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面是某同學在使用同位素標記法的實驗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其中正確的操作或結論是(  )
A.3H標記的亮氨酸追蹤豚鼠胰腺腺泡細胞合成和分泌蛋白質的途徑,檢測到放射性的膜性細胞器依次是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
B.在探究光合作用釋放的O2中氧的來源實驗中,可用18O同時標記H2O和CO2作為小球藻光合作用的原料
C.將某細胞內的1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用3H標記后,讓其在不含放射性的環(huán)境中連續(xù)進行2次有絲分裂,產生的子細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細胞有4個
D.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含35S的實驗組若攪拌不充分,離心后可能出現(xiàn)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

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1)用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理論上應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攪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體外殼仍吸附在細菌表面,離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使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
(2)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分子,在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過程中,DNA分子進入大腸桿菌,經離心后處于沉淀物中.由此可知上清液中不應該帶有放射性,現(xiàn)測得上清液帶有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1)培養(yǎng)時間過短,部分噬菌體的DNA還沒有注入大腸桿菌內;(2)培養(yǎng)時間過長,噬菌體大量繁殖使部分大腸桿菌裂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這樣上清液就具有了少量放射性.

解答 解:A、核糖體是蛋白質的場所,但是核糖體沒有膜結構,A錯誤;
B、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可得H218O和CO2,H2O和C18O2,這兩組不同的標記物可以用來對比得知光合作用中有氧氣是來自于水而不是二氧化碳,B錯誤;
C、某生物的體細胞中有1對同源染色體,將該體細胞置于3H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使其DNA均被標上放射性,在第一次分裂結束后產生的子細胞中均有放射性標記,但繼續(xù)分裂一次后,具有放射性的DNA分子將隨機分配,產生的子細胞中具有放射性的細胞可能有4個,也可能兩2個,也可能3個,C錯誤;
D、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中,含35S的實驗組若不攪拌,則上清液放射性低(蛋白質外殼),沉淀物放射性高(子代噬菌體);含32P的實驗組若保溫時間過長,則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掌握DNA分子半保留復制特點及相關計算;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過程,能準確判斷上清液或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低.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從生態(tài)系統(tǒng)角度分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流動的能量最初來源于(  )
A.光合作用B.高能磷酸鍵C.綠色植物D.太陽光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將同一植物細胞依次浸在三種不同的液體中,測得細胞的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曲線A、B、C分別代表細胞所處的溶液是( 。
A.清水、蔗糖溶液、KNO3溶液B.KNO3溶液、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溶液、蔗糖溶液D.蔗糖溶液、KNO3溶液、清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的所有梨樹為一個群落
B.竹海中的湘妃竹長得高低錯落有致,這體現(xiàn)了群落的垂直結構
C.森林中的植物和動物均有分層現(xiàn)象,而水平方向呈鑲嵌分布的只有植物
D.影響森林中植物和動物垂直結構的因素往往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A、B兩個家庭的色盲遺傳系譜圖,A家庭的母親是色盲患者.這兩個家庭之間由于某種原因調換了一個孩子,請確定調換的孩子是( 。
A.1和3B.2和5C.2和4D.1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只含有RNA的生物,遺傳物質一定是RNA
B.只含有DNA的生物,遺傳物質一定是DNA
C.真核生物既有DNA又有RNA,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是DNA,細胞質中的遺傳物質是RNA
D.原核生物既有DNA又有RNA,遺傳物質一定是DNA不是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下列是對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作了一些相關實驗研究與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α-萘乙酸(NAA)是生長素類似物,科研小組探究a、b、c三種不同濃度的NAA對葡萄莖段側芽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a、b、c三種濃度中,NAA濃度最高的是a,判斷依據(jù)是NAA的作用表現(xiàn)出兩重性,通過a、b、c與空白對照相比,對葡萄莖段的側芽生長具有促進作用的是b、c濃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濃度,因此a的濃度最高.如果進一步探究NAA對葡萄莖段側芽生長的最適濃度,可將以上實驗稱為這個實驗的預實驗.
(2)生長素和乙烯與植物生長發(fā)育密切相關.1964年,科學家進行離體實驗發(fā)現(xiàn),當在反應體系中加入14C-蛋氨酸,發(fā)現(xiàn)有14C-乙烯產生,由此推測蛋氨酸是合成乙烯的原料,在以上實驗結果的基礎上,1979年,美籍華人楊祥發(fā)發(fā)現(xiàn),在無氧條件下,當供給植物14C-蛋氨酸時,檢測不到乙烯產生,只有14C標記的1-氨基環(huán)丙烷-1-羧酸(ACC)累積,據(jù)此結果推測在有氧的條件下,蛋氨酸先合成ACC,再轉變?yōu)橐蚁ê侠砑纯桑疄榱俗C實上述假設,科學家在有氧條件下,將14C-ACC供給植物組織時,發(fā)現(xiàn)組織很快出現(xiàn)14C-乙烯,證明上述假設正確.
(3)考試過程中,某同學準確理解文字信息并作答,此過程的涉及的相關言語區(qū)有V區(qū)和W區(q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科學家通過有關方法,測得多種膜的化學成分,如表:
物質種類/膜的類別蛋白質(%)脂質(%)(主要是磷脂)糖類(%)
變形蟲細胞膜54424
小鼠肝細胞膜44524
人紅細胞膜49438
線粒體內膜76240
菠菜葉綠體片層膜70300
(1)生物膜系統(tǒng)是細胞膜、細胞器膜和核膜等結構的總稱.若要獲取較為純凈的細胞膜最好選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材料.
(2)從表中可以看出,各種膜在化學物質組成上的共同點是都含有蛋白質和脂質(磷脂),主要區(qū)別有:細胞膜含有少量的糖類,而線粒體膜和葉綠體膜沒有糖類.
(3)線粒體內膜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原因是:含有大量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遵義第四中學高一下半期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高等動物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一定為次級精母細胞

B、圖乙一定為初級精母細胞

C、圖丙為次級卵母細胞或極體

D、圖丙中的M、m為一對同源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