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攪拌導致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 | |
B. | 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 |
C. | 離心后大腸桿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 |
D. | 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來自大腸桿菌的裂解 |
分析 1、噬菌體的結(jié)構(gòu):蛋白質(zhì)外殼(C、H、O、N、S)+DNA(C、H、O、N、P).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該實驗的結(jié)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由于噬菌體吸附在大腸桿菌上,所以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A正確;
B、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B正確;
C、離心后大腸桿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蛋白質(zhì)外殼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確;
D、32P標記的T2噬菌體DNA進入了細菌,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是由于培養(yǎng)時間長,細菌裂解,子代噬菌體釋放,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jié)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成分及元素組成;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且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均來自細菌,再根據(jù)題干中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DNA分子最多有4200種 | |
B. | 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80個 | |
C. | 該DNA分子中4種含氮堿基A:T:G:C=3:3:7:7 | |
D. | 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上A:T:G:C=2:1: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不用染色均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 | B. | 都是通過囊狀結(jié)構(gòu)增大膜面積 | ||
C. | 都含有DNA | D. | 都含有成分相同的基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葉片 | 光補償點 μmolgm-2•s-1) | 光飽和點 μmolgm-2•s-1) | 葉綠素a mg•g-1) | 最大凈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
新生闊葉 | 16.6 | 164.1 | 0.37 | 1017.3 |
繁殖期闊葉 | 15.1 | 266.0 | 0.73 | 1913.5 |
狹葉 | 25.6 | 344.0 | 0.54 | 1058.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吞噬細胞吞噬PM2.5,屬于人體免疫的第三道防線 | |
B. | 空氣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體免疫的第一道防線阻擋 | |
C. | 當病菌隨PM2.5進入人體,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免疫反應 | |
D. | PM2.5引起細胞死亡的原因可能與溶酶體水解酶的釋放有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實驗前必須清楚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引起細菌裂解的時間 | |
B. | 本實驗分別研究了DNA和蛋白質(zhì)在噬菌體增殖中的作用 | |
C. | 以32P標記的一組實驗可確定DNA與蛋白質(zhì)是否進入了細菌 | |
D. | 細菌裂解后,32P標記組的子代噬菌體有放射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③⑤ | B. | ①②③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