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小組通過如圖1所示的幾種育種方法,分別獲得了矮稈抗銹病新品種.已知高稈對矮稈為顯性(分別用E、e表示),抗銹病對不抗銹病為顯性(分別用F、f表示),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矮稈不抗銹病通過射線照射獲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變;此方法的優(yōu)點包括提高了突變率,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優(yōu)良變異類型.
(2)獲得植株A所依據(jù)的原理是基因重組.F2中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植株A占的比例為$\frac{1}{16}$;淘汰F2中其他3種類型,剩余的矮稈抗銹病植株在自交,則在的F1的矮稈抗銹病植株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frac{3}{5}$.重復該實驗,偶爾發(fā)現(xiàn)某一F1植株(植株甲)自交,其后代只出現(xiàn)高稈抗銹病和矮稈不抗銹病,且比例為3: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植株甲中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發(fā)生了易位(或染色體結構變異);請在圖2中標出植株甲體內(nèi)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E、e及F、f染色體上的位置.
(3)圖中①過程為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能誘導植株C染色體加倍是因為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形成.培育植株D的育種方法為單倍體育種.

分析 分析題圖1可知,培育矮桿抗銹病植株A的過程是不同優(yōu)良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的方法獲得,該育種方法是雜交育種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組;由遺傳圖解可知,EEFF×eeff→EeFf→E_F_:E_ff:eeF_:eeff=9:3:3:1.培育矮稈抗銹病植株B的過程是由射線照射純種矮桿不抗銹病植株,選出矮稈抗銹病植株,該育種方法是誘變育種,其原理是基因突變.培育矮稈抗銹病植株D的過程是單倍體育種,C是用F1植株花藥中的花粉細胞組織培養(yǎng)獲得的,其基因型DR、Dr、dR、dr四種,植株C是單倍體,高度不育,秋水仙素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從而使染色體加倍,因此高度不育的植株C變成可育植株D可以采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處理C幼苗的方法.

解答 解:(1)矮稈不抗銹病通過射線照射獲得植株B的原理是基因突變;此方法的優(yōu)點包括提高了突變率,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優(yōu)良變異類型.
(2)獲得植株A是通過雜交育種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組.F2中能夠穩(wěn)定遺傳的植株AeeFF占的比例為$\frac{1}{4}$×$\frac{1}{4}$=$\frac{1}{16}$;淘汰F2中其他3種類型,剩余的矮稈抗銹病植株eeF_(eeFF:eeFf=1:2)再自交,F(xiàn)3為FF=$\frac{1}{3}$+$\frac{2}{3}$×$\frac{1}{4}$=$\frac{1}{2}$,F(xiàn)f=$\frac{2}{3}$×$\frac{1}{2}$=$\frac{1}{3}$,則在F3的矮稈抗銹病植株eeF_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frac{3}{5}$.重復該實驗,偶爾發(fā)現(xiàn)某一F1植株(植株甲)自交,其后代只出現(xiàn)高稈抗銹病和矮稈不抗銹病,且比例為3: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植株甲中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發(fā)生了易位 (或染色體結構變異).在圖2中標出植株甲體內(nèi)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E、e及F、f染色體上的位置圖形,具體見答案.
(3)圖中①過程為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能誘導植株C染色體加倍是因為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形成.培育植株D的育種方法為單倍體育種.
故答案為:
(1)基因突變       提高了突變率,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優(yōu)良變異類型
(2)基因重組        $\frac{1}{16}$         $\frac{3}{5}$          易位 (或染色體結構變異)   圖形如下:
(合理即可)

