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者在遮光狀態(tài)下,測定相同的新鮮菠菜葉在不同溫度和O2濃度條件下的CO2釋放量,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0.1%1.0%3.0%10.0%20.0%40.0%
3℃6.23.61.24.45.45.3
10℃31.253.75.921.533.332.9
20℃46.435.26.438.965.556.2
30℃59.841.48.856.6100.0101.6
A.根據(jù)變化規(guī)律,表中10℃、O2濃度為1.0%條件下的數(shù)據(jù)很可能是錯誤的
B.據(jù)表可知溫度為3℃、O2濃度為3.0%時最適宜貯藏菠菜
C.O2濃度從20.0%升至40.0%時,O2濃度限制了呼吸強度的繼續(xù)升高
D.在20℃條件下,O2濃度從0.1%升高到3.0%的過程中,細胞無氧呼吸逐漸減弱

分析 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實驗的自變量包括氧氣濃度和溫度,實驗的因變量為新鮮菠菜葉的二氧化碳釋放量.要測定植物的呼吸速率,需在黑暗條件下進行,以排除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解答 解:A、分析表格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低于30℃時,隨溫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增多,表中10℃、1.0%條件下二氧化碳的釋放量比20℃、1.0%多,因此該數(shù)據(jù)可能是錯誤的,A正確;
B、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溫度為3℃、O2含量為3.0%時,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少,細胞呼吸速率最低,是貯藏菠菜葉的最佳環(huán)境條件組合,B正確;
C、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O2含量從20.0%升至40.0%時,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變,O2含量已經達到飽和,O2含量不再是限制呼吸強度的因素,C錯誤;
D、無氧呼吸的特點是有氧時無氧呼吸受抑制,在20℃條件下,O2含量從0.1%升高到3.0%的過程中,細胞無氧呼吸逐漸減弱,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細胞呼吸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理解溫度和氧氣濃度對細胞呼吸的影響.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的應用,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合肥第一中學高二下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在農業(yè)生產中發(fā)現(xiàn)一種廣泛使用的除草劑(含氮有機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長期使用可污染土壤。為修復被該除草劑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選育能降解該除草劑的細菌(已知該除草劑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該除草劑的培養(yǎng)基不透明)。

(1)制備土壤浸出液時,為避免菌體濃度過高,需將浸出液進行稀釋處理,F(xiàn)有1L土壤浸出液,用無菌吸管吸取1mL樣液至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依次稀釋103稀釋度。各取0.1mL已稀釋103倍的水樣分別接種到三個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記錄的菌落數(shù)分別為55、56、57,則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樣中菌體數(shù)為________ 。

(2)要從長期使用該除草劑的土壤中分離目的菌,從用途方面來看,上述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基的成分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接種技術的核心是__________,是研究和應用微生物的前提。在劃線接種時,連續(xù)劃線的目的是將聚集的菌種逐步_____________,培養(yǎng)時,只有很少菌落出現(xiàn),大部分細菌在此培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有氧條件抑制了這些細菌的生長。

(4)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的菌落中,無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有透明帶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據(jù)此可篩選出目的菌。實驗結果如圖顯示的A~E五種菌株中,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5)科研人員用放射線處理該細菌獲得兩個突變株A和B,然后對突變株A和B進行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接種的菌種

一般培養(yǎng)基

實驗處理及結果

A

不生長

添加營養(yǎng)物質甲,能生長

B

不生長

添加營養(yǎng)物質乙,能生長

A+B

能生長

不添加營養(yǎng)物質甲、乙就能生長

突變株A不能在一般培養(yǎng)基上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變株A和B混合在一起接種于一般培養(yǎng)基中能生長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利用同位素標記法,證明了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等細胞器之間的聯(lián)系
B.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
C.摩爾根采用類比推理法,證明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D.生態(tài)學家高斯,運用數(shù)學模型的方法,構建了大草履蟲的S型種群增長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利用新鮮葡萄榨取果汁生產果酒,簡要流程如下

回答以下問題:
(1)在果汁加工過程中,為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可添加果膠酶.
(2)為獲得純度較高的菌種,在分離和培養(yǎng)酵母菌時,需要進行無菌操作,其中對培養(yǎng)皿通常釆用的滅菌方法是干熱滅菌法,擴大培養(yǎng)時,使用的培養(yǎng)基是液體(填“固體”或“液體”)培養(yǎng)基.固定化酵母細胞通常釆用包埋法.
(3)果汁發(fā)酵后是否有酒精產生,可以用重鉻酸鉀來檢驗,在酸性條件下,該物質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4)在果酒釀造過程中,醋酸菌能否將果汁中的糖發(fā)酵為醋酸?不能(填“能”或“不能”).請說明理由醋酸菌是好氧菌,而產生酒精的發(fā)酵為無氧發(fā)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閱讀下面這兩段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雌蠶蛾能釋放一種性引誘劑,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蠶蛾吸引過來.雖然每只雌蛾所釋放的引誘劑的數(shù)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卻仍對其作出反應.有趣的是雄蛾對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雖然看得見,但卻無動于衷.
材料二:卡爾遜(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議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這一術語.它是昆蟲分泌到體外的一種揮發(fā)性的物質,可以對同種昆蟲的其他個體發(fā)出化學信號而影響它們的行為.故稱為信息素.根據(jù)其化學結構,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種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蟲上,效果顯著.如利用性引誘劑“迷向法”防治害蟲.具體做法是:在田間釋放過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誘劑,使雄蟲無法辨認雌蟲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氣味感受器變得不適應或疲勞,不再對雌蟲有反應,從而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活動.國外應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害蟲舞毒蛾是比較成功的.我國最近進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紅鈴蟲試驗,處理區(qū)的監(jiān)測誘捕器的誘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鈴害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一說明使雄蛾作出反應的性引誘劑屬于化學信息,不是由視覺引起的.
(2)材料一體現(xiàn)了信息傳遞的什么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信息的傳遞.
(3)從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殺死害蟲,而是通過使害蟲種群的出生率下降,降低對作物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如圖表示人體的一些生命活動,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過程的細胞核膜、核仁會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B.②過程細胞中的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
C.③過程中細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質運輸功能降低
D.④過程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維持,依賴于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活動,而信息分子是它們之間聯(lián)系的一種“語言”.據(jù)圖回答:
(1)當人在恐懼時,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腎上腺細胞的信息分子A是來自神經元產生的神經遞質,完成該調節(jié)過程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2)在寒冷時,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甲狀腺細胞的信息分子B是來自垂體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
(3)在體液免疫過程中,抗原經吞噬細胞處理后,信息分子C通過T細胞呈遞給B淋巴細胞,導致其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
(4)由上可見,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wǎng)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節(jié)機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1測交后代性狀表現(xiàn)的比例②F1產生的配子類型的比例
③F1性狀表現(xiàn)的比例④F2性狀表現(xiàn)的比例⑤F2遺傳因子組成的比例.
A.②④B.①③C.④⑤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是羊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及Na+、K+跨膜運輸?shù)脑韴D.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小腸液中的鈉離子以被動運輸?shù)姆绞竭M入小腸上皮細胞
B.小腸上皮細胞吸收K+、排出Na+需要ATP水解供能
C.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所需能量直接來自于ATP
D.該細胞內的Na+濃度比細胞外Na+濃度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