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TP合成酶通過為ADP供能和降活化能來催化ATP的合成 | |
B. | 無光條件下,線粒體是植物葉肉細胞中能產(chǎn)生ATP的唯一場所 | |
C. | 人體骨骼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都合成少量ATP | |
D. | 細胞中的能量通過ATP在吸能和放能反應之間的循環(huán)實現(xiàn)流通 |
分析 1、酶是一類起催化作用的有機分子,作用條件比較溫和,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能夠顯著減低活化能,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
2、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在無光條件下只能進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zhì)基質(zhì)和線粒體.
3、正常狀態(tài)下,細胞內(nèi)ATP的合成速率和分解速率處于動態(tài)平衡.
4、ATP是細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貨”,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循環(huán)流通.
解答 解:A、酶不能為反應物提供能量,只能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A錯誤;
B、無光條件下,植物葉肉細胞能通過呼吸作用產(chǎn)生ATP,場所是線粒體和細胞質(zhì)基質(zhì),B錯誤;
C、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不產(chǎn)生ATP,C錯誤;
D、細胞內(nèi)的吸能反應和ATP分解相聯(lián)系,放能反應和ATP合成相聯(lián)系,能量通過ATP分子在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之間循環(huán)流通,ATP是細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貨”,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ATP的結(jié)構(gòu)、作用、意義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另外需要注意ATP和ADP的相互轉(zhuǎn)化.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甲表示促甲狀腺激素,通過載體乙作用于全身組織細胞 | |
B. | 若甲表示葡萄糖,通過乙進入肝細胞的過程離不開線粒體的作用 | |
C. | 若乙表示核孔,則甲表示大分子的信使RNA和蛋白質(zhì) | |
D. | 若乙表示糖蛋白,則甲乙識別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丙的選擇透過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zhuǎn)化實驗和赫爾希與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都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 | |
B. | 孟德爾用豌豆做實驗發(fā)現(xiàn)了兩大遺傳定律但沒有提出基因的概念 | |
C. |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 |
D. | 薩頓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并發(fā)現(xiàn)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1-t2,光照增強,葉綠體類囊體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葉綠體基質(zhì)中水光解加快,02釋放增多 | |
B. | t4后,葉綠體中ADP 和Pi含量逐漸升髙,C5化合物含量逐漸降低 | |
C. | t3-t4,光照強度不變,光合速率的提高是由于光反應速率不變、暗反應增強的結(jié)果 | |
D. | 暗反應限制光合作用,若在q時刻增加光照,光合速率將再提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組成葡萄糖、半乳糖和乳糖的元素均為C、H、O、N | |
B. | 葡萄糖和半乳糖都是不能被水解的單糖 | |
C. | 乳糖是植物細胞特有的二糖 | |
D. | 為該吸能反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zhì)是葡萄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成都外國語高一下期末考試文科生物B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下圖是真核生物蛋白質(zhì)合成的示意圖,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轉(zhuǎn)錄是在 中進行的,它是以 為模板合成 的過程,翻譯是在 中進行的,它是以 為場所,以 為模板,以 為運載工具,合成具有一定 順序的蛋白質(zhì)的過程。
(2)密碼子是指 。
(3)信使RNA上的一段堿基序列是AUGCACUGGCGUUG,則轉(zhuǎn)錄該信使RNA片段的DNA的模板鏈的堿基序列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Ⅰ、Ⅱ | B. | Ⅲ、Ⅳ | C. | Ⅱ、Ⅳ | D. | Ⅰ、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