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該蜣螂屬于消費者不屬于分解者 | |
B. | 蜣螂種群的基因庫沒有發(fā)生改變 | |
C. | 該蜣螂與普通蜣螂肯定已經產生了生殖隔離 | |
D. | 該蜣螂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
分析 由題干中“一種蜣螂(俗稱屎殼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僅吃糞便,還取食包括蜈蚣在內的千足蟲.”分析得出該蜣螂所屬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分解者、消費者成分.根據生物進化的觀點得出生物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進化不一定產生了新物種.
解答 解:A、由于這種蜣螂能吃糞便,屬于分解者;還取食蜈蚣、千足蟲等,屬于消費者,A錯誤;
B、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蜣螂的結構已經發(fā)生變化,說明種群的基因庫已發(fā)生改變,B錯誤;
C、根據題意分析可知:這種蜣螂與普通蜣螂之間在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上有差異,但沒有研究它們之間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是否可育,所以無法說明它們之間存在生殖隔離,C錯誤;
D、由于自然選擇的定向選擇作用,適者生存,所以該蜣螂頭部和后腿結構發(fā)生變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物質甲轉變成乙需要消耗光反應提供的ATP | |
B. | 圖中Ⅱ階段所改變的環(huán)境條件是降低了光照強度 | |
C. | Ⅱ階段甲上升是因為葉綠體中[H]和ATP的積累 | |
D. | Ⅱ階段光合速率最大時所需光照強度比Ⅰ階段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基因型 | 引入前,原地 | 引入后5年,本地 | 引入后8年,本地 |
AA | 50% | 54% | 58% |
aa | 20% | 24% | 28% |
A. | 該林區(qū)30年間發(fā)生了次生演替 | |
B. | 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發(fā)生了進化 | |
C. | 研究該地區(qū)的范圍和邊界、種群間的關系,屬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 |
D. | 采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野兔種群密度時個別標志物脫落會導致調查結果比實際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不屬于植物體內蛋白質功能的是( )
A.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B.催化細胞內化學反應的酶
C.供給細胞代謝的主要能源物質
D.根細胞吸收礦質元素的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一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不能作為肽鍵的表示式的是( )
A.﹣CO﹣NH﹣ B.
C.﹣NH﹣CO﹣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南陽市新野三高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工魚塘里的某淡水魚,成魚底棲,捕食貝殼類,幼魚生活在水體表層,濾食藻類和浮游動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幼魚與浮游動物只有捕食關系
B.幼魚和成魚處于同一營養(yǎng)級
C.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大于生產者固定的太陽光能
D.成魚和幼魚在水中的分層分布構成群落的垂直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