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P標記的T2噬菌體與無32P標記的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在侵染時間內(nèi),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攪拌導致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
B.該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C.離心后大腸桿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D.上清液的放射性基本不來自大腸桿菌的裂解

分析 1、噬菌體的結(jié)構(gòu):蛋白質(zhì)外殼(C、H、O、N、S)+DNA(C、H、O、N、P).
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該實驗的結(jié)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解答 解:A、由于噬菌體吸附在大腸桿菌上,所以攪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腸桿菌上的噬菌體與大腸桿菌分離,A正確;
B、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zhì),B正確;
C、離心后大腸桿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蛋白質(zhì)外殼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C正確;
D、32P標記的T2噬菌體DNA進入了細菌,所以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是由于培養(yǎng)時間長,細菌裂解,子代噬菌體釋放,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jié)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的成分及元素組成;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且合成子代噬菌體的原料均來自細菌,再根據(jù)題干中信息做出準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是一種高等植物的細胞亞顯微結(jié)構(gòu)示意圖,試據(jù)圖回答([]填數(shù)字,橫線填名稱):
(1)圖中[2]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或“纖維素”),與其形成有關(guān)的細胞器是[5]高爾基體.
(2)細胞中被比作“動力車間”的是線粒體,被比作“養(yǎng)料制造車間”的是圖中結(jié)構(gòu)[4]葉綠體.
(3)若該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若該細胞是紅葉李的紅色葉肉細胞,則紅色色素主要存在于[14]液泡.
(4)圖中細胞內(nèi)具有雙層膜結(jié)構(gòu)的除有4,11以外,還應該有核膜(或“細胞核”).圖中6與細胞器[13]核糖體形成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雙鏈DNA分子含有400個堿基,其中一條鏈上A:T:G:C=1:2:3:4.則有關(guān)該DNA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DNA分子最多有4200
B.該DNA分子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180個
C.該DNA分子中4種含氮堿基A:T:G:C=3:3:7:7
D.該DNA分子的另一條鏈上A:T:G:C=2:1:4: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關(guān)于葉綠體與線粒體的敘述正確的有( 。
A.不用染色均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B.都是通過囊狀結(jié)構(gòu)增大膜面積
C.都含有DNAD.都含有成分相同的基質(zh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鼠尾藻是一種著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為海參的優(yōu)質(zhì)飼料.鼠尾藻枝條中上部的葉片較窄,稱之狹葉;而枝條下部的葉片較寬,稱之闊葉.新生出的闊葉顏色呈淺黃色,而進入繁殖期時闊葉呈深褐色.研究人員在適宜條件下測定葉片的各項數(shù)據(jù)如表.
葉片光補償點
μmolgm-2•s-1
光飽和點
μmolgm-2•s-1
葉綠素a
mg•g-1
最大凈光合速率
nmolO2•g-1min-1
新生闊葉16.6164.10.371017.3
繁殖期闊葉15.1266.00.731913.5
狹葉25.6344.00.541058.2
(1)據(jù)表分析,鼠尾藻從生長期進入繁殖期時,闊葉的光合作用強度增加,其內(nèi)在原因之一是葉片的葉綠素a的含量增加.
(2)如圖表示在適宜溫度條件下鼠尾藻凈光合速率與環(huán)境因素之間的關(guān)系.圖中A點時限制鼠尾藻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強度,適宜光照條件下,若將生活在0.03%的CO2濃度下的鼠尾藻突然移至CO2濃度為0.10%的環(huán)境,短時間內(nèi)葉綠體中C3的合成速率將會增加,ATP含量將會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圖示某二倍體生物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局部結(jié)構(gòu)變化過程.據(jù)圖回答:

(1)圖A結(jié)構(gòu)為細胞核,4為核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質(zhì)分子.
(2)圖B可能處于有絲分裂的前期期,判斷依據(jù)是核膜逐漸解體,出現(xiàn)染色體.此時細胞中DNA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染色體數(shù)=2:2:1.
(3)A、B、C三個圖象中,能發(fā)生基因重組的是圖B,是由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導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PM2.5是粒徑小于2.5um(相當于細菌大。┑念w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PM2.5進入人體后,會被吞噬細胞吞噬,導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變,引起吞噬細胞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吞噬細胞吞噬PM2.5,屬于人體免疫的第三道防線
B.空氣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體免疫的第一道防線阻擋
C.當病菌隨PM2.5進入人體,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免疫反應
D.PM2.5引起細胞死亡的原因可能與溶酶體水解酶的釋放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對噬茵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必須清楚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引起細菌裂解的時間
B.本實驗分別研究了DNA和蛋白質(zhì)在噬菌體增殖中的作用
C.32P標記的一組實驗可確定DNA與蛋白質(zhì)是否進入了細菌
D.細菌裂解后,32P標記組的子代噬菌體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動物及人體內(nèi)的體液包括( 。
①細胞內(nèi)液   ②血漿   ③淋巴   ④組織液   ⑤消化液.
A.①③⑤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