(3)花藥離體培養(yǎng)        秋水仙素抑制紡錘體形成        單倍體育種

點評 本題結合圖解,考查生物變異及其應用,要求考生識記生物變異的類型及特點,掌握生物變異在育種工作中的應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識圖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的生物乳腺發(fā)生器產(chǎn)品是抗凝血酶Ⅲ(其成分是蛋白質),該轉基因技術是通過綿羊乳腺細胞產(chǎn)生抗凝血酶m分泌到乳汁中提。c之相關的敘述的錯誤是( 。
A.抗凝血酶Ⅲ的合成部位在核糖體
B.組成抗凝血酶Ⅲ的基本單位之間通過肽鍵相連
C.抗凝血酶Ⅲ以主動運輸?shù)姆绞綇娜橄偌毎置诘饺橹?/td>
D.抗凝血酶Ⅲ的加工部位在內(nèi)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三類營養(yǎng)物質氧化時釋放的能量與耗氧量如表:
營養(yǎng)物質體外燃燒釋放能量(kJ/g)體內(nèi)氧化釋放能(kJ/g)耗氧量(dL/g)
17170.83
蛋白質23.5180.95
脂肪39.839.82.03
據(jù)上表信息得出的結論是( 。
A.糖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B.脂肪是生物體貯存能量的物質
C.有機物體外燃燒與體內(nèi)氧化釋放的能量相同
D.相同質量的三種有機物,脂肪貯存的能量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關于蛋白質分子結構和功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相同的蛋白質功能一定相同
B.有些蛋白質具有免疫作用,有些蛋白質起信息傳遞作用
C.高溫會使蛋白質變性,因此煮熟的食物不易被人體消化
D.發(fā)揮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質在反應前后其分子結構徹底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研究表明:長翅果蠅幼蟲在25℃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最終都表現(xiàn)為長翅.而將卵化后4〜7天的長翅果蠅幼蟲在35〜37℃環(huán)境下處理6〜24小時后,得到了某些殘翅果蠅,這些殘翅果蠅在25℃下產(chǎn)生的后代仍是長翅果蠅.由此實驗說明( 。
A.此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B.環(huán)境會影響生物的表現(xiàn)型
C.低溫誘導果蠅的基因發(fā)生定向突變D.此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關于細胞呼吸原理應用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儲存糧食時,低氧氣濃度貯存效果較好
B.用透氣的紗布包扎傷口可防止厭氧菌滋生
C.人體慢跑運動時肌肉細胞以無氧呼吸為主
D.在控制通氣的條件下用糧食和酵母菌可生產(chǎn)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科研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有機溶劑a和b影響動物細胞的存活率,結果如圖1所示.為探究有機溶劑影響細胞的存活率的可能原因,接著進行了以下實驗:分別用蒸餾水、有機溶劑a和b處理含有熒光素的細胞,每隔一段時間檢測細胞熒光強度的變化情況,結果如圖2所示.(注:細胞膜通透性增大會導致熒光素外漏,引起細胞熒光強度降低.)

請回答:
(1)設置蒸餾水組的作用是作為對照組.
(2)圖示結果可知,對細胞存活率影響較大的有機溶劑是b;有機溶劑對細胞存活率的影響與對細胞通透性的影響存在正(正/負)相關.由此分析,有機溶劑影響細胞存活率可能的原因是有機溶劑能使細胞膜通透性增大造成細胞死亡.
(3)“某些有機溶劑對細胞具毒害作用”這一實驗結論在健康生活或環(huán)境保護方面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過度飲酒;謹慎處理實驗過程中使用的有機溶劑,如苯、層析液;房屋裝修后應通風一段時間待甲醛、丙酮等有機溶劑等揮發(fā)后才可入。▽懗1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關計算結果,錯誤的是( )

A.DNA分子上的某個基因片段含有600個堿基對,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數(shù)為200個

B.將一個被15N標記的噬菌體(含一個雙鏈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細菌,噬菌體復制3次后,則含有15N標記的噬菌體占總數(shù)的

C.在某雙鏈DNA分子的所有堿基中,鳥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26%,則腺嘌呤的分子數(shù)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條單鏈中=0.4,其互補鏈中該堿基比例也是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宜春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關于蛋白質分子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同蛋白質含有的氨基酸數(shù)量不盡相同

B.有些結構不同的蛋白質具有相似的功能

C.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順序脫水縮合

D.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間可按不同的方式脫水縮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