
B. | 溶酶體合成和分泌多種酸性水解酶 | |
C. | 細胞質基質中的H+被轉運到溶酶體內需消耗能量 | |
D. | 溶酶體不僅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而且還可以吞噬并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或病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常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將奶牛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 | |
B. | 常用顯微注射技術將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 |
C. | M應該包括早期胚胎培養(yǎng)、胚胎移植等過程 | |
D. | 在重組細胞中檢測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說明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完成了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細胞分裂兩次,染色體復制一次 | B. | 細胞分裂兩次,染色體復制兩次 | ||
C. | 細胞分裂一次,染色體復制一次 | D. | 細胞分裂一次,染色體復制兩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果酒和果醋的發(fā)酵菌種相同,代謝類型也相同 | |
B. | 變酸果酒的表面觀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 | |
C. |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裝置,但需控制不同發(fā)酵條件 | |
D. | 制作果酒和果醋時可用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對發(fā)酵瓶消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都可利用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多肽或蛋白質,產生水 | |
B. | 唾液腺細胞和胰腺細胞中高爾基體數量較多 | |
C. |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選擇性進出的通道 | |
D. | 在mRNA合成的同時就會有多個核糖體結合到mRNA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紅綠色盲的男孩。男孩的外祖父、外祖母和祖母色覺都正常,祖父為色盲。該男孩的色盲基因來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甘肅天水秦安第二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關于DNA分子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DNA分子的任一條鏈中A=T,G=C
B.每個堿基分子上均連接著一個磷酸和一個脫氧核糖
C.每個磷酸分子都直接和兩個脫氧核糖相連
D.DNA分子兩條鏈上的A與T通過氫鍵連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