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某同學將馬鈴薯磨碎、過濾得到提取液進行以下實驗:
實驗1:在溫度30℃的條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別加到四支盛有等量過氧化氫溶液,pH分別為3、5、7、9的試管中,結果發(fā)現(xiàn)每一支試管都產(chǎn)生氣體.請回答:
(1)該實驗的課題是: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2)實驗中的自變量是PH.
(3)各實驗組均在30℃下進行的原因是30℃是過氧化氫酶的適宜溫度,且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實驗2:將加入四支試管中的馬鈴薯提取液的量減半,重復實驗1.
分別測定實驗1、2中過氧化氫在相同時間內(nèi)含量變化,繪制成如圖1所示曲線,請回答:
(4)曲線A是實驗2(填1或2)的結果.
(5)圖1中兩曲線最低點位于橫坐標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種酶的最適pH值是一定的.
(6)圖2表示馬鈴薯的過氧化氫酶在體外的最適條件下,底物對酶所催化反應速率的影響.請在圖上畫出:
①如果在A點時,將溫度提高5℃時的曲線變化;
②如果在B點時,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種酶的曲線變化;
③如果在C點時,加入大量pH為1.8的HCl的曲線變化.

分析 實驗組:經(jīng)過處理的組是實驗組.對照組:未經(jīng)過處理的組是對照組.變量:實驗過程中可以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自變量:想研究且可人為改變的變量稱為自變量. 因變量: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量稱為因變量. 無關變量:在實驗中,除了自變量外,實驗過程中存在一些可變因素,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這些變量稱為無關變量.
影響酶促反應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溫度、pH、底物濃度和酶濃度.在底物的量充足時,隨著酶濃度的增加,酶促反應速率逐漸加快,即縮短到達化學反應平衡點的時間,但酶不會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點.

解答 解:(1)該題自變量是不同pH值,因變量為酶活性,所以實驗目的是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2)根據(jù)題干中“pH分別為3、5、7、9”可知,實驗中的自變量是pH.
(3)30℃是過氧化氫酶的適宜溫度,恒溫是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2曲線相同時間情況下,底物剩余量最多,說明酶量更少.
(5)圖1中兩曲線最低點位于橫坐標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種酶的最適pH值是一定的,不會由于濃度的不同而改變.
(6)圖2表示馬鈴薯的過氧化氫酶在體外的最適條件下,底物對酶所催化反應速率的影響.如果在A點時,將溫度提高5℃時,則偏離最適溫度,酶活性下降,反應速率下降.如果在B點時,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種酶,酶量增多,反應速率加快.如果在C點時,加入大量pH為1.8的HCl,酶失活,酶不再具有催化作用.

故答案為:
(1)探究不同pH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
(2)pH
(3)30℃是過氧化氫酶的適宜溫度,且排除溫度變化(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2
(5)同一種酶的最適pH值是一定的
(6)

點評 本題以曲線圖為載體,考查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并結合實驗,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線圖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和觀點,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判斷和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關于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與體液調(diào)節(jié)的特點,錯誤的是(  )
A.與激素調(diào)節(jié)相比,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迅速、準確,作用時間短暫,但作用范圍比較局限
B.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和體液調(diào)節(jié)的作用途徑不同,但二者均與細胞的信息交流有關
C.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和體液調(diào)節(jié)相互協(xié)調(diào),相輔相成,因此二者地位平等
D.許多內(nèi)分泌腺受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內(nèi)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有關DNA分子復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B.需要精確的模板
C.發(fā)生在有絲分裂的中期D.半保留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是一個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示意圖,不正確的說法是(  )
A.①⑤是在有絲分裂的間期形成的
B.②上的遺傳信息與④最相近
C.該植物的正常體細胞中含有4條染色體
D.該植物染色體的形態(tài)特點可以用圖中的染色體來描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反映了三個種群的年齡組成.下列說法合理的是( 。
A.①為增長型,種群數(shù)量最多
B.③未來種群數(shù)量變化既不符合“J”型曲線,也不符合“S”型曲線
C.年齡組成是決定種群數(shù)量變化的直接因素
D.年齡組成是種群的空間特征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設一個雙鏈都被32P標記的噬菌體DNA由5 000個堿基對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堿基的30%.用這個噬菌體侵染只含31P的大腸桿菌,共釋放出64個子代噬菌體.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噬菌體增殖需要細菌提供原料、酶、能量和模板
B.32P與只含31P的子代噬菌體的比例為1:32
C.該過程至少需要鳥嘌呤脫氧核苷酸1.26×105
D.若該DNA發(fā)生突變,其控制的性狀一定會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稻鴨共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以鴨子捕食害蟲代替農(nóng)藥,以鴨子采食雜革代替除草劑,以鴨子糞便作為有機肥料代替化肥,以鴨子不間斷的活動產(chǎn)生中耕混水效果來刺激水稻生長的稻田種養(yǎng)生態(tài)系統(tǒng).在管理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之處:如在鴨子不同生長階段實行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定期召喚回櫥以便坊雨、防高溫等的管理.以下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適當放鴨增加稻田的生物多樣性并延長了相關食物鏈,但沒有增加新的食物鏈
B.稻鴨共作改變了稻田群落的垂直結構,既充分利用了空間,又實現(xiàn)了物質良性循環(huán)和能量多級利用
C.利用鴨子捕蟲除草可對害蟲及雜草種群進行持續(xù)控制,控蟲除草效果比使用農(nóng)藥更為顯著
D.叫聲換回鴨群,與物理信息傳遞有關,體現(xiàn)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的因素仍起主導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表示生物體內(nèi)三個重要的生理活動.根據(jù)所學知識結合圖形,回答下列問題:

(1)對于人的生發(fā)層細胞來說,能發(fā)生甲過程的場所有細胞核、線粒體.對于甲圖來說在正常情況下,堿基的排列順序相同的單鏈是a和c、b和d.
(2)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④的合成,其名稱為RNA聚合酶.丙圖所示過程為翻譯.
(3)圖乙中的④形成后,需通過核孔(填結構)才能進入細胞質.
(4)丙圖所示的生理過程中,如果分子④由381個基本單位構成,則對應合成完整的一條鏈⑥,需要126個分子的基本單位.(需考慮終止密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遼寧省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3春•丹東校級期末)根據(jù)細胞的功能推測,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心肌細胞比唾液腺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B.胰腺細胞比心肌細胞具有更多的高爾基體

C.汗腺細胞比腸腺細胞具有更多的核糖體

D.生命活動旺盛的細胞比衰老的細胞具有更多的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