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某生物興趣小組利用酵母菌探究細胞呼吸類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請據(jù)圖回答:

(1)該實驗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
(2)A瓶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使進入B瓶的空氣先經(jīng)過NaOH處理,排除對實驗結(jié)果的干擾.
(3)D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后,再連通E瓶,其原因是:使酵母菌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以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產(chǎn)生的
(4)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氧氣的有無,而溫度、pH、培養(yǎng)液濃度等條件均是無關變量.
(5)D瓶中的溶液加入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變成灰綠色,可檢測酒精的產(chǎn)生.

分析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的原理是:
(1)酵母菌是兼性厭氧型生物;
(2)酵母菌呼吸產(chǎn)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鑒定,因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或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酵母菌無氧呼吸產(chǎn)生的酒精可用重鉻酸鉀鑒定,由橙色變成灰綠色.

解答 解:(1)該實驗選用酵母菌作為實驗材料的原因是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
(2)A瓶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O2,使進入B瓶的空氣先經(jīng)過NaOH處理,排除對實驗結(jié)果的干擾.
(3)D瓶應封口放置一段時間,使酵母菌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以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產(chǎn)生的,最后再連通E瓶.
(4)該實驗的自變量是有無氧氣,溫度、pH、培養(yǎng)液濃度等條件均是無關變量.
(5)重鉻酸鉀
故答案為:
(1)酵母菌屬于兼性厭氧菌
(2)吸收空氣中的CO2
(3)使酵母菌將瓶中的氧氣消耗完,以確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產(chǎn)生的
(4)氧氣的有無
(5)重鉻酸鉀

點評 本題結(jié)合圖示,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裝置圖的分析、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等,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廣東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食物中肉、禽蛋煮熟后食用是人類進化的表現(xiàn),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也有利于食物營養(yǎng)成分的充分消化和吸收。肉和禽蛋烹飪過程中使其蛋白質(zhì)變性失活,這是由于高溫破壞了蛋白質(zhì)的

A.肽鍵 B.空間結(jié)構(gòu) C.肽鏈 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元素種類最少的一組是

A.抗體和磷脂 B.纖維素和脂肪

C.性激素和核苷酸 D.ATP或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在腐乳的制作過程中,鹵湯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zhì)是( 。
A.DNA或RNAB.RNAC.DNAD.蛋白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面有關圖甲和圖乙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圖乙表示正在進行的某個生理過程,則圖甲中符合圖乙過程的是bde
B.HIV的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途徑有d過程
C.RNA聚合酶作用于c過程,在核糖體上完成
D.圖乙中①②③表示一個鳥嘌呤核糖核苷酸或鳥嘌呤脫氧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關于下列細胞器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線粒體 ②葉綠體 ③高爾基體 ④核糖體 ⑤內(nèi)質(zhì)網(wǎng) ⑥中心體⑦液泡.
A.上述所有的細胞器都含有磷脂B.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只有①②
C.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有③④⑤D.含色素的細胞器只有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的原因是(  )
A.四分體出現(xiàn)B.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交叉互換
C.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開D.同源染色體的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下列人體生命活動的調(diào)節(jié)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膜的轉(zhuǎn)移和融合的是( 。
A.興奮在神經(jīng)元之間的傳遞B.病原體入侵引起特異性免疫
C.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葡萄糖D.血糖過低導致胰高血糖素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