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研究人員從HIV感染者體內提取未被感染的免疫細胞,并設法破壞該細胞的CCR5基因,使其不能合成CCR5蛋白質受體,因而該細胞不被HIV識別.將這些細胞注回感染者體內,感染者即使不服藥也能將HIV拒之門外.下列相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堅持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有利于感染者病情的控制
B.HIV感染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淋巴細胞
C.感染者體內,除T細胞外都不含CCR5基因
D.輸入經改造含CCR5蛋白質受體的紅細胞有助于感染者病情的控制

分析 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一種嚴重的傳染性疾病.HIV侵入人體,攻擊的主要對象是T淋巴細胞,病毒在寄主細胞內能逆轉錄形成病毒DNA并整合到染色體的DNA上,并能隨寄主細胞染色體的復制而復制,且不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所識別.大量的T淋巴細胞的死亡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相繼嚴重缺陷,各種病原體乘虛而入.

解答 解:A、堅持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有利于感染者病情的控制,A正確;
B、HIV感染的免疫細胞主要是T淋巴細胞,B正確;
C、感染者體內,所有的細胞外都含CCR5基因,C錯誤;
D、輸入經改造含CCR5蛋白質受體的紅細胞有助于感染者病情的控制,D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人體免疫系統(tǒng)在維持穩(wěn)態(tài)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屬于考綱識記和理解層次的考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省高一上學期期末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在適宜的光照、CO2濃度等條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溫度下的凈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光合作用中溫度主要影響暗反應階段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溫度的影響,其中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的適宜溫度更高

C.溫度在30℃左右時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溫度保持25℃,長時間每天交替進行12h光照、12h黑暗,該植物不能正常生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原核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原核細胞,可以看到細胞核的主要結構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
B.原核細胞細胞核沒有核膜包被,其染色質可以和核糖體直接接觸
C.原核細胞代表生物為藍藻,是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D.原核細胞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染色體和紡錘絲的變化,所以屬于無絲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細胞器中,均能進行能量轉化的一組是( 。
A.有色體和白色體B.線粒體和白色體C.線粒體和葉綠體D.線粒體和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課本實驗的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觀察洋蔥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實驗中,鹽酸和酒精的作用是使染色質中的DNA與蛋白質分離并使細胞分散開來
B.洋蔥鱗片葉的外表皮,既可以用于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又可以用于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
C.利用蘇丹Ⅲ可將脂肪染成橘黃色,蘇丹Ⅳ可將脂肪染成紅色
D.向一個密閉玻璃容器中的綠色植物同時加入 C18O2 和 H218O,檢測所產生的氧氣中同位素的種類,用以探究氧氣中氧元素的來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實驗人員用小球藻、綠色植物為實驗材料,研究光照強度與CO2吸收速率之間的關系,繪制曲線如丙圖(不考慮微生物等的細胞呼吸)所示;丁圖為小球藻細胞或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內線粒體與葉綠體中氣體的轉化情況.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丙圖為甲裝置中小球藻的CO2吸收速率曲線,C點時細胞內不存在丁圖中的氣體變化是e、f(用箭頭旁的字母表示).若丙圖為乙裝置中綠色植物的CO2吸收速率曲線,B點時葉肉細胞內不存在丁圖中的氣體變化是e、f(用箭頭旁的字母表示).
(2)丙圖中,C點以后限制CO2吸收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溫度、NaHCO3溶液的濃度.若在較低NaHCO3濃度下做該實驗,則 C點應向左下方移動.
(3)若增加NaHCO3溶液的濃度,在圖戊 繪圖表示甲、乙兩裝置中CO2吸收速率的變化曲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關于過敏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過敏反應是異常的體液免疫
B.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不屬于過敏反應
C.過敏反應與體液免疫抗體分布不同
D.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是機體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表示同一細胞處于有絲分裂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圖象.據(jù)圖分析回答:

(1)該圖所示細胞為植物細胞.
(2)DNA分子數(shù):染色體數(shù)=2:1的是圖①④.
(3)圖④表示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發(fā)生在圖③.
(4)與圖②中細胞板形成有關的細胞器主要是高爾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美國科學家艾弗里等人為了弄清“轉化因子”為何物質,進行了肺炎雙球菌轉化作用實驗.他們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然后將其分別加入培養(yǎng)R型細菌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主要過程如圖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1)將A、C過程的預測結果參照圖解填在圖中空格內.
(2)寫出A、B、C的實驗結果表明的問題:
A.蛋白質沒有轉化作用.
B.DNA有轉化作用.
C.DNA降解物沒有轉化作用.
(3)綜上所述DNA只有保持分子結構的穩(wěn)定性才有轉化作用,從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4)某同學通過學習肺炎雙球菌的體內和體外轉化實驗認識到,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的原因是S型細菌體內的轉化因子在發(fā)揮作用,那么反過來R型細菌能使S型細菌轉化為R型細菌嗎?他模仿格里菲思等科學家的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即探究R型細菌是否有轉化因子.
①將R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②將S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③將加熱殺死后的R型細菌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正常.④將S型細菌和加熱殺死的R型細菌混合后注入小鼠體內,小鼠患敗血癥死亡.實驗結論:R型細菌體內沒有“轉化因子”.
該同學的實驗有不足之處,請嘗試說明理由.
a.④組的小鼠患敗血癥死亡,并不能證明S型細菌沒有轉化為R型細菌,因為即使有部分S型細菌轉化為R型細菌,另一部分未轉化的S型細菌仍會導致小鼠死亡;
b.即使知道了小鼠體內有部分S型細菌轉化為R型細菌,這種轉化作用不能確定是否是R型死細菌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突變.所以,該實驗邏輯推理過程錯誤,科學性欠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