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以測定的CO2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研究溫度對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光照相同時間,3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30℃時相等

B.光照相同時間,在20℃條件下植物積累的有機物的量最多

C.溫度高于25℃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開始減少

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量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量在30℃-35℃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013年1月,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宣布在人體快速分裂的活細胞如癌細胞中發(fā)現了DNA的四螺旋結構.形成該結構的DNA單鏈中富含G,每4個G之間通過氫鍵等作用力形成一個正方形的“G-4平面”,繼而形成立體的“G~四聯體螺旋結構”(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①該結構是沃森和克里克首次發(fā)現的;
②該結構由一條脫氧核苷酸鏈形成;
③用DNA解旋酶可打開該結構中的氫鍵;
④該結構中$\frac{A+G}{T+C}$的值與DNA雙螺旋中的比值相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圖1表示在神經突觸中γ-氨基丁酸的作用機理;圖2是某種局部麻醉藥在神經興奮傳遞過程中的作用機理,此種局麻藥單獨使用時不能通過細胞膜,如與辣椒素同時注射才會發(fā)生如圖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γ-氨基丁酸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促進Cl-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B.局麻藥作用于突觸后膜的Na+通道,阻礙Na+內流,抑制突觸后膜產生興奮
C.神經突觸能實現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該過程需要能量
D.局麻藥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機理一致,都屬于抑制性神經遞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小腸絨毛對C6H12O6的吸收過程與下列哪種方式相同(  )
A.口腔上皮細胞吸水B.紅細胞吸收葡萄糖
C.種子萌發(fā)時吸水D.礦質元素離子進入根細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衡水高二下學期一調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水綿浸沒在加有適宜培養(yǎng)液的大試管中,以人工白熾燈作為光源,從近向遠逐漸移動白熾燈調節(jié)其與大試管的距離,測定在不同距離下水綿釋放氣泡的速率,其他條件不變,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點時限制氣泡產生速率的主要因素為光照強度

B.a點與c點的干重相比較,a點較c點少

C.a點時只有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產生ATP

D.若培養(yǎng)液中缺鎂,則a點應向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衡水高二下學期一調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代謝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長跑時,人體肌細胞產生的ATP主要來自線粒體基質

B.短跑時,人體肌細胞產生二氧化碳來自線粒體和細胞質基質

C.強光下,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H】只來自水,有氧呼吸產生的【H】只來自有機物

D.黑暗下,植物葉肉細胞也有【H】和ATP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皖西南十校聯盟高一第一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如圖所示為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細胞內,含有色素的細胞器是 (填序號),其中在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或失水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是 (填序號)。

(2)植物細胞生命系統的邊界是 (填序號),該結構具有哪些功能?

(3)圖中③、⑦、通透性方面的差異是 。

(4)如圖中動物細胞能釋放一種分泌蛋白,則該分泌蛋白從合成到釋放到細胞外,加工的場所依次是

(填序號),提供能量的細胞器是 (填序號),過程中直接參與的細胞器或細

胞結構,對應膜面積的變化情況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安徽皖西南十校聯盟高一第一期末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機蜂肽是一種鏈狀多肽,其分子式為CaHbO31N39 。下列關于該有機蜂肽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有機蜂肽徹底水解一定能得到20種氨基酸

B.根據氧原子計算,該有機蜂肽最多為30肽

C.組成該有機蜂肽的氨基酸中有的 R基中含有一SH

D.該有機蜂肽的合成場所應含有磷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關于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染色單體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紡錘體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C.分裂間期DNA含量和染色體數都加倍
D.分裂間期DNA和中心體都復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