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下列關于生物變異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基因突變不一定導致生物性狀發(fā)生改變
B.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二倍體
C.基因重組一般發(fā)生在受精作用的過程中,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
D.與基因突變不同,染色體結構變異可以在高倍鏡下觀察到

分析 1、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基因突變不一定能夠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
2、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不一定是二倍體,如果是配子直接發(fā)育而來個體,則為單倍體.
3、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一般發(fā)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
4、染色體變異可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基因突變則觀察不到.

解答 解:A、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等原因,基因突變不一定改變生物的表現(xiàn)型,A正確;
B、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屬于二倍體,如由配子發(fā)育而來,則為單倍體,B正確;
C、基因重組是生物變異的重要來源,一般發(fā)生在有性生殖的過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的過程中,C錯誤;
D、由于基因突變是DNA分子結構的改變,而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和數(shù)目都可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所以染色體結構變異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等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關于遺傳學基本概念等方面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雜種的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叫做性狀分離
B.純合子交配產(chǎn)生的子一代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就是顯性性狀
C.自交可用于植物純合子、雜合子的鑒定
D.測交是指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某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DNA的粗提取和鑒定實驗后,嘗試開展RNA的粗提取和鑒定實驗.通過查閱資料,制訂了以下的實驗方案:
【實驗課題】酵母RNA的提取和鑒定
【實驗目的】1.從酵母中提取RNA;2.鑒定RNA.
【實驗原理】微生物是工業(yè)上大量生產(chǎn)RNA的原料,其中以酵母尤為理想,因為酵母核酸中主要是RNA,DNA很少,菌體易收集,RNA易分離.RNA不溶于乙醇和無水乙醚.RNA熱穩(wěn)定性較蛋白質(zhì)強.利用稀堿法(稀堿能使細胞壁溶解)或高鹽法(高濃度的鹽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來釋放RNA.RNA水解液(加硫酸、加熱)+苔黑酚-FeCl3試劑加熱直到沸騰1分鐘,會呈現(xiàn)墨綠色.
【實驗材料】干酵母粉、離心機、燒杯、試管、玻璃棒等;0.2%氫氧化鈉、95%乙醇、無水乙醚、乙酸、10%硫酸溶液、苔黑酚-FeCl3試劑等.
【實驗步驟】
①稱6克干酵母
②加0.2%氫氧化鈉45mL,沸水加熱20分鐘,攪拌,后加乙酸7滴
③離心10分鐘后取上清液
④邊攪拌邊緩慢加95%乙醇并靜置10分鐘
⑤離心后先用95%乙醇洗兩次,再用無水乙醚洗兩次
⑥獲得RNA粗制品
⑦RNA鑒定
請根據(jù)實驗方案,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酵母菌細胞中的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zhì)中.酵母菌也是便于用來研究細胞呼吸不同方式的好材料,理由是酵母菌在有氧和無氧條件下都能生存,屬于兼性厭氧型.
(2)實驗步驟⑤中,離心后取沉淀物(填“上清液”或“沉淀物”)用乙醇、無水乙醚進行洗滌.
(3)RNA提取過程要注意溫度的控制,在20~70℃的溫度范圍內(nèi)停留的時間不能太長,其原因是分解核酸的酶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活性高,會使RNA降解;
(4)稀堿法提取RNA須在沸水浴中進行的目的,一是使雜質(zhì)蛋白質(zhì)變性,二是使核酸水解酶失活,減少RNA的分解,以便獲得更多更純凈的RNA.
(5)若用花椰菜來提取DNA,可用洗滌劑瓦解細胞膜,然后充分研磨,實驗中研磨速度要緩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圖甲表示種群年齡組成的三種類型,圖乙表示一個種群在一個有限環(huán)境中隨時間推移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B的年齡組成為穩(wěn)定型型,其主要特點是種群中各年齡期的個體數(shù)目比例適中,其種群密度的發(fā)展趨勢是保持相對穩(wěn)定.
(2)漁業(yè)生產(chǎn)中嚴格控制網(wǎng)眼大小以保護幼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利用性引誘劑干擾害蟲正常交尾,依次會使各自種群年齡組成變?yōu)閳D甲中A、C所示的類型.
(3)圖乙中bc段種群增長率逐漸下降,出生率大于(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死亡率.
(4)圖乙中d點所對應的種群個體相對值稱為K值.當大熊貓棲息地遭到破壞后,由于食物的減少和活動范圍的縮小,該值就會變小.
(5)圖乙中表示種群增長速度最快的點是b.若該動物是一類食量很大的嚙齒類動物,容易破壞植被,為避免對新環(huán)境造成破壞,應在a點開始防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圖中的圖P和圖Q為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動物細胞,都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下列關于它們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圖P細胞的同源染色體成對排列在細胞中央
B.圖P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C.聯(lián)會只發(fā)生在圖Q細胞,而不會發(fā)生在圖P細胞
D.圖Q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與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科研人員對乳酸菌、大豆、小白鼠、HIV等生物樣品進行化學成分和結構的分析,結果忘記了貼標簽,請你幫他判斷并回答相關問題:
(1)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質(zhì)等成分的生物是小白鼠.
(2)屬于自養(yǎng)生物的是大豆,含有染色體的生物是大豆、小白鼠.
(3)含有水、DNA、RNA、蛋白質(zhì)和細胞壁等成分或結構的生物是乳酸菌、大豆.
(4)在生命系統(tǒng)中,不含有系統(tǒng)這一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生物是乳酸菌、大豆.
(5)乳酸菌與大豆細胞相比,其細胞結構的最大特點是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光學顯微鏡是中學生最常用的實驗儀器,根據(jù)圖回答問題.圖中7mm、0.5mm表示觀察清楚時物鏡與觀察物之間的距離.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表示顯微鏡的物鏡,在觀察花生子葉細胞中的脂肪的實驗中,應先用圖中甲鏡觀察.
(2)①一個細小物體若被顯微鏡放大50倍,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該細小物體的D.
A.體積        B.表面積        C.像的面積       D.像的長度或寬度
②在觀察中,③與④的顯微視野中比較明亮的是④.
③若在低倍鏡下發(fā)現(xiàn)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換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可能存在于B.
A.物鏡上      B.目鏡上     C.裝片上        D.反光鏡上
(3)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一位同學在觀察酵母菌細胞時發(fā)現(xiàn)視野右上方有一中間亮的黑邊圓圈,于是想將它移到視野中央仔細觀察,請根據(jù)以上敘述回答:
①中間亮的黑邊圓圈是氣泡.
②換高倍鏡觀察前,要將黑邊圓圈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將標本向右上方移動,這樣做的理由是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是倒